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們給小舟和其中一艘艨艟快艦改造螺旋槳動力時,煤炭也從會稽郡運了過來。
西漢之時就已經采煤煉鋼,到如今,已經技術很成熟了。在會稽郡南邊的山里,就有一座大的煤礦山。
工匠們吩咐士卒建設好工房之后,立馬建造模具、熔煉鐵礦,在呂蒙的要求下,給艨艟快艦包上了一層牢固的鐵皮。
原本就是用來進攻用的艨艟,在鐵皮和螺旋槳的加持下,防御力和沖擊力得到巨大提升。
另一邊,呂蒙根據記憶中適合建造海船的木材的了解,安排大量士卒去會稽南部的山林里尋找柚木。
柚木幾乎是專門為航海而誕生的木材。
柚木材質致密,在日曬雨淋干濕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不翹不裂;耐水、耐火性強;能抗白蟻和不同海域的海蟲蛀食,極耐腐。
而且干燥性能良好,膠粘、油漆、上蠟性能都好。
這個時期,會稽南部深山里的柚木,還沒有被用來造船,呂蒙不得不將之提前。
看著熱火朝天的海港建設和造船建設,陸遜和朱桓這兩位有抱負的軍司馬可坐不住,尤其是陸遜剛接手一千新兵,正是需要帶出去磨礪的時候。
如是,呂蒙順水推舟派他們去剿滅會稽南部的山越勢力,順便護送下柚木。
呂蒙在海港又待了一個月,提出海船船底形狀以及風帆的改進意見。
日子在不知不覺進入了八月下旬,季風還是東南風,但此時已經小了很多。
風浪小了,呂蒙膽氣也就大了。
上輩子呂蒙乘坐海船,去往南方海域一次,可惜時節不對,風浪太大,逼得呂蒙無功而返。
現在,腦海里出現的一些記憶碎片,雖然不成體系,但也告訴了呂蒙許多新知識。
呂蒙帶上三百親衛,以及特意準備橘子和茶葉,以解遠航病癥。
駕駛樓船開始沿著海岸向南方航行。
在會稽郡南方,還有一大片原始森林,那里是瓊州所在。
在瓊州南部,有海南郡,在海南郡南方有珠崖城,在珠崖城南方隔海相望之地有一片大島,名為海南島。
但此時,江東并沒有把南方這一大片土地納入統治范圍,沒有在這里建郡城。
這里有的,是山越百族。
不但有此土地世代居住的漁民、山民,還有秦朝始皇帝的南征大軍后代,以及秦漢時期遷移的人口不斷擴散,更多黃巾之亂后避難而來的中原各地百姓。
這些人的組成復雜,有被稱為土著南蠻的未開化的原始居民,有慢慢漢化接受漢人語言和文字的南越,有地地道道的漢人,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不服管束,不納田稅,不時聚齊起來,下山掠奪山下漢人城鎮。
這些龐大的人口資源,是東吳未來發展的基礎。
他們現在還不是東吳之民也不是東吳之地,但呂蒙心里已經在加緊計劃,以助江東盡快開發這里。
當初和孫權以及周瑜的計劃里,這里還需要借助世家大族的力量,加快開發。
才有顧雍為南海丞相的任命,只是還沒落實下來而已。
沿海之路,借助改造升級后的三角風帆動力,以及腳踩螺旋槳動力的輔助,呂蒙在十日后登上了珠崖城隔海相望的海南島。
呂蒙派人初步上岸打探一番后,便駕駛樓船繞著海南島環行,不時下船打探海岸附近情形。
又歷時十日,才繪制出海南島全部地形,以及發現島上一個人口數量稀少的原居民部落。
這些部落人口,不足兩百,男女皆瘦,但行動敏捷,不管在山林里還是海中,都是來去如風。
其民盡似仙人,常捕魚海島中,人面鳥喙。
在探查完整個海島基本情況后,在一個烏云蔽月不見五指的深夜,呂蒙帶著兩百親衛突襲了這個原始部落,盡捕其眾。
沒有殺戮,只有威逼。
但發現語言根本不通!
就像中原大地一樣,超過三百里了,那口音重得就不像是同一個語言。
更何況是這個遠離文明的海外島嶼。
這個島雖然大了點,離大陸不算遠,但茫茫大海峽,也不是這里的山越以及原居民們敢輕易踏越的。
呂蒙搜查了這個部落中間最大的房屋,從中找到不少海中的好東西,珍珠、瑪瑙、玳瑁、龍涎香……
這些可能是這個部落世代積累的寶物。
但真正吸引呂蒙的東西,卻是十幾卷墊在寶物下面的竹簡!
竹簡上隱約可見的文字,較規整和繁多,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線條粗細均勻,質感豐富。
其有甲骨文的影子,象形文字很明顯了。
“這不是小篆,而是西周時期的大篆啊……經歷春秋戰國的變遷,再有秦朝始皇帝焚書坑儒的摧毀,文字的統一,這個大篆,也淹沒在歷時長河里。”
這里面的文字,呂蒙看不懂,但不妨礙他的猜測以及利用!
重生回來,腦海里多了太多不屬于自己的記憶,像是有千年之久,卻又斷斷續續,不太真實。
但像白蠟桿、紅櫻槍、大蒜防瘴氣、腳踩螺旋槳、能逆風航行的三角帆等等,已經得到呂蒙的證實,確是有效。
但還有更多,是無法說清,道不明來由的知識記憶。
但如今,有了這些先秦竹簡,甚至是西周那等遙遠古老年代的竹簡作掩護,許多事,呂蒙就有了說辭了。
而且,呂蒙記得一事,單靠諸葛瑾沒有太大吸引力的勸說,怕是難以把他弟弟諸葛亮騙到江東,但如果有這西周的竹簡,再編排一些他們這種文人喜歡的失傳古籍的傳說……
呂蒙拿走了這個部落的寶物,但給這個部落留下了兩袋糧食以及十幾件干凈整潔的衣服后,便全部返航了。
離開之前,呂蒙挖了十幾株野外長得野稻苗,這是此處適合種植三季稻的證明,是吸引江東把注意力轉移到這里的最有力寶物!
回航之時,三角風帆又發揮巨大作用,就算風向不順路,就算是逆風,也能在大海里靠著風行駛。
只是走之字路線而已。
五日之后,呂蒙回到了疑似“廈門”和”鼓浪嶼”的港口海島,此時這地方還沒有名字,但呂蒙的記憶里,有這地方。
呂蒙命令調轉船頭,改變風帆方向,向著正東面的大海。
此時沒有太大的風浪,正是尋找“夷洲”的好時機。
有了海南島的發現,呂蒙對不算太遠的夷洲島的期待,其實已經不大了,也能猜到那里大概有什么。
按現在的航速而言,探查以及來回也就十幾天而已,值得去探險看看。
而且答應朱家的金銀礦山,就在那里。雖然朱家沒相信沒合作,但若是呂蒙拿到一絲絲證據,那么朱家上套,也就不遠了。
就算遭遇狂風大浪,呂蒙這艘樓船遭遇不測,以如今的東南風,也能把呂蒙這些人吹回岸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