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啊,我教你
“金屬能導電,導電性強且材料容易取得的便是鐵,鐵棍和鐵鏈連接,密布在山間形成一個網。電流落地后,會以落地點為圓心向四周擴散,便是一個電網。并連接山腳下的河水。水也能導電,而且覆蓋性好,所以無論他們向上還是向下都是死路一條。”許如卿指著圖紙按步驟一一說明,盡量以最簡便的方式解釋清楚。
蘇熠宸越發感興趣,從回來的時候他就聽玄冥說起,那叫一個驚心動魄、精彩絕倫:“你是如何做到讓雷電產生,難道和干冰有關?”
許如卿點點頭,指著圖紙上的一個化學式說道:“這便是干冰的另一個簡稱,干冰是一種能人工影響天氣的物質,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干冰升華時吸收熱量,改變云層的物理狀態,某種程度上增厚云層,導致云層溫度急劇下降,促使降雨。”
盡管一些專業術語實在令人費解,但蘇熠宸還是明白了個大概:“卿兒真是博學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夫欣慰同時也自愧不如。”
“這有什么,我們身處的環境不同所以接受到的教育也不同罷了,什么如不如的。”
“你剛才提到的什么數理化……那些是你所說的原理的總稱嗎?”
“嗯……算是吧。它們準確來說是三種不同的科目類別,但是數理化不分家,你這么說也對。”
許如卿注意到了蘇熠宸懵懂而又新奇的眼神,問道:“怎么?很好奇,想學啊?”
“還沒有問卿兒師承何人,可否引薦。”
“想學我教你啊,我師傅……我也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上學的記憶好似隔了一個世紀那樣久,也許在另一個時空她的老師們早就沒了。
能有更多機會與許如卿接觸這是蘇熠宸非常樂意的事,他當然欣然答應:“好,一切都聽許夫子的。”
許如卿不禁被這稱呼逗笑了:“許夫子……哈哈哈,有意思。”
話說回來,末日爆發的時候許如卿還很小,小小的許如卿心里一直都有一個教資夢,可是到最后她都沒能實現。
如今算是換了另一種方式實現了這個夢想,盡管老師不太正式,學生也不太正式,但她仍然非常開心。
許如卿給他脫了鞋,把雙腳放在藥桶里,三兩下把針施下去:“照例泡足兩刻鐘,等晚上了我就要開刀手術。從今以后每隔五天我就要開一次刀,意在打開表皮顯露斷裂或堵塞的筋脈將其重新連接,這也就意味著每五天你就要受一次罪,你要忍著。”
“嗯。”
……
“自戰事起,這東元三大城商業就處于停滯的狀態,大多的商販都閉門歇業,經濟三月內空前下降,原本豪華的中心樞紐竟也出現了乞丐。”王家衛說道。
許如卿面戴白紗,身穿一襲白色衣裙走在街頭,對于王家衛的話她若有所思。“戰爭不論輸贏,最后受到傷害的都是無辜的黎民百姓。”
“不過夫人也不必太過擔心,小人已經派出大部分弟兄,將藥草的利潤抽出五成分發給需要幫助的百姓,讓他們安家落戶。”
這方面倒是許如卿從未想到的,好在王家衛心思細膩,為自己分擔了不少麻煩:“有王大哥你在,如卿不知省了不少心,真是多虧王大哥了。”
“哪里話,人力財力都是夫人出的,小人也只是推波助瀾、借花獻佛罷了。好在夫人有先見之明,轉移戰地到箜羽嶺,因此城中只有少許宦官世族受到影響。若是放在城中,不知要造成多少傷亡。”
戰爭受到傷害的不僅是一無所有的百姓,還有靠做生意謀生的各個民營企業。之前因為戰爭,所以他們上交給朝廷的稅越來越多,很多已經無法賦稅反倒欠下巨額債款。
如若宣布倒閉,不僅要背負債款還要被收封土地宅邸,落得個無家可歸的下場。但若苦苦支撐,日復一日的入不敷出,到時候利滾利,欠朝廷的錢只會越來越多。
許如卿說道:“你再去各家商店走訪走訪,跟他們說蘇家的藥材供應產業會給各家老板提供幫助,就算是虧本買賣也會扶持幫其恢復營商。不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待其補上稅后,每家每月要輪流捐出一百石糧食和一百布匹、一百銀兩,設立慈善捐助中心,幫助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安家落戶。”
如今戰爭告一段落,一切都往正常的軌道靠攏,但要想回到以前繁榮的經濟還需要一點時間。
而如今想要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所有生意人聯起手來,共榮辱共進退。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企業才能做好。只有企業做好了,國家經濟才能好。
王家衛回道:“好,小人回去后立馬找專業的人擬寫商書,盡快將此事落實。”
“鎮南王府施粥了,大家都快來啊!”
“真的嗎,在哪里?!”
“就在前面,快快快,去晚了可就沒了!”
人群騷動起來,所有流民都朝前面跑去。
大家都跑得著急,老人孩子摔了也不管,就生怕去晚了搶不到粥。
“哎喲我這把老骨頭啊被撞散架了,哎喲哎喲……”
許如卿眼疾手快跑上去將小孩兒抱起來,又扶起老婦人。“老人家你沒事吧,哪里不舒服可以跟我說。”
“我沒事,就是人老了不中用了,歇會兒就好了。”
許如卿又去問被撞倒的小男孩兒:“你呢,有沒有受傷?”
哪成想剛剛被抱起來的小男孩兒一個迅雷不及將許如卿的面紗扯下,還天真無邪的笑道:“姐姐你好漂亮!”
“是你,你是魏王妃!”老婦人大驚。
“就是你這個女人挑起內戰,讓魏王和炎乾帝針鋒相對,若不是因為你,朝廷又怎會征收男丁、徭役賦稅,我兒子又怎會逼上戰場,我們一家又怎會落得如此地步!”
“都是你!禍國殃民的玩意兒,我……我打死你!”老婦人聲音很大,引得許多流民都顧不上領粥,紛紛圍過來朝她扔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