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走過去了萬里長征路,建設了特色社會主義。猶記起《金色魚鉤》的故事,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不管過去了多久,永遠都值得歌頌。他們的付出,造就了我們現今的發展。
在那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都是較為落后的,烙鐵不行,煉鋼也有困難,在那時設備和技術條件都十分簡陋的條件下,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于1931年6月,試制成功了中國第一輛民生牌載貨汽車,填補了當時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的空白,掀起了一股民族汽車制造工業熱浪,激發了全國民眾抗日救國信念,極大地激發了國人的愛國主義激情。由于它在展會上的亮相,對當時的政治和經濟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國家發展穩扎穩打,汽車業民生牌汽車的成功推進制造更多類型的車;原子彈1964年爆炸成功,氫彈1967年實驗成功;神舟號載人飛船試飛成功,且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中國在各行各業立住了腳,經濟發展也越來越迅速。
我查看了一個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7月,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4.14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達3.6萬公里,是世界最長高鐵運營里程,經過十多年的科研建設,我國的“四縱四橫”
高鐵網也建成運營。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這怎么能不讓我們國人驕傲呢?
我看到了《創造中國》的播出,記錄了創造的不易過程。那是大海,需要在海面建造出一條橋路,橋面的銜接受到海水起伏的影響,對不準位置,還需要人員下海檢測,怎么不危險呢,可每一步都環環相扣,這一步完成才能接著做銜接橋面的工作,那也很難,銜接距離差幾毫米也是絕對不允許的,要完美吻合,吊車吊幾個時辰在他們看來也已經是常事了,不足為奇,更多是為我們的安全負責。
橋面建成時他們的歡呼聲,即使感同不能身受,也是沒能忍住和他們一起吶喊。
皮影戲開始時,藝人們就在白色幕布后,操縱著戲曲人物,跟著就唱起了地方曲調故事,同時配以樂器和弦樂。刻畫的是旦、丑、武凈多個角兒。有一場我瞧了一眼幕布后,他是一個人兩個角兒,換劇情就絲滑地換了下一景的人物,從幕布前看,也毫無換角痕跡,流暢得很,看出來功底深厚。
還有一場記憶深刻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雙雙殉情,化蝶比翼那一瞬,樂器帶給了這個故事濃烈的氛圍感,美的不僅是畫面,還有那樂聲。幕布的光線來自于蠟燭,將四周的光感調暗,光暈打在雙飛的蝶上,只一眼就足以驚艷,不由自主受到渲染就鼓起了掌。
像皮影戲、京劇、臉譜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我們要文化自信。受到文化熏陶,做公益也是中國文化。
我的媽媽就受到影響,她決定免費給老人修剪頭發,老人也很高興,剪殘了頭發也開開心心笑容不曾停過。她給老人送一些雞蛋類的食品,不貴重卻是她的心意。我就幫她收錄文字,她也帶動了其他人一起參與了這個小活動。我很少關注公益那塊,只偶爾注意過新聞有類似公益類的捐款贈學,要在保證自己的物質基礎上,再游刃有余地幫助其他人。所以我現在還不夠有余。我能做到的就是捐贈舊衣和書物。
國家公益事業有大有小,需要支持,只是支持力度不一,靠自己能力行事不能勉強。
如今也到建團100周年,中國前進的路有崎嶇,但我們鏟平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