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突破口
出了府衙,老侯爺讓下人等在一邊,自己拉著顧西玉到一旁說話。
“西玉,剛才劉大人的話,你聽明白了嗎?”在外孫女的事情上,老侯爺性子永遠都是那么急,有什么心結絕不會讓它留到第二日。
想起劉大人請他喝茶時,言語間透出的提醒,老侯爺嚴肅問道,“你得罪過什么人嗎?”
“外祖父,玉兒聽的明白。我一直在府上沒有出去過,除了顧府里的那幾個,沒有得罪過什么人。”顧西玉很是疑惑,搖頭道:“但我想不出來,還能有誰想要害我。您也知道,那個慶保大概就是柳如玉派去毀我名聲的人,柳如玉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殺了自己人,這樣做對她沒任何好處。其次,顧……父親,看他今日的表現,也不像是做這件事的人。”
外孫女解釋的頭頭是道,老侯爺很是心疼,這得是多失望,才能在談起親人時,語氣沒有一絲感情。
不忍她獨自面對這些,老侯爺拍了拍她的肩膀,“難道是皇后?可是前幾日太后已經勸誡過她,應該不會是她。”
排除了柳姨娘,顧景田和皇后。顧西玉和老侯爺實在想不出來這件事,到底是誰在背后布的局。
兩人苦苦思索,眉頭一直沒松開,見天色已晚,不好一直待在這里。
老侯爺讓顧西玉不要擔心,他會繼續查探這件事,竹九他們也會保護她的人身安全。
說到最后,千叮嚀萬囑咐,有什么事一定要立即來找他,不要把什么事都憋在心里。
顧西玉用力點頭,承諾有事一定會讓竹九去侯府,老侯爺這才放心。
考慮到顧西玉的處境,老侯爺回來粗著聲音和顧景田寒暄幾句,顧景田見老侯爺愿意理他,僵硬的表情瞬間和緩,滿臉堆笑。
不到一刻鐘,顧西玉將老侯爺送上馬車,對著遠去的馬車揮手告別。
侯府的馬車走遠,顧西玉朝著顧景田行了一個晚輩禮,隨后坐上來時的馬車回府。
天空暮色沉沉,夏初有些炎熱,街上攤販和店鋪已經關門,行人流著汗步履匆忙往家里趕去。
顧府。
柳如玉正在房中等待審判結果,當她得知顧西玉平安無事時,氣的摔了手中上好的白瓷茶杯。
顧景田獨自回到柳芳齋,同柳如玉說起此事時連道可惜,怎么就讓顧西玉逃過一劫。
“老爺,顧西玉的運氣也太好了,要是她真的同太子成了婚,那我們將來怎么辦?難道要看她臉色過活不成。”柳如玉擔心道,手指悄悄爬上顧景田的肩膀。
她知道怎么說,會讓顧景田憤怒,果然,“哼,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道理,你都懂吧。放手去做吧,不要鬧到明面上就好。”顧景田握住柳如玉柔荑,放在手掌細細把玩。
“就是委屈你要忍幾日,這段時間不要有動作,謝家那位老侯爺估計已經盯上你了。等過段時間,風聲過去,再想辦法對付她。只要不弄死她,隨便你怎么折騰。畢竟顏兒還需要她。”
在對付顧西玉的事情上,柳如玉總覺得束手束腳的。
因為顧西顏的病情,柳如玉有些投鼠忌器。生怕一個不小心把顧西玉弄死了。
但又不能放任不管,真是難死她了。
月明星稀,顧西玉躺在床上毫無睡意。
前有顧府,后有不知名的神秘人物,他們都想讓她死。
身邊危機此起彼伏,顧西玉即便有三世記憶,在沒有絕對權勢下,也只能見招拆招,無法直面抗衡。
深夜,顧西玉漸漸有了困意,迷迷糊糊閉上眼睛。
在失去意識的前一刻,一股冷冽的清香灌進屋中。
顧西玉倏然打了個激靈,猛地睜開眼睛,睡意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有人!”這是顧西玉醒來后,腦子里閃過的第一個念頭。
黑暗中,顧西玉被人注視的感覺越來越明顯。
如果再給她三年,顧西玉可以保證,她絕對不會害怕。
但現在她只有十歲,貼身保護的下人不在,手里沒有鋒利的兵器,隨便來個人拿把刀都能砍死她。
這種情況,她不能不怕。
顧西玉不甘心,還沒有報仇呢,她怎么能死。
“是誰,出來!”
顧西玉豁出去了,決定賭一把,既然沒有第一時間殺她,而且露出破綻讓她發現,應該不是來要她命的人。
等了許久,空氣中沒有一絲聲響,顧西玉都覺得是不是自己判斷錯了。
這時,一道黑影慢慢出現在顧西玉床前,只見黑影手一揮,桌上的燈瞬間點燃。
“顧小姐!”
清冽的聲音帶著淡淡殺氣,顧西玉汗毛頓時豎起,警惕地盯著站在她面前,臉上帶著半邊面具的黑衣人,“你是誰!想做什么?你把荼媽媽怎么了。”
里間這么大的動靜,荼媽媽怎么可能沒有發現,唯一的可能就是眼前這個黑衣人對荼媽媽做了什么。
難道,荼媽媽已經……。
“呵呵!”黑影看著眼前這個馬上要炸毛的小女孩,很不客氣道:“外面的人中了迷藥,明天早上才會醒。”
顧西玉知道荼媽媽沒事,這才放下來心來,嘴角蠕動,“閣下不是來找我一個小女子麻煩的吧。”
“這是秘閣打探到的消息,你看一下。”黑影沒有回答她,不知道從哪里拿出來一個信封,遞給顧西玉。
燈光下,黑衣人手指骨節分明,黃色信封被食指和中指夾著送到她的眼前。
他是秘閣的人!顧西玉放下心來。
本以為要再過幾天才能收到消息,沒想到這么快。
接過信件,顧西玉裹著被子,穿鞋下床坐在桌旁打開信封。
她也想穿衣服,但看黑衣人冷漠的半張臉,比起讓他轉過身,顧西玉覺得還是被子更好說話。
信紙上的內容很短,顧西玉很快就看完。
將信紙放在燭火上焚燒,顧西玉不禁有些頭疼。
顧景田有些本事,竟然已經找到升官的突破口。
如今吏部尚書容段知,是歷經兩朝皇帝的官員。
當今皇上剛即位時,對于官員不問出身,唯賢徳任之。
因此,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后果,在文昭帝這里從未出現過。
當時因為文昭帝的這項政策,他很快坐穩了皇位,并且在政務上勵精圖治,不過十年,就開創了大歷另一個盛世。
但是帝王的一生,總會盛衰交替。
年輕時的文昭帝,知人善任。
但這么多年過去,他早就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勤政為民的皇上,反而喜歡任用小人,聽信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