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之前看的一部小說,剛開書沒多少字的時候我看了,后續沒追更,這一陣上了封推,我就大概掃了前幾章。
分享一個比較有趣的設定,基于作者對自己寫出來的設定無法準確描述,導致第一章的某一句話就有100+的段評,其的內容很是豐富。
就是不知道讀者們看到這個單章的時候,那些段評還在不在。
說的是一些狀態的調整,一個狀態調不了就導致全書都是BUG。
樂死我了。
我這里說說我的想法。
該設定大體的意思是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狀態可以被調整,而因為本身因素導致的狀態無法調整。
比如【饑餓】,是人體本身因素導致的狀態,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人體的自然反應,所以無法調整,即便調整依然即時刷新。
【窒息】、【疲憊】、【衰老】也是一樣的。
在作者看來‘自然反應’在沒有外界的影響下是絕對不可逆的。
但是,【受傷】不是,沒有外界因素的受傷,就作者的認知來看是不存在的。
那么什么外界因素?
比如【包扎】、【丹藥】、修習的【功法】、被刀砍了等外部環境對人體施加的狀態。
拿其中一個杠點來說,【水下呼吸】
【水下呼吸】這個狀態是吃了某種丹藥而導致的狀態,將這個狀態的時限調整到正無窮大,意思就是將‘這個丹藥對人體所施加的外力’的時間延長至無限。
就像潛水的時候,有人一直給你換氧氣瓶,用都用不完的那種。
為什么說這個設定很有趣呢?
此處引入一道數學題,一個游泳池里有一定量的水,游泳池有一個入水口和一個出水口,出水和進水的速率不同,在沒有其他外力的影響下,游泳池最快多長時間能注滿,或者多長時間能放空?
作者再次看到這個設定的時候,想到的就是這個經典的數學題,或者說物理題都行,有的時候問題和給出的條件多種多樣,所以問題也問的稀奇百怪。
這種題的本意實際上就是在理想狀態下的數學計算,僅此而已。
杠精會說沒有這樣的游泳池、這個題本身就是不對滴、根本不現實、試過了放不空……等等。
嗯……說的都對,對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都整的挺明白。
所以很有趣。
講個小故事,說的是水的三種形態之間的轉變:
一群H20手拉手向前走,氣溫環境都不錯,大家都穿著單衣單褲,形成了水,流淌在地面上。
一個H2O說:“太熱了,我給自己扇扇風。”說完它放開其它H2O的手,用雙手給自己扇風,所以它把自己扇走了,形成了氣,浮在空中。
一個H2O說:“太冷了,我要穿厚厚的,再找一個同伴抱在一起取暖。”說完它換了一件厚厚的衣服,也找到了另一個穿著厚厚衣服的H2O,因為穿的太厚了,手都抓不到一起,只能抓住對方的衣服,便停下來不向前走了,形成了冰,待在原地。
出自《嘟嘟的睡前小故事》
不知道什么時候看的、也忘了看的是哪一本小說了,里面有一個情節就是主角給他女兒弄了一本《XX的睡前故事》,自那以后我就開始琢么給我兒子也弄上這么一本睡前故事,不過創作能力不行,故事都是很短很短非常短的、兩三段話就結束了。
以后有時間,再開單章的時候再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