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不是孩兒不孝,實在是孩兒養了個女兒,不陪著她她就去送死了,所以只能晚些來看你們,老天保佑爹娘祖父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陳倫說這話的時候有意無意朝魏璃撇了幾眼,魏璃只是轉過頭去,裝作沒聽到。
“誰是你女兒了?我明明是你妹妹!”香香插科打諢道。蕙質蘭心的她自然明白剛剛的話在魏璃聽來是何感受。
“璃師姐,我們去哪?”陳倫問到。
“寒月宗。”經過香香的調笑,魏璃沒再把陳倫那句話放在心上,這時候陳倫提問,她不帶感情的回答。
三人朝北走去,不再言語。
...
尋了一處僻靜之地休整,陳倫心底回憶著在藏經閣記下的術法。
他不聰明,只背了一個術法就被安排出來了。
一直以來同人打斗,倚仗的很少是修為,筑基之后葉刃已經很難用上,所以他現在越發不像個修士,更像是個凡俗武者。
他催動術法,朝著一邊的巖石激發,巴掌大的石頭被隨風卷起五尺,然后便砸落在地,又失敗了。
修仙者本就能御物,筑基期的他憑借自身靈力就可以拖動這顆石頭,這術法的威力并不小,只是他還沒入門。
“這塵風術不是你這么練的”
靜坐在一邊的魏璃見陳倫試了數十次都沒有什么進展,她再也忍不住,于是開口指導。
“風與風,生生不息,非是用靈力造風,而是用風力生風,你且看好,我只演示一次。”
魏璃手指快速掐訣,吹了一口氣,只見氣聲越來越大,地面的細沙盤旋,不多時陳倫的衣袍就被吹得獵獵作響。魏璃又一指朝著那塊石頭點出,風轉得越來越快,竟真的將那塊石頭拖了起來,然后她左臂橫掃,那石頭如流星般砸向周圍的一棵樹,樹木應聲而斷。
“這是你剛剛想到的?”陳倫抓了抓腦袋,這用法明顯不是書上寫的,而且他知道這丫頭當初是懶得看這系的書的。
魏璃沒有回答,開始靜坐。
陳倫思考著魏璃的演示,想了一晚上也沒個頭緒,最后他又繼續用自己的方式練。
這次魏璃不再理會他,教已經是教過了,非親非故不可能手把手教下去。
雖然有修為在身,三人也是走走停停,既是顧及到香香的疲勞,也是陳倫不愿意飛去北方。他只說自己沒有飛行法器,還說帶不了人,這番說辭倒是找不出漏洞。
戰時,賦稅和徭役變成了普通百姓頭頂上的兩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外加幾大宗門相約不出,有些小手段的妖邪就變成了土神仙,仗著自己會幾手術法便占山為王,愚弄鄉野。
“苛政猛于虎”在這時候也不無道理。
酉村曾經屬于梁國,現在在宋國的版圖內,今日迎來了三名客人,三人皆是俊男靚女。
陳倫三人來到此處,這里的百姓富足,人人紅光滿面。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莊稼剛剛收獲,村民們對三人極其熱情,儼然一副“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態度。
“遠方來的客人,你們來的正巧,酉村正是豐收佳節,不若小住幾日,讓我們盡盡地主之誼?”說話的人是酉村的村長,他是個三十出頭的精壯男子,山羊胡,粗布衣,腰腹間有些圓滾,看起來頗為老練。
陳倫看向二女,魏璃將頭側向一邊不愿作答,香香則是挽著陳倫的手臂,拉扯著要留下。
香香現在換上了傳統服飾,不過她還是偏好紅色,所以一身談粉色衣裳,外加入了修行,多了些出塵之意。
當初自己獨自出門,也是巴不得多見見熱鬧,陳倫很能體會香香的感受。
“璃師姐,你怎么看?”陳倫還是問了問魏璃,若是她不愿,他定然不會留。
“隨你們便,反正路還長。”
得到允許的陳倫轉向村長,道:“那我們就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吧,可是村長...我們沒錢。”
聽到這話,村長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魏璃便掏出了一個錢袋,遞給了村長。
“村長,我們不能白吃你們的,辛苦勞作不容易,這些錢你們收著。”
說完,看也不看陳倫,走到了一邊。
陳倫抿了抿嘴,這丫頭真是富啊!
“客人,我們本不該收你們的錢。”村長似要將錢還過來。
“您不收錢我們就走了。”
“這...那好吧,請跟我來。”
“這里是曾今是王老財的住所,開戰后他便攜著家眷離開了村子,正巧貴客來了,剛收拾好,你們這幾天住這里可好?”
屋子看起來和這個村子不太搭,里面的家具一應俱全,比之同福客棧的上房也不遑多讓。
“這么好的屋子我們怎么好意思住?您給我們換別的地方吧。”
“不礙事,不礙事,你們給了那么多錢,而且我們這些粗人平常住自己的狗窩住慣了,俗話不是說嗎?‘金窩銀窩不如自己溫暖的狗窩’。”村長說著笑了起來。
“今夜村里有酒宴,三位如不嫌棄,請一定要來湊湊熱鬧。”
在陳倫點頭后村長便離了出去。
“陳倫,你怎么看?”魏璃問道。
“他們都是很好的村民。”陳倫傻笑。
魏璃:“我問的不是這個,你就沒注意到別的什么嗎?”
陳倫:“這個屋子好過頭了。”
魏璃:“村長也熱情過頭了。”
陳倫:“你會不會想多了?我看村長挺好的啊。”
香香:“說起來,在我們那里,遇到豐收大家確實會很大方。”
魏璃:“可現在是戰爭時期,他們收成再好,也要交出很大一部分。”
聽到這話,香香默然,陳倫思考了一會兒,又道:“我們留些心便是,他們都是好村民,別辜負了他們的好意。”
秋天的黃昏,吹著微涼的風,剛收割好的田地有些光禿,村子里一片熱鬧祥和。今天是這家,明天是那家,屋前擺滿了圓圓的桌子,不知從哪兒借來的桌邊小凳,竟坐滿了一村的人。
老老少少皆是笑容滿面,怎么看都看不出這是戰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