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房屋
“臭不要臉的,你敢動手打我?”宋楊氏不可置信的摸著自己被打的臉龐。
蘇年歡也不想跟這人啰嗦,打開大門作了個“請”的手勢,請她自個出去。
“你敢打我?”宋楊氏還沉浸在被打的瞬間,“真是好心沒好報!我這么做可是為了你好!”
打你怎么了?誰讓你犯賤,還什么,為我好,為我好就是勸我把兒子賣了換錢?
然后你當你是中間商賺差價嗎?
這些只能在書上面看到賣兒賣女的情景,竟然有一天會荒唐的發生在自己身上,古代社會草菅人命像街上的廉價物件隨意供人買賣,真是刷新她的三觀。
就算再苦再累,蘇年歡都會把三個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死寡婦你別不知好歹!”
“少在這里信口雌黃的說大話,怎么,你小腦萎縮了,只會重復幾句罵人的話?”蘇年歡根本不把她當回事兒,小指假裝掏耳朵隨即道:“嬸子要是沒什么事,回去了商量著要不要把你家宋大寶賣了,天天扒拉人家小姑娘的褲子?!?p> 宋楊氏一聽腦子一陣缺氧,被懟的毫無組織詞匯的能力,宋楊氏自當她是個瘋子,昂起頭來挺著胸活像一只打架輸了還氣紅臉的猴屁股,快步離開了這里。
“嬸子,注意腳下有坑!”宋光宗朝那女人一喊,宋楊氏心底一暖還是宋家的三胞胎和氣,只是可惜了這對三胞胎,本來能賣個好價錢的,誒!白瞎了張好臉,宋楊氏繞開泥坑對宋光宗的謝字還沒有脫出口,腳下忽然勾著了什么東西,一個踉蹌就摔了個四腳朝天。
爬起來時全身都是污泥,路過的村民紛紛笑話她,害得宋楊氏快速逃離這里。
到底宋楊氏自個還是有點自知自明的,打不過罵不過,不能繼續再吃虧下去。
“出來吧?!?p> 安靜的空氣中有點小尷尬,蘇年華淡定地捧過一杯茶一口氣咕嚕咕嚕的喝了下去,門邊立馬滾出來倆個小家伙。
娘親什么時候擁有了千里眼,連他們偷聽墻角都知道。
三個人不好意思的來到蘇年歡的面前,蘇年歡仿佛像個沒事人,一只手瀟灑的捋了捋額前的發絲,則叫他們洗手吃飯。
桌上都是一些簡單的四菜一湯,為了趕時間蘇年歡只用了白菜這一種食材,調味品也就放了點豬油,不過好在廚藝了得,孩子們吃得都挺香的。
“快點吃,吃飽了好上路?!?p> 上路?頓時三個孩子手里的飯菜突然就不香了,看著個個都開始瑟瑟發抖起來,她這才意識到自己嘴瓢說錯話了,“咳咳,是等會和我一起上山。”
一家三口上了山,蘇年歡帶路領到一個地方,那里堆滿了被處理過的木材,想起那個漏風漏雨的破土房子,現如今確實應該修繕了,古代的房子多以木頭為骨,所以她就地取材選中了這片粗壯的木頭。
她提前用工具處理好了木材,只等著幾個小家伙一起來幫忙搬運,另一邊,阿慈也向村民借來了木車拉運。
宋光宗是個心細,湊近木頭仔細一看愣住了,木頭根本不可能根根都據得如此的平整!
耀祖卻沒什么感覺,他見大哥紋絲不動還小推了一把,“大哥,你快點搬呀!娘說了,等我們搬好了回去,就會給我們做好吃的呢!”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宋光宗扶額,他們三個人當中,怎么會有出一個二弟這般的吃貨,在街上絕對是那種給糖就能拐跑的笨小孩。
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很正常,她搬運木頭放上木車,剛把木頭放上去就聽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吱呀聲,蘇年歡忽然覺得不對勁,蹲下來查看木車輪的軸承,她用手去動了動,發現問題果然出自這里。
急忙對三小只的搬運喊停。
她轉身問阿慈:“阿慈,木車你是跟誰借來的?”
“從傅大夫那借的?!?p> 傅大夫?
按道理來說傅大夫不可能會借爛的給他們,那么會是誰呢?蘇年歡做了一個大膽的預測。
一定是途中出了點問題。
而且她才穿越到這具身體天,前前后后得罪了不少人家,那些明里打不過,愛玩陰的人就把軸承給弄松了,=。
望著蘇年歡凝重的樣子,阿慈也不免嚴肅起來,蹲到自己娘身邊蹲了下來,母女倆同款皺眉:
“娘,是木車出問題了嗎?”
嗯,出問題,簡直是出了個大問題了。
“出了大問題,軸承松動了,這木車咱們恐怕用不了?!碧K年歡嘆了口氣,頹然坐下,若是木車的軸承松了,一時半會兒還得找人來修,這些超出了蘇年歡的知識范圍,蘇年歡表示束手無策。
“我有辦法!”
三人:!
少年就像自帶光環,閃閃發光的走向蘇年歡...的身邊,擦肩而過。
宋光宗卸下軸承查看,果不其然里面的裝置被人動了手腳,外觀還包裝得特別好,如不是心思細膩的人恐怕發現不了端倪,不過好在他以往在一本關于木工車書中有介紹過,憑借著封塵已久的記憶宋光宗修好了木車。
他們利用木車運材料回家。
空間里有筆蘇年歡一轉頭,發現三胞胎都在聚精會神的盯著她看,這種時候自然是抽不出身跑到空間里找紙和筆了。
蘇年歡就地取材用木炭在木頭上劃線,再拿起錘子開始乒乒乓乓對著泥房子外部進行加固,接著就是風一吹就叫得最厲害的窗口,三胞胎特別是老二宋耀祖,每次晚上睡覺只要風一吹,嘎吱嘎吱的聲音能把他嚇尿!
“娘,上了屋頂你可得小心點?!卑⒋饶钸吨f,到底還是娘的貼心小棉襖。
“好?!碧K年歡小心的爬上房頂,將漏雨的地方用瓦片遮住,光是單一的瓦片不可能起到防水的作用,幸好她以前看過一些科普古代人生活的視頻,知道小塊的瓦上下左右搭接,若作到滴水不漏,百年不滲是很困難的,單靠一層瓦防水是不夠的,必須多道防線。
瓦下增加青灰背,類似現在的水泥砂漿,青灰背上鋪灰背,灰背厚約10厘米,由磨細石灰與細黏土混合拌勻,摻水,拍實,猶如現在的混凝土剛性防水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