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從劉府豪宅第二進院落開始,一直打到大街上。
足足放倒近五百號嵩山劍派弟子后。
潘玉才因這群對手,沒能給他帶來更多具備新意的危機。
使得這場戰斗徹底失去意義,而主動收手宣布結束。
雖然有那么十多來號四流好手,誤以為他內力消耗過大,沒有余力繼續打下去了。
以至于壯起膽子搶攻了一波。
但……
自從這群家伙被三拳兩腳打趴下,而且個個吐血,均受了不輕內傷后。
剩余嵩山劍派弟子也都失去了戰斗意志。
反觀潘玉。
說要開團、動手就干。
說不打了、很快就沒人敢繼續糾纏。
如此強橫姿態,令除嵩山劍派弟子之外,在場所有人心中都不禁萌生出了幾分向往:
我輩武者,當如是也!
其中,又屬令狐沖最為熱切!
……
讓那些已經被徹底打服氣的嵩山劍派弟子,收拾好在劉府留下的爛攤子。
諸如為‘丁勉、陸柏、費彬’收尸,救助被打傷的師兄弟等等。
期間,潘玉也主持了劉府部分事宜的后續。
諸如:
遣散劉府下人。
讓劉正風一脈弟子,或轉投莫大先生一脈、或遣散。
好在,安排劉正風本人與小兒子后事。
包括安頓劉正風遺孀和大女兒劉青等。
皆由衡山派自行處理。
并沒有讓他費心。
最后,潘玉將卜思思托付給了華山派,讓她先上華山待一陣。
并按她的情況,叮囑再此期間,夜間修習,易筋經只能36個大周天,其他時候皆以金剛不壞體神功為主。
或許是之前的敲打起了效果。
這一次,卜思思心里哪怕對此安排,仍舊抱有不同意見,也并沒有表達出來,而是選擇了乖乖聽話。
此間事了。
潘玉便隨嵩山劍派那千余名弟子,直奔嵩山劍派,準備找左冷禪講一講道理。
門下十三太保里,竟然有三個都是這副德行。
你左冷禪豈能撇清關系?
正好見識一下大名鼎鼎的異種內力,寒冰真氣。
要知道。
這位左盟主,不久后便憑借這種內力與寒冰神掌,先后力克任我行、險勝不愿爭勝的方證大師等超一流高手。
原劇情中。
連修習了七十二路辟邪劍法的岳不群,在正面打斗中都不敵左冷禪。
最后還是憑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針法,刺瞎對方眼睛,才取得最終勝利。
這位左盟主其實蠻厲害的。
曾在五岳與魔教大戰,導致門內高手盡數凋零的動蕩時代。
收攏了嵩山劍法與掌法殘招,添加個人理念后,重新創造出大開大合的嵩山劍法、大嵩陽掌。
后來輸給任我行,更是針對性極強的自創出寒冰真氣、寒冰神掌。
若按北少林藏經閣對于武者實力劃分標準。
左冷禪必然也屬于超一流。
就是不曉得這位在超一流中,到底處在‘弱、中、強、巔’那一階段。
對于此行,潘玉非常期待。
反觀華山派、恒山派、泰山派、衡山派四家,對此都沒有表露出一絲一毫興趣,更別說跟過去看熱鬧了。
至于這些門派的弟子、掌門,心里到底是這么想的……
潘玉也懶得去猜。
浩浩蕩蕩一行人剛剛離開衡山城。
大明朝廷那群西廠公公就策馬追了上來。
年齡最小那位,直接向待在馬車中的潘玉抱拳道:
“大俠,田化雨在此預祝大俠此番嵩山之行萬事順心!
回頭得空了,大俠不妨來京城游歷一番。
整個大明,若論高手數量,再沒有第二處能與京城相提并論。
無論是鐵膽神侯府麾下的‘天、地、玄’三大密探,包括鐵膽神候本人。
亦或是錦衣衛天宮那倆位天尊。
六扇門各方神捕。
東廠廠公曹正淳等。
其中最弱的,實力也達到了一流。
這還僅僅只是朝廷擺在明面上的高手。
像藏在云霧里的保龍衛一族,名不見經傳的內侍衛一族。
以及隱匿在京城的各路江湖武林綠林高手。
來日,若是大俠進京了,還望一定來西廠尋我。
不管是想找人比武切磋,亦或是尋找仇家線索,相信一定不會讓大俠失望……”
只可惜,田化雨這番上趕著結交,并沒有獲得預期中的效果。
見車里那個黑大個的回應不咸不淡。
也不多做糾纏,很快率領那批神色不善的公公隊伍策馬遠去。
此時,馬車中的潘玉,已經通過這位心狠手辣田化雨公公透露的消息,將大明擺在明面或暗處的高手給捋了一遍。
鐵膽神侯系與東廠曹正淳,出自《天下第一》原創電視劇。
可……
各方神捕是什么鬼?
錦衣衛天宮兩大天尊?
如果沒猜,錯應該是《三少爺的劍》里的慕容秋荻與那名青樓女?
保龍衛一族……
星爺的《國產凌凌漆》?
內侍衛一族這又是什么亂入?
該不會是葵花寶典原創者,那位皇帝影子老公公吧?
單憑這些存在,哪怕不計大隱于市的江湖高手。
大明京城也算妥妥的臥虎藏龍地。
就算是他蹚進去,但凡不注意,都有可能淹死在里頭。
超一流就有好些,甚至還有宗師。
比如說那位帝影老公公,絕對已經達到了‘明道’的境界。
就像那位自創出童子功的少林高僧一樣。
按藏經閣里的境界衡量標準。
這種尋找到了自身武道的存在,基本就是宗師了。
不像潘玉還在尋覓最契合自身的武道。
例如之前的融術,將全部拳腳功夫融會貫通成‘全能戰技’等等,這些都屬于嘗試。
也不知道這條路子,到底是不是他的武道。
全能戰技已經呈現在武圣系統版面上了,可與武道相關字眼卻只字未見。
難道要融入更多武學進去?
這種需要‘你猜你猜你猜猜’的玄妙方式,實在是太惡心人了。
在這一過程中,還不能因為毫無頭緒、進展,而放棄。
否則,就有可能出現:明明只差臨門一腳,卻因轉身,而錯過整個新世界。
感覺就像當初參悟易筋經時一樣。
若非得到方證大師提點,鬼知道還要多久才能領悟其中關鍵。
以上種種思緒,如白駒過隙般在潘玉腦海中閃過。
才引起一些煩躁感,就被察覺到。
潘玉當即放空所有念頭,很快入定開始修習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