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水患
朱元璋朝著門外喊道:“來人,去告訴老五,明天朝會讓他一塊參加。”
“是。”
…………………………
吳王府邸。
朱橚剛回到家,沒過多久。
這時,府外傳來了侍衛的肅然之聲。
“陛下旨意,宣吳王朱橚明日上朝。”
上朝?
朱橚心中一震,這也算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了。
為了讓皇子學習到更多理政知識。
朱元璋也常常會讓皇子們在朝堂中旁聽。
翌日,天還未亮。
侍女為朱橚整理了一番衣著,隨后朱橚便出發了。
……………………………
不多時,金鑾殿。
金碧輝煌的大明議政大殿,盡顯皇家威嚴。
殿中文武百官已經手持各自奏折,肅然地如松挺立。
這一批文武,大多數都是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
眾人齊齊站立之下,鐵血氣息直沖殿頂。
殿首,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靜靜等待朝會時間到來。
此時殿外,走來一個年輕俊秀的身影。
待他走進殿內,文武百官才將其認出。
眾人整齊地躬身參拜道。
“參見吳王殿下!”
入殿之人,正是朱橚。
他對百官淡淡頷首,眾人這才直起身,眼中紛紛掠過震驚的神色。
這位吳王,眾人都認識。
可是在眾人的印象中,他一直都是平平無奇的啊。
為何會讓他參加朝會?
這些也只有徐達這個老丈人知道了,但他是眼觀鼻鼻觀心,不予理睬。
朱橚向朱元璋躬身恭敬道。
“兒臣拜見父皇!”
朱元璋見到這個神采奕奕的五兒子,滿意地點點頭。
“平身吧。”
“如今皇子到齊,早朝時間也到,諸位大臣有何要事稟報?”
朱元璋朗朗說完,掃視了一圈。
大明剛剛建立幾年,要處理的政事,是很多的。
果然,在朱樉平身后,他身邊挺立的李善長便站出一步朗聲道。
“啟奏陛下!揚州錢塘江汛期今日越發兇猛。”
“其水位早已達到往年最高位置,如果不采取泄洪措施。”
“錢塘江有決堤風險,屆時揚州恐遭水患!”
頭發半白的李善長一臉凜然正色,嚴肅地稟報道。
朱元璋淡淡頷首,心中頭疼。
大明正值多事之秋。
沒想到李善長一上來,便給自己稟報了一個壞消息。
揚州決堤之災,幾年便有一次,沒想到現在又來了。
李善長見朱元璋頷首,他繼續稟報道。
“陛下,請問是否要向往年一樣,往揚州儀真縣泄洪?”
眾臣聞言面面相覷。
眼中皆掠過一絲疑惑之色。
不往儀真泄洪,還能往哪泄洪呢?
朱元璋暫時沒有回話,他托起下巴艱難地思索起來。
自古治水堵不如疏。
這錢塘大水多少年來,一直都是采用泄洪解決。
但是……泄洪地的百姓怎么辦?
朝廷自然會協助撤離。
但每隔幾年,儀真百姓的家園、良田,就要被摧垮一次。
大明可是禁止百姓遷徙的。
泄洪過后,數萬民眾都要回到儀真縣,重頭再來。
而且每一回,都會出現難以避免的傷亡。
今年儀真民眾好不容易快要豐收。
還要讓他們再遭一次殃嗎?
朱元璋即便知道洪水必須泄,但也一時不忍下決心。
不如……
借著這回的泄洪。
看看眾位皇子,有沒有去了解過天下民生吧!
他抬起頭掃視著一旁的眾皇子。
“眾皇子,有沒有人能告訴我,這洪水該不該泄?”
朱元璋沉聲說道。
皇子們知道,自己老爹帶他們上朝的目的。
那就是學一點理政。
但是聽見老爹的問話,齊齊一震。
這燙手山芋一般的事情,誰能想出治理方法?
眾皇子一見朱元璋掃視過來,紛紛顧視左右、低頭不語。
哎!
朱元璋心中略微失望。
作為一地的封王,至少得關懷百姓啊。
但看他們這樣子,別說民生了。
能知道儀真是揚州一個縣都燒高香了!
朱元璋內心一嘆。
但是殿中一個身影。
讓朱元璋的目光極速瞥了過去。
這……
見朱橚淡淡搖著頭。
朱元璋來了興趣。
這樉兒對軍政有所見解。
此時搖頭,難不成對錢塘泄洪一事。
也能說出幾分想法?
朱元璋看向朱橚。
“橚兒,在你看來,這洪水,該不該泄在儀真?”
朱橚一愣。
沒想到朱元璋會讓他回答這個問題。
但他也并不慌張。
朱橚站了出來,如松柏般挺立殿中。
直直地看著朱元璋的目光,朗聲說道。
“父皇,兒臣認為,這洪水萬萬不該泄在儀真!”
金鑾殿。
朱橚堅定否認的話語。
讓朱元璋不禁好奇。
難道橚兒真有辦法?
而李善長則是目光一凝。
要知道如今洪水不泄,就必然決堤,屆時受災的就將是揚州數十萬百姓。
泄在平坦寬闊的儀真縣,恐怕已是最好的結果。
殿下卻說不該?
面對滿朝文武質疑的目光。
朱橚卻是一臉淡然。
“儀真縣地勢低洼,這確實是一個泄洪好地方。”
“但經過歷年多次的泄洪,那里的百姓早已疲弊,不知多少百姓淪為乞兒。”
“雖然保住了揚州的莊稼,使得朝廷賦稅頗豐。”
“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儀真縣百姓的苦難上換來的。”
“咱們是農民家走出的大明,何時開始視百姓的性命如草芥了?”
“所以兒臣認為,不該再往儀真縣泄洪!”
“兒臣不忍再看到儀真縣的百姓流離失所!”
朱橚話音一落。
眾臣心中一陣震動。
吳王殿下,竟是如此地愛民如子!
隨后,眾臣面上好一陣羞愧。
在朝堂理政無比繁雜,眾臣自然養成了不變應萬變的思考方法。
往年向儀真泄洪可行,今年再來一次不就行了?
難不成還有什么不對?
這是眾臣的想法。
但是一聽朱橚的肺腑之言。
眾人才發覺,自己一群掌握百姓命運的人。
卻竟然下意識地忽略了百姓民生。
根本不如一個平常不理政事的皇子。
讓人如何不羞愧?
朱元璋同樣心中一顫。
橚兒平日里平平無奇,看來都只是表象。
如果真如別人所說的平庸,怎會對揚州狀況知道的如此詳細。
咱這五子,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