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漸頓之爭,樓蘭法會辯論!
蘇辰卻笑了起來,說道:“嘿嘿,那可未必,唐三藏雖然是金蟬子轉世,但也有隔陰之謎,前世領悟的那些佛理,只怕早就忘得一干二凈,其他和尚可都是這七年樓蘭法會中脫穎而出的高僧,不一定比唐三藏差的。”
鎮元子頻頻點頭,說道:“師父所言極是,弟子有些以貌取人了。”
“無傷大雅。”蘇辰微微一笑,點到即止。
鎮元子又面帶疑惑的說道:“師父,為何這場法會還有外國僧人,以及番僧參加?”
蘇辰搖搖頭,淡淡道:“這場法會持續了七年,已經吸引了地仙界大半僧人的目光,若是可以在法會中脫穎而出,你想想,在西方教內部是什么概念?”
“那肯定是名動天下!”鎮元子若有所思,說道:“難怪這些外國和尚也要來,原來是為了名,嘿嘿……”
鎮元子欲言又止。
比起當年的人闡截三教,這些西方教弟子的表現截然相反。
三教弟子唯恐自己揚名天下,尤其是截教弟子,更是在各個仙山海島上隱居。
這些西方教弟子,為了揚名,不遠萬里也要來參加法會,可見其中不少和尚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鎮元子在心頭暗暗鄙視。
當年封神量劫的時候,鎮元子便已經看出,西方教二圣,都是厚顏無恥之輩,尤其是準提。
一句與我西方教有緣,就將不少截教弟子和法寶大大方方收入門中,把天庭的東西都截胡了!
可見其無恥程度。
佛門乃是這準提圣人建立起來的,所謂龍鳳龍鳳生鳳,這些弟子跟隨他修行,領受他的法語禪理,自然也沾上了他無恥的習氣。
對于名聲,格外重視。
想到這里,鎮元子正要含沙射影的諷刺一番。
不料,現場突然安靜了幾分,慈恩寺的主持圓坤走了出來。
“阿彌陀佛,老衲七年前身染惡疾,幸有天下群僧為老衲祈福,使得菩薩感應,降下慈悲,老衲這才撿回一條命。”
“這七年,為了酬謝菩薩,在老衲的牽頭下,舉行了七年的樓蘭法會,諸位高僧也在這七年中脫穎而出,今年是樓蘭法會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
“今年,樓蘭法會將舉行終極辯論,其論點便是即身頓悟能成佛,還是循序漸進的修持可以成佛?”
圓坤一臉微笑的說道,目光落到了那七個蒲團上的僧人身上。
“當然是循序漸行的修持才能成佛!”
圓坤和尚話音剛落,一個五六十歲的番僧便忍不住開口。
“嘿嘿,敢請教宗客巴大師,何以要循序漸進修行才能成佛?”一個東土和尚含笑問道。
宗客巴大師道:“修煉一途,乃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積細土,無以成高山,不聚涓流,何以成江河?所謂泰山不讓細土,江河不擇溪流,莫不如是。”
“我輩凡夫,與生俱來,便有四十二品無明,每一品無明對應一個境界,不破掉這些無明,如何能成佛?當年大日如來,之所以可以成佛,也是因其破掉了最后一品無明——根本無明,方才可以成佛。”
“何為學佛?便是學習大日如來成佛之路!我輩凡夫,若是不從頭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豈能修行成佛?”
“有詩為證,前程兩袖黃金淚,一步一參白骨禪!”
宗客巴大師侃侃而談,剩下六個高僧忍不住頻頻點頭。
不過周圍那些和尚,因為境界太低,宗客巴大師這番話,卻是聽得似懂非懂。
“宗喀巴大師不愧是西域眾僧之中,能創出菩提道次第廣論這等驚世杰作的高僧,見識非凡,動,一番話娓娓道來,也是將漸門修持根本說的入木三分。”
“是啊,宗喀巴可是我雪域第一僧人!是承前啟后的高僧!不對,應該是高僧中的高僧!既然宗喀巴大師認為修煉一途需要循序漸進,那就肯定沒錯的。”
“……”
周圍和尚之中,不少和尚議論紛紛的說道,對宗客巴大師的言論欽佩之際。
“師父,這和尚說的四十二品無明是什么意思?”鎮元子問道。
蘇辰淡淡說道:“這是西方教弟子從十二因緣緣起論中總結出來的,西方教認為,人與生俱來有貪嗔癡慢疑五種煩惱,這種五種煩惱又叫根本煩惱,或者是根本惑。”
“五種煩惱交織,生出了四十二品無明,要破掉四十二品無明,需要化掉五種煩惱,正如西方教的經文上有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
“所謂循序漸進的修煉,即是佛門之中止觀雙修二法之中的觀照法,那白骨禪也是西方教之中赫赫有名的修煉法門,傳聞修煉此法,達到精深處,可以觀想出白骨流光的畫面,世間紅粉皆化白骨的場景。”
“這個叫宗喀巴大師的和尚也是厲害,居然能創出次第修行的法門,所謂次第,就是我等口中常說的境界,若是凡夫按照此法修行,就算不能成佛,成就一方羅漢是完全沒問題的。”
聽到蘇辰的解釋,鎮元子大吃一驚,不想西方教之中,竟然還有這種天資卓越的弟子。
西方教發動西游量劫能夠成功,果然不是天道護佑那么簡單。
沒有這些西方教天才弟子的付出,怎么可能成功?
嘩嘩嘩!
而就在鎮元子驚訝的時候,蒲團上的唐三藏忽然有了動作。
只見唐三藏從懷中掏出一塊火磚,在地上使勁的磨,發出嘩嘩嘩的刺耳聲音。
眾僧大感好奇。
“和尚,你在干什么?”一個和尚問道。
唐三藏頭也不抬的說道:“磨磚,把這塊磚磨成鏡子。”
“哈哈哈哈哈!”
圍觀百姓以及和尚紛紛笑了起來。
但是宗喀巴大師卻似乎想到了什么,瞳孔一縮,只覺得唐三藏來勢洶洶,智慧超群,心中不禁冒起一股寒氣。
“磚怎么可能磨成鏡子?哈哈哈!”百姓們哈哈大笑。
唐三藏卻停下了動作,微笑說道:“既然磚不能磨成鏡子,那為什么凡夫慢慢修煉就可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