第三十章 環星加速器
作為火種計劃的配套項目,3D打印機和腦機是同步開發的。
緊急逃亡的飛船不可能攜帶太多物資,所以要盡可能減少飛船攜帶的設備。
火種計劃的飛船承擔的是文明重建的任務,自然要具備恢復人類工業體系的能力。
飛船上攜帶的設備目標是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的工業,并攜帶有人類所有的技術資料。
這樣通過克隆體復原的人類就能在幾十年內趕上地球的科技水平,實現重建。
科學家們的目標是制造一臺超級3D打印機,只有輸入簡單處理的原料,就能制造出幾乎所有需要的機械。
要達到目的的難度自然是極高的。
現有的3D打印機遠遠做不到計劃需要的水平,不但制造的設備類型有限,而且速度慢,高標準設備的質量也達不到要求。
塑料、特定的簡易金屬件就是目前的天花板。
要做到將3D打印機變成萬能母機,想要什么就要什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按照火種計劃的初步方案,共建造一千艘飛船,每艘搭載不超過兩千萬人的意識,到達目的地后分批次逐步喚醒。
先蘇醒的人會用50年時間建立基礎工業,然后200年內有計劃喚醒所有人,徹底重建文明。
兩百年時間很長,五十年也不短,所以設計的3D打印機可以將打印速度放緩。
只要壽命夠長,在壞掉之前制造所有需要的機器就行。
3D打印機有專門的計劃組,他們計劃用七十年時間,在下一個世紀來臨前爭取制造出來。
羅輯在得到保證后就立刻前往星環城,他有別的事要做。
水滴的威脅始終是他心底的一根刺,簡并態材料前途不明,涉及到了微觀物理和加速器,成功幾率渺茫。
必須想辦法拖住,甚至消滅水滴,即使恒星際戰艦以最快速度建好,也不可能在十年內就建造一千艘。
帶著這樣的想法,羅輯一下飛機就召集了維德和星環城內的物理學家。
為了容下幾十多人,他特意選擇了一件較大的實驗來開會。
看人差不多來齊了,羅輯起身,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各位,我需要反物質。”
這是他想到的唯一能對水滴造成威脅的東西。
水滴外表的強互作用力材料也是普通物質,只不過因為內部的裝置抵消了原子間的電磁力,用強力約束住而已,如果接觸反物質,應該也會爆炸。
羅輯簡短地說完就蹬桌子后退,等待眾人的反應。
一位頗有資歷的學者站起來,他扶了下眼睛,
“請問面壁者,您想要多少反物質呢?”
反物質?加速器現在就能制備。
羅輯報出自己想好的數字,
“至少二十公斤,一百年內。”
在他的設想中,在一百年后要盡快制造至少二十艘飛船,然后立刻逃亡
二十艘飛船會向不同方向逃亡,至少能拖住十多個水滴。
這是他預想中三體人能派出最多的水滴,也是原著三體人暴露的力量。
全部飛船都搭載有意識和設備,只不過...他們的艙壁會藏有一層反物質。
一公斤反物質會均勻分布在飛船的外殼上,水滴只要攻擊就意味著同歸于盡。
按照末日之戰的情況來看,三體人派出的水滴頂多也就十個左右。
那也就是說至少有十艘飛船能順利逃走,然后他們會將外殼的反物質拋棄,頭也不回地遠離太陽系。
兩億人,不少了。
就算一半的飛船半途折損,也能有一億人活下來。
這是個很不錯的結果。
當然要是簡并態材料研發出來就好了,也許足夠厚的材料能夠抵擋住水滴的撞擊。
但是還是要做完全的準備,畢竟...理論上那可是比強互作用力材料更厲害的東西,研究領域更是一片空白。
而實驗室里的科學家們都緊皺著眉頭,思考著羅輯的要求。
平均下來就是每年兩百克反物質,難嗎?非常難。
現在人類能制造反物質嗎,可以,但是制造的只不過是幾個反物質原子,要想大規模制備靠現有加速器完全不可能。
必須要足夠大,超級大的加速器,不眠不休的連續運轉才有可能湊夠兩百克反物質。
一個年輕人站起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如果我們沿著赤道修一條加速器,那產量應該是能做到的。”
“不行!”
立刻有人否決了他,那是PDC的專家。
“在地球制造反物質,你們是瘋了嗎?稍有不慎就會毀滅我們!
兩百克,你知道這是什么概念嗎?四百多萬噸的當量的氫彈,而且是隨時可能爆炸的那種!”
年輕人也意識到自己沒考慮周全,訕笑著坐下。
“那在其他星球呢?比如火星。”
有人提出建議
“火星不是打算殖民嗎,放個加速器在那里不怕把殖民地炸死?”
“那里能有幾個人...”
火星?羅輯思考著火星修建加速器的可能性,覺得似乎有點可行。
太陽系里離地球比較近,環境還過得去易施工的好像只有火星了,未來也不太會大規模移民,那么修一條加速器是完全可能的。
不過這件事最大的阻力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費。
雷迪亞茲的水星爆炸計劃還在進行,PDC深切感受到了異星施工的艱難,現在飛船的運力極其有限,修建的又是超級工程,雖然技術上應該沒問題,但是開支可能會讓PDC暴跳如雷。
環繞火星赤道的加速器有多長?答案是四萬公里。
這要消耗天量的資源才能辦到,目前世界最長的加速器是歐洲聯合八十多個國家,斥資210億歐元,約275億美元建造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而要在火星修建,這個數字要乘以二。
算上這些年來美元不斷膨脹,所以最后大致的價格在......一百萬億美元。
毫不意外的,被羅輯派去PDC提交計劃的人幾乎是被當任PDC主席雷斯特轟出來的。
他同時還讓人帶給羅輯一句話,
“PDC代表讓你問羅輯,他是想要把全世界所有人口袋里的錢掏光,然后全部扔到火星去嗎!”
羅輯幾乎能想象到雷斯特咆哮的樣子,畢竟環火星加速器確實花的錢有一點點多。
實際上面壁計劃的開支到現在也沒有一百萬億美元。
他知道PDC幾乎不可能批準,但不論怎么樣還是得推行。
三天后,時隔十三年,羅輯再一次站在了PDC的總部里開聽證會。
現在的輪值主席是雷斯特,一個看起來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是英國人。
“面壁者羅輯,如果你不想PDC破產解散的話,我還是勸您收回計劃。
恕我直言,你就是把地球上所有人賣了,我們也拿不出這么多錢”。
雷斯特的話很不客氣,他沒想到羅輯竟然直接提出這么恐怖的計劃,直接超出了PDC過去十年開支的總和。
其他代表也是翹起腿,顯然不希望執行這個吞金巨獸計劃。
“雷斯特先生,各位代表,建造加速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可以...等待三十年,我們爭取在三十年內建成。
另外這屬于主動防御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火種計劃的關鍵點。”
羅輯不得已上調了建造時間,他原本想要在十年內就建成,但是這樣的花費明顯遠超預期,是PDC決不可承受的。
三十年內建成,那就意味著不可能給所有飛船披上反物質外殼,
但也足夠了,這樣水滴就不會有足夠多時間來追殺其他飛船。
至于地球...希望水滴都去追殺飛船吧?
PDC代表們討論了一會兒,羅輯提到火種計劃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華國代表向羅輯詢問反物質的用途,但只得到了一句“計劃的一部分”。
代表們沉默了,沉默意味著拒絕。
眼看事情要變糟,羅輯不得不放出大招,
“如果加速器計劃通過,那么在加速器建造期間,星環集團生態大樓的所有糧食都將以成本價供應給各國。”
這是羅輯最后的撒手锏,他已經了解到,全世界一半的主糧已經由生態大樓供應,星環集團靠著賣糧食賺的盆滿缽滿,才有財力不斷加速各項計劃。
果然,說到糧食,PDC就不困了。
米國代表是最感興趣的,米國真正控制世界的是什么?不是石油,是糧食!
“五十年,另外一千座生態大樓!”
建造加速器要一百萬億并不意味著真的要拿出那么多錢。
現在各國實行的都是配給制,金錢的意義被無限縮小,現在的衡量單位是糧食!
如果羅輯能把那么多糧食交給他們,那么建加速器的的資源就能少一半,三十年建造周期也就不是不可接受了。
經過一番商議,最后羅輯以五十年糧食成本供應換取加速器計劃。

鈞君君
今天狀態很差,連續這么多天看屏幕有些受不了,眼睛痛,腦子也暈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