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惡補知識,拜訪院士
光是學習到這些知識,僅僅能夠讓自己掌握基礎。
想要建設跨海大橋這樣高技術的工程,必須要在此進行不斷的突破。
徐光林開始走上了另一條路。
他坐在電腦面前,將國內和國外的各種論文以及期刊找出來進行研究。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充斥著徐光林的眼球,他絲毫不覺得疲憊,反而只覺得無比的興奮。
越學徐光林就越感覺到激動,每日睡覺時,徐光林總會覺得渾身都很舒暢。
各種論文和期刊給徐光林帶來了極大的靈感。
上面有著許多前輩留下來的知識以及經過論證的一些數據和科研技術。
甚至還有不少的項目經歷,能夠供他進行參考,這些都是十分寶貴的經驗。
徐光林將這些知識全部都統計和歸納了起來,全部都記在自己的腦海當中。
同時徐光林還在不斷的在腦海當中進行模擬。
只要是涉及到這方面的知識,他都會完全的學習。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所有的道路技術方面的頂級期刊全被徐光林看了個遍,從第一期到最新更新的一期。
所有的論文也被徐光林給翻了一遍,包括各大院士以及已經完成了成熟的工程項目的一些論文。
然而,徐光林知道,這一切還遠遠不夠!
徐光林必須要不斷的再次進行突破,他開始準備走向另一條能讓自己爬得更高的路。
這條路能夠讓他更好的去掌握知識。
此刻在龍科院當中。
李院長滿眼震驚:“四個月!他四個月就掌握了道路方面的所有技術知識?”
王教授聽見此話,他滿臉肅然說著。
“確實是如此,徐光林雖然沒有過實際經驗,可以他現在的能力,已經能夠完全應付國內之前所建造的所有技術工程項目。”
“他的掌握能力非常之強,他的瀏覽記錄更是讓人膛目結舌!”
“這簡直就是個瘋子。”
李院長喃喃自語,但語調卻充斥著驚訝!
瘋子與天才總是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
徐光林的確是個真正的天才,和做起事情的方式卻有點像是瘋子!
“給我好好的保證后勤,一旦他每天休息時間低于六小時,讓他強制性的休息。”
“還有就是,給我派專業的團隊,二十四小時盯著,我絕不允許徐光林出一絲一毫的意外!”
“我們龍科院無論如何都要保證他的安全,準備最好的緊急搶救團隊,我不允許徐光林會中途倒在工作崗位上。”
“我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李院長。”
王教授會心一笑,他自然明白徐光林什么都不錯,但唯獨對于自己的身體卻十分的不愛惜。
對于這樣的情況,他們也感覺到頗為無奈。
但正是因為這樣的人存在,才有了這么多成功的項目。
他們既然不能夠實際上的幫到徐光林,那也要從后面不斷的輔助。
清晨。
徐光林出奇的沒有前往圖書館或者閱覽室,而是前往了一輛公車。
他搭在這公車,手上拿著厚厚的筆記總結。
這是他在這段日子總結出來的一些比較重點的問題。
這些問題就算是他都難以解決,因為筆上得來終覺淺,徐光林深知自己的渺小。
他踏上的這一處地方正是一處療養院。
這里住著的都是一些為龍國重大項目的退休的工程師。
他們在退休之后,受到了最好的待遇。
里面有著許多高級別的科研人物,其中就有多名參與過盟國內部大型道路工程的老院士。
而徐光林偏偏就是對于很多項目都有著不解之處。
他需要這些人幫助自己。
再進入到一間書香小屋,徐光林看見了面前年近古稀的老院士,尊敬的鞠了一躬。
“你就是徐光林吧,你是龍國的一顆緩緩升起的一顆巨星,我聽說過你的故事,今天你來找我,是需要我的幫忙嗎?”
徐光林滿眼尊敬,開門見山,徑直說道:“陳院士,您好,我深知您是龍國頂尖的道路專家。”
“您當初在西部大山中建立了一座無比神奇的橋梁,在沒有支撐點的情況下能夠讓火車通行,我對于其中的一些結構甚是不解,希望您能夠為我解惑!”
徐光林擺出來了一副十分尊敬的態度,如同對待自己的老師一般。
陳院士憨憨的笑了起來,他目光中透露出一絲驚喜!
這么多年以來,很少人來問他這種問題,因為很少人能夠領悟到這一步。
而徐光林來了,就代表著對方已經攻克到了這一步!
陳院士即便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卻依舊保持著清晰無比的頭腦。
他拿著老花鏡將徐光林喚了過來,在助手的幫助之下拿起了筆記本。
當天晚上,是一個不眠夜。
徐光林不斷的在進行著學習,同時對一些比較重點的問題進行了請教。
陳院士倒是不含糊,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消息全部都吐露出來。
同時兩者還聊得非常的愉快,在思維的碰撞當中,慢慢的尋找出了真理。
困惑了徐光林許久的問題,在這一刻得到了解決。
并且,徐光林還能夠舉一反三,推陳出新,找到了更新的突破。
陳院士也是越聊越興奮。
聊了整整一個通宵。
第二日清晨時分。
徐光林對著陳院士再次鞠躬:“多謝您為我解惑,我先告辭。”
陳院士揮了揮手。
望著徐光林離去的背影,眼神當中滿是感慨,眼眶漸紅。
旁邊的助手焦急的問道:“陳院士您是哪里不舒服嗎?”
陳院士搖搖頭,激動的說道:“龍國有如此天才,未來何有去不得的地方?”
跨海大橋恐怕真能在他的手中成功完成。
旁邊的助手一陣激動。
能夠跟著陳院士,他自然對這些知識耳濡目染,知道跨海大橋的難度。
而陳院士都認為徐光林能解決這一問題。
就代表著徐光林在這一方面的造詣的確非常的高。
徐光林花了整整一個星期,拜訪了七名老院士,對他們進行請教學習,吸取對方對于道路技術方面最為精銳的了解。
集百家之所長,化為自身之力量。
徐光林再回去之后,便將自己關到了房間當中,進行了一番總結。
在這一刻,徐光林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已經掌握的十分豐富。
很快,徐光林便踏上了實地考察的征程。
去往那些復雜的地形,進行勘察,尋找出最為可靠而又切實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