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輩子,依然沒給我安排過工作。”
常德茂至今仍然靠著當初承包的十幾畝魚塘維持生計。他當年也做過生產隊隊長,但后來實行分田到戶的土地改革取消了生產隊,他這個隊長也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危急關頭,他想到了自己的哥哥常德盛。
來找常德盛希望哥哥能給他安排個合適的工作。“好的,等到村里有了合適的崗位,我就幫你安排一下。”聽到哥哥常德盛這么說,常德茂的心里也得到了一絲安慰。可他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幾十年。
既然安排工作落了空,常德茂就在養魚業下功夫。因為村里逢年過節就會買一些禮品送給老人。常德茂覺得自己的水產質量不比別人差,價錢卻比別人便宜。他就希望哥哥能在村里采購魚蝦的時候時多買一些自己養殖的,也幫自己打開一些銷路。
可常德盛卻總能找到一些理由拒絕他,“你的大閘蟹不是陽澄湖的”“你養的魚產品不夠齊全”這些理由一次次將常德茂拒之門外,而村里的魚產品一直都是從一些同樣從事水產養殖的本村村民處采購的。
后來村里搞起了工業,辦起了輕質建材公司。這讓常德茂想到了做一些廢品收購的生意。“哥哥總不會連廠里的廢品都不愿意賣給我吧。”常德茂懷著僥幸的心理來找常德盛。
沒想到,常德盛的回答是:“廠剛剛開辦,所有的資產都是屬于集體的,這我不能做主,如果你想做收購生意的話,得等以后公司改了制才行。”
常德茂左等右等,終于等到了2004年,公司改了制,滿懷希望的他再次來找常德盛,想接下廢品收購的生意,但卻被告知,公司改制后,哥哥沒有拿到任何股份,現在的公司,雖然名義上的董事長是哥哥,但因為沒有股份,他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決定。
想要接管廢品生意,只能靠實力競標,雖然常德茂后來得到了一些廢品生意,但因為每次在關鍵時候,哥哥都不能幫自己一把,讓常德茂心里一直對哥哥常德盛頗有微詞。
常德茂說:“那時候,我在村里,經常聽人議論,懷疑我們到底是不是親兄弟。”這一直都是常德茂深埋心底的痛,雖然當初對哥哥的鐵面無私有些不滿,但現在的他早已釋懷了。
常德茂后來深知哥哥的良苦用心:“我這些年,一直在回想哥哥當年做的事,我現在想通了。如果當年哥哥沒有那么做,處處給我搞特殊,那么蔣巷村的村民即使表面上不說,背后肯定也會有人指指點點。時間久了,就沒有人再信服我哥哥了。如果大家不愿意和哥哥一起奮斗,那么就不會有蔣巷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