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的說明手段的正當性這個原則,在個人主義道德里面被認為是對一切道德的否定。——[英]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這里我想加上一句:把“目的”換成“結果”也是一樣。
贏得別人的歡心是容易的,求得他人的愛是難能的,當你需要愛的時候,愛真的很難來到你的身邊,得到的愛要珍存好;愛的能量要及時得到補充,否則很容易枯竭;自愛擁有不竭的源泉,反之自傷亦然。
美、自由、道德,都是人的行為的結果,也包括愛在內,不存在一個先于人的存在,如果美、自由、道德、愛,先于人存在,這些將變成工具和手段,人們將狂妄的使用這些工具去制造符合規則的美、自由、道德、愛,其過程往往表露著殘忍,其結果往往是悲劇。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打著愛、自由、道德旗號行為的結果就是愛、自由、道德,這些都要經得住愛的基本原則的檢驗,否則就是假的。美,自由,道德,愛,不是某些人的話語權,不存在于理論中,是我們普通人實踐的結果。高貴的品格也一定是普通人身上的體現,說某些特殊階層才有的東西,多半是虛張聲勢,一切高貴的品格屬于普通人,但是不要認為他是想當然的存在,他需要去實踐,他是實踐的結果。
這本冊子是一套思維模式,就是愛的思維模式,他給出了普通人面對強勢者如何保護好自己的人格,不被損害,不被貶低的方式方法以及底層的思想認識,他給出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提高自己人格境界的通道。
我們都是些普通人,更應該在這些重要的基礎性的事情上厘出些頭緒,盡量減少些出現心是而口非、愿正而事乖的結果。
愛的思維模式,我把他的核心提煉出一個公式:可愛心(起)——遵循愛的基本原則(行動)——善質力(結果)。也可以說成:好想法,好行為,好結果,這就是產生美的過程。我們可以用這個公式檢驗自己過去的行為和將要發生的行為,看看那些是愛,那些是非愛。
我越來越認識到,趨利性是人的最根本的特性,也可以套用一個時髦的詞——趨利性是人的第一性,而愛是幸福生活的第一性,概念就是愛這個行為最根本的認知。趨利性演化出性,演化出飲食男女,進而演化出人的一切行為,無論行善為惡,無論展示聰明才智,還是投機取巧,莫不由此做前提,善有善的規則,惡有惡的標準,愛也一定要守原則,是原則產生愛,而不是愛產生原則。明白了這一點,給我帶來的不是絕望,而是更深刻的認知,更懂得了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別人。想一想我們的人生由己的事情似乎并不多,且越看重的越不由己,例如出身,性別,性格,智力,身材,相貌,人生是隨著命運隨波逐流,還是選擇一種最可期待的表達形式作為生命的主旋律。人性中展示出來美的那一面,一定是我們選擇了愛。美如果不能呈現,我們只能說人性中本能的部分做了主導者,我們也就成為了本能的奴隸。理智是愛的的工具,也是本能的工具。
愛所蘊藏的能量使我們的生命發出燦爛光芒,生死事大,終將歸去,歸于何處,誰來指引,不是佛,不是上帝,不是神,歸于愛,唯有愛散發出的光芒照亮歸途,指引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