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市宜君縣棋盤鎮馬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凌忠現年62歲,他說“他們是最邊緣的貧困區,村里沒有實施移民搬遷項目和脫貧攻堅前,村上都是土坯房,破爛不堪,下雨的時候群眾穿的都是高筒雨鞋,村民作夢也沒有想到有走上水泥路,能安上路燈,能吃上干凈的自來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馬泉村組織黨員干部首先想的是把村上道路硬化好,改變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經過多方聯系協調,獲得到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對口扶貧項目,村里的巷道都硬化了。路硬化之后,村上的整體面貌看起來就好了,衛生條件也得到了根本性改變。“群眾在閑談中說,天下雨再也不用穿雨鞋,晚上串門不用打手電。我聽了這個話之后心里暖暖的。這就是脫貧攻堅的共享成果,這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張凌忠說.
馬泉村有6個村民小組273戶1037人,耕地面積8300畝,以玉米、核桃為主導產業,核桃園約2400畝。近年來,結合“三變”的改革,并積極的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新品種核桃。發展適宜村土壤、氣候的中藥材。2019年實現存欄500頭豬,收入32.6萬元,給貧困戶和村民都分了紅,讓老百姓也嘗到了甜頭。
張凌忠說:“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我覺得當好一名村干部就是要守住自己做人的良心、做事的公心、待人的真心,就是保持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的本質本色,公道做事、厚道做人,把事當事干,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干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