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哇、哇”孩子的哭聲,夫妻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隨后表情略有感傷,雙雙落下了欣慰的眼淚。
張善是AH省一個貧困村子的歷史老師,與其妻劉冬梅兢兢業業打理著自家的七八畝山地。張善晚年得子,其妻劉冬梅因為不能在婆婆去世前抱得孫子,愧疚了大半輩子。
說起孩子的名字,夫妻倆兒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晚年得子,這是老天爺的恩賜呀!不如就叫張天來吧”劉冬梅說。
“知道咱孩子出生的日子是什么日子嗎?”
“不知道。”
“你這老婆子,不要天天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也了解一下咱們國家的新聞。孩子出生那天正是中央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日子呀!”
張善盤腿而坐,意味深長的接著說:“我們國家成立以來積貧積弱,蘇聯曾給我們了很多幫助,但不是無償的,我們搞生產,交公糧,是為了能早點把蘇聯的債給還掉。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坎坷,這么多困難都走出來了。孩子出生那天BJ召開了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你知道意味著什么嗎?意味著我們中國人民十三億人口終于可以從計劃經濟走出來了!改革開放要讓農民站起來了,國家要讓我們農民富裕起來!”
“那就叫國富吧,你不是常說嘛,國富則民強嘛。”劉冬梅搶先給孩子起了名字。
“國富?國富,對,就叫國富吧!多好的名字!”
“國富,國富,你娘給你起的這個名字好不好呀?”張善用他年過半百的粗糙的手輕輕在孩子小臉上滑過。
小國富開心的不行,似乎很喜歡這個名字,在他娘懷里抖動身體,用他那小手不停的抓著張善的手可勁兒的親。
“你看這孩子,眉清目秀,眼里炯炯有神,跟個燈泡一樣。”張善說
張冬梅一臉嫌棄的看著張善,又溫柔的轉向小國富。“你可別埋汰咱家孩子了,哪有你這樣比喻的?我看小國富眼珠子直轉,好奇心挺強的,也不怕人,將來肯定有大出息。你娘我一輩子都沒出過深山,干農活干了一輩子,小國富呀小國富,快點長大,將來呀飛出深山,替娘完成這個心愿。”
小國富眨巴著眼睛,下巴的口水聚成滴,滴在了他那用破衣服縫成的毯子上。
那一年鳳陽縣小崗村實行了聯合承包責任制,中央高度重視,在隨后的幾年里,經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村經濟改造,包產到戶在全國鋪開。村村通公路的政策下達以后,農民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