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百四十零章 有事就解決
1884年7月7日公約生效時,成員國有11個GJ。后來公約又經過多次修訂。
AMD沒有獲得核心技術授權,但如果利用之前代工授權合約,是可以使用盤古5代電腦的XRM芯片架構。雖然沒有修改權,但是,AMD可以打擦邊球,在授權到期之前,一直使用。而合同至少到95年,才開始正式到期。
雙方就合同問題,扯皮可以扯很久,劉焱本質上,也沒有認為,靠著打官司,就能讓AMD公司停止侵權。
畢竟,AMD膽子這么肥,一方面是野心,另外也是M國ZZ授意。ZM關系漸漸惡化之后,維創系肯定會受到M方越來越多的刻意針對打壓。
想到這里,劉焱說道:
“小俞,你安排一下時間,約見一下L山半導體的S總。
接下來我們的重心必須放在內地的半導體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上,核心技術絕對不能依賴于國際市場?!?p> 當初,維創系將XRM構架的專利授權給AMD公司,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維創自己的公司和L山半導體公司雖然也在生產,但是工藝水平不行,為了盡快讓產品上市,就只能跟AMD之類的工藝水平高的半導體巨頭合作了。
現在形勢已經不同了,一方面AMD公司的態度很明顯,想要利用代工XRM高端芯片的機會,弄出什么混合架構芯片,搶占XRM芯片的市場,這一招叫反客為主!
如果不想要受制于AMD公司,看著AMD公司借助工藝制程的先進,漸漸的奪走市場,那么,唯有不斷的加強自身的芯片制造業的工藝水平和產能。
1月20號下午,劉孟科技公司和L山半導體、維創半導體三家企業聚首,共同商討盤古產業鏈的芯片供應問題。
劉焱開門見山的說道:
“這一次AMD的叛變,對于盤古產業鏈的打擊很大。
雖然,我們推出了盤古6代,使用魯班1號新架構的芯片,但是,維創半導體的1微米的生產線的月產能僅15萬顆芯片。
所以,希望L山半導體能夠跟我們一起,大力發展高端芯片制造業,不斷的加快工藝技術的更新換代,填補AMD公司減少供應的產能空缺。
5代盤古雖然有1000多萬庫存,AMD公司陸續對我們減少供應,每月只給我們供貨200萬顆芯片,并且,隨著他們的混合架構芯片出貨量增加,還會持續的減少供貨,甚至不再給我們XRM芯片供貨。造成的缺口,大約是每月300萬顆四核心芯片!
現在我們應對的策略是,盤古5代,6代同步銷售。
6代不斷的優化架構,讓性能真正超過5代。6代的魯班1代芯片,內地是有自主產權,也具備生產工藝,就是產能還就沒搞上去。
所以,我希望貴公司目前調整發展計劃,配合盤古6代,首要是上新生產線,把魯班1代的芯片產能搞上去?!?p> S緒榜一臉深沉的說道,作為一個技術專家,對于其中的技術問題,他自然要比劉焱更加了解,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
“劉總,雖然近年來我們已經配合貴公司,加大1微米生產線的投入,但是生產線的良品率僅能達到88%左右,距離AMD公司仍舊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距。
現在AMD公司0.8微米的生產線,都能做到99%的良品率了。
我們還在努力適應1微米的生產線,可是人家0.8微米都已經很成熟穩定了。
這個差距不是一年兩年,而且,良品率上不去的話,成本也會很貴。
目前,魯班1代四核心芯片計,每個核心60米元,加起來,一顆芯片240米元。
人家AMD公司提供的XRM盤古5代四核心,性能不比我們差,但供貨價才120米元。就高端芯片而言,比我們價格低多了!”
劉焱聞言說道:
“困難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們可以克服。
盤古6代電腦上用的魯班1代芯片,我可以給你250米元的價格,保證你生產能賺錢,但我有一個要求?!?p> S緒榜問道:
“什么要求?”
劉焱問道:
“每生產10萬顆芯片之后,價格降低2米元,你看怎么樣?”
S緒榜聞言狂喜的說道:
“沒問題!”
L山半導體如果全面投產1微米生產線,每月應該能生產10萬顆。
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機器折舊成本逐漸攤薄了,與此同時,管理經驗越來越足,這樣良品率和產能都能提升,逐月降低成本,是沒有問題的。
隨著時間發展,兩年后芯片成本降低到100米元,理論上也不太困難。
劉焱給的合約,暫時可以保證L山半導體滿產滿銷的同時,也能讓L山半導體長期維持盈利。
但是,一定要加強管理和良品率,這樣才能適應,逐月芯片價格的下降。
與此同時,利用目前的一條生產線逐漸鍛煉出優良的隊伍,6個月后,還有一個生產線能投產,到時候,分出一部分現有的生產線員工,就可以讓新生產線一開始良品率就相對較高了。
某種意義上,半導體行業不僅僅講究工藝,還講究規模。
規模上去了,才能有更多經驗豐富的高科技生產線上的工人。這些人員的經驗和素質,也影響芯片工廠的成本和工藝水平。
有時候,在還未吃透1微米的生產流程,良品率還未上去之前,就給你上0.5微米、0.2微米的生產線,那么,多半是適應不了的。
劉焱臉色嚴肅的說道:
“需要承認的是,我們與發達GJ之間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與RH相比,現在差距并不大,尤其是南H,現在半導體產業水平還不如我們。
畢竟,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擁有1微米工藝光刻機的生產能力,南H還不具備。東瀛則是遇到了經濟問題,未來半導體技術方面的投入會漸漸減少,甚至落伍。
所以,半導體產業大有可為,現在看上去很難,但這都是人才和經驗不斷的積累就能提升的產業。
我們有GJ培養的大量廉價工程師,每年都在從學校里面畢業。
我們也有做強做大做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發公司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