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勛”
在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的這一時代,恐怕是中國所度過的最為黑暗的時期——甲午戰爭,中國海軍一戰崩潰;八國聯軍侵華,圓明園被毀;德國強占山東膠州灣,“租借”九十九年;俄國強占旅順大連,“租借”二十五年……
到了六七十年代,中華民族早已不再忍受如此這般的奇恥大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們不再任人宰割,而是自己主持著自己的命運。因為,他們有了強大的國防武器——原子彈、氫彈之類的核武器。而這其中貢獻極為突出的,卻是一個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人物——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AH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后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隨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毅然回國。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手術時大出血在BJ不幸逝世,終年62歲。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3][4]。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9年9月10日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他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不要再為我麻煩了”
1985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軍三〇一醫院里,國防部長張愛萍正用顫抖的手拿著化驗單。幾天前,他親密的戰友、要好的朋友鄧稼先被診斷為癌癥,他始終也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他多么希望這只是一次誤診吶!但又一次的化驗結果徹底打破了他美好愿望,也擊碎了所有人的心。
張愛萍將軍咬著牙,走到鄧稼先的床前,難過地問道:“老鄧,有什么要求嗎?請盡快提出來。”
此時的鄧稼先,當然知道自己的狀況。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但是,他只是微笑著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沒有。”第二句:“組織上不要再為我麻煩了,也不要給國家再浪費了。”
總結
鄧稼先為了祖國的事業,為了人民的安全,隱姓埋名,研究核武器,默默奉獻了幾十年,一直到臨走之前也不曾想過要為自己留下什么,只希望組織上不要再費心。在他的心里,只會有國家,只會有人民,從來就沒有過他自己。一直是這樣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這句千古名言來作為鄧稼先一生的寫照,一點兒都不為過,甚至還有不少不及之處。
楊振寧先生曾經這樣評價他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除此之外,鄧稼先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楷模。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的精神。因為我們將要向黨的第二個百年挺進。然而,鄧稼先所擁有的精神,才是我們圓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最堅實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