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千趕萬趕,終究還是來晚了。
他跪在雪地中。
午門前,吊著兩日前,他兄弟分離的尸身。
天知道,他當(dāng)時,哭得多像個無助的孩子。
“難道就沒人去救嗎?”有人抹淚。
說書人搖頭。他嘆息:“陳成未來之前,便有很多的俠義之士,想去營救。可他們,一撥又一撥,再也無人回來。晉帝鐵了心要殺的人,天下間,又有誰,能救得回來。”
若是陳成不離得那么遠(yuǎn),若他能早到幾日,或許,他還能救得了。
那夜的晚上,陳成面無表情。他抹過手中的劍,那是吳珂的劍。
劍上刻著字,便是那句天下著名的,“以我手中三尺劍,殺破王庭立后庭。”
這是吳珂,在獄中的絕筆。有人替他,刻在劍上,送來與陳成。
從此,這世上,再無珂,只有那位,敢于拔劍問天,人人皆知,書中流傳,市井廣聞的天下劍客,一代大俠——吳問天。
“憶昔午門橋上飲,坐中多少豪杰。”說的便是那夜的午門。
多少人,在寒中相聚,多少人,在午門痛飲。
陳成回憶著,他好兄弟當(dāng)初的音容在耳,他說:“我要去做一件事,要喚醒民眾的熱血,要為這腐朽的舊王朝,再添上一把火。要讓那星星之火,終成燎原。”
“珂,你做到了。接下來,就讓你的兄弟,為你的臨終抱負(fù),成必將——讓這星火成原。”
元月二日。陳成發(fā)動武變。史稱“武林義變。”
晉都一夜之間,成為火海。陳成率部,一夜間奇襲多部,放出無數(shù)被抓被捕者,晉都一時大亂。
各部緊掃自家門前雪,城防戍衛(wèi)姍姍來遲。晉帝之前清洗的太多,一國離心離德至此——國之王都,天下中心,競坐壁上觀。
陳成大殺四方,于半個時辰內(nèi),奪回吳大俠尸首,率部殺出會安門。
晉都被攪了個天翻地覆。
一國腹心,威嚴(yán)掃地。而京都的虛弱,各部的傾軋,守衛(wèi)的不責(zé),更加叫人、心寒徹骨。
也正是這一戰(zhàn),嚴(yán)重打擊了中央的威信,讓各地,對晉國,對司馬王朝,喪失敬畏。
而另一件事的發(fā)生,更加加速了這一過程。
晉帝司馬懷,原本就是又驚又氣,這還沒過多久,一群亂匪,也配堵在家門口,對他一頓窮追猛打。
反了,反了,徹底反了。
亂臣賊子……
帝國百年來的弊端,顯露無疑。
在朕眼皮子底下,天子城中,如此輕而易舉,不但攪亂了整個晉都,還如此輕輕松松,劫刑場,殺出會安門。
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丟盡了天子顏面。
而各人的反應(yīng),更是讓這位,本就在金鑾殿上極度不滿的帝王。
更加急怒交加。
好一個冷眼旁觀,好一個自掃門前雪,好一個姍姍來遲。
對晉王朝的忠誠?對大局觀的付出?對守護(hù)的職責(zé)?造反,簡直全要造反。
晉帝拍著龍椅,掀翻了桌面。他怒而起……他奮力轉(zhuǎn)動著眼球,可身體,卻不聽使喚,倒了下去。
他,中風(fēng)了。
兩日后,晉帝,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