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趙部長夸于海棠,李廠長忙走近一步,陪著笑對趙部長說:“趙部長,海棠同志是我們軋鋼廠的廠花,是第一大美女啊。”
趙部長一聽皺起眉頭,他不喜歡和林海的談話時被打斷。他哼了一聲說:“廠花?這是封建糟粕。怎么還這么叫?怪不得那個姓楊的廠長,把廠里長得好看的播音員看作是自家的兒媳婦了。他這種土皇帝的心態,簡直是辜負國家對他的培養啊。”
李廠長連忙鞠躬道:“趙部長批評的是,我們一定接受深刻的教訓,決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許大茂把從車里帶的老山參鹿茸茅臺等禮物放到桌子上。趙部長瞄了一眼,對著李廠長緩和一下語氣繼續說:“李廠長,這么大的幾萬人的廠交給你,你身上的擔子重啊。你們廠可是重點國有企業,是為國家生產特種鋼的。你們一定都清楚,這些特種鋼在國防建設上用處很大。你們要擔負起責任啊。”
李廠長馬上挺直身子說:“請領導放心,我們全體工人覺悟都很高,我們一定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堅定完成任務。”
趙部長擺擺手,如數家珍地嘆息一聲:“光喊口號有個屁用?現在你們的煉鋼技術還很不過關啊。尤其是鎢鋼、錳鋼、錳硅鋼、鉬鋼、鎢鉻鋼等,硬度都不夠,韌性也不強,抗高溫能力差。我們現在自力更生,飛機、火車、輪船、機床、模具、軸承都要自己生產,都需要這些好鋼啊。如果你們的技術不能突破,我們只能望洋興嘆,看著別人國家遠遠超過我們。”
趙部長的一席話,讓林海熱血沸騰。“趙部長,我們受教了。您對國家的軋鋼事業,是真的關心啊。我們后輩自愧弗如。”林海感慨地說。
他十分佩服趙部長,老一輩人的確是為了國家嘔心瀝血啊,他們的覺悟和擔當,確實值得穿越過來總想躺平的他好好琢磨琢磨。
他真希望自己的系統是煉鋼系統,這樣不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了嗎?于是林海在意識里召喚系統:
“逗你玩同學,在不在?”
“在呢宿主,最近宿主救了幾個人,系統正打算發放獎勵呢。宿主召喚我,是不是為了這個?”
“獎勵當然要了。不過,我的意思是,你有沒有特種鋼煉鋼技能可以提供?”
“宿主,我萬能的,煉鋼技能當然有了。”
“那你可否提供給我煉鋼技能?我想把趙部長說的那幾種特種鋼煉成世界第一流的。”
“這個容易。系統測算著,你需要煤炭以及蔬菜肉食。既然你需要煉鋼技術,那就替換獎勵吧。”
“我靠,這也行啊?不過,別都替換了啊。煤炭還是需要一些的,我已經答應街道王主任,要給她一些。”
“好說好說,我記下賬就行,除了煉鋼技術,煤炭再獎勵你一噸吧。”
“一噸夠了。就這么說定了。看來你這系統雖然總是不靠譜,倒還有求必應啊。”
“我不靠譜?胡說。我只不過是說書人出身,后來喜歡上了脫口秀,所以習慣于逗你玩而已。”
“原來系統還是個娛樂愛好者,失敬失敬。”
“哈哈,宿主現在學得也蠻戲精了啊。”
“多謝夸獎,哈哈。”
“系統提醒:煤炭一噸已經發放到宿主空間。”
“系統提醒:特種鋼煉鋼技術正下載到宿主知識庫中。”
林海覺得腦海涌出一絲電流,伴有輕微的麻酥酥。
頓時,各種特種鋼冶煉技術以及工藝改進辦法。全部涌進了腦海里。那些知識就像是一直沉睡,忽然就被喚醒了一樣。
而此時,趙部長的李廠長的談話還在繼續。
“李廠長,你給郭秘書打電話,說想讓林海同志當你的副手。”
“是啊,趙部長,通過林海同志救您時的表現,我就認為他是個極其有魅力的人。”
“你說的意思我懂,確實啊,換作任何人,我真不信他敢用圓珠筆搶救。”事情雖然過去了兩天了,但趙部長仍然心潮澎湃。
但他思考片刻還是搖搖頭說,“我也為難啊。剛才醫院的宮院長又來找我了,他想讓林海同志去中藥科當主任呢。這個事,我昨天也答應他了。總不能言而無信吧。這個醫院我了解了,確實需要林海同志這樣的中醫圣手。”
李廠長一聽十分沮喪,但他不想輕易放棄,連忙懇求道:“趙部長,雖然林海同志的醫術水平高,但是您想想,讓他只做一個中醫科主任,豈不是大才小用了。我們軋鋼廠太需要他這樣有魅力的年輕同志了,我之所以舉薦他來軋鋼廠做副廠長,看中的不是他的煉鋼技術,而是他的魅力與勇氣,這是做成一切事的基石,您說呢?”
趙部長沉思一下點點頭道:“李廠長,你說得也對,你們廠確實需要年輕有魅力的廠領導。只不過,林海同志不懂軋鋼,怎么勝任軋鋼廠未來的發展呢?所以還是要人盡其才。所以我建議,林海同志還是來醫院鍛煉鍛煉,國家正在籌建中醫研究院呢,我將來會推薦林海同志去那做領導。李廠長,醫術專長是也建設國家的需要,也不能浪費啊。”
李廠長一聽有些著急,他知道林海在大領導心中的分量,所以急于把林海拉到自己身邊。這樣將來有什么風吹草動,林海就是他的護身符。
然而最關鍵的,李廠長也想做出成績,而做出成績,確實需要林海這樣有魅力的年輕人做副手。
但趙部長說的話也非常有道理。在軋鋼廠做領導,核心是要懂軋鋼技術。
雖然他李廠長是軍人出身,但在軋鋼廠這么多年,靠的還是懂技術上位的。
只不過,他的技術能力因為學識,無法進一步提高。
尤其是對于國家越來越緊缺的特種鋼材,他基本是插不上手的,根本無法進行技術指導。
“趙部長,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是幾萬人的軋鋼廠給國家做的貢獻大,還是不到一百個醫生的醫院給國家的貢獻大呢?”
李廠長仍然做著最后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