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大明逍遙王爺朱高煦

32 拋開事實不談,漢王就沒責任?!雨呢?漢王爺?

大明逍遙王爺朱高煦 青玉案戰神 5015 2022-10-12 23:53:46

     朱高煦蹙眉,金忠走出來抱著笏板上奏,“陛下,請陛下收回成命,如若陛下為了天下,應當擱去漢王監國一職,與民更始……”

  “臣不說漢王之劣跡。”

  “單單是朝政,漢王多有松懈,自然,這和百官們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是,拋去平息天怒人怨不談,漢王就沒有責任嗎?!”

  金忠言辭犀利,朱高煦眉頭微挑,這讓他有些恍惚,在上一世便是有句名言警句,做的再完美,身后也一定有指責你的人。

  拋開事實不談,這事我漢王也有責任是吧!?

  朝廷內涇渭分明,有的諫言,有的沉默不語,明眼人便是看清楚了漢王勢力和太子勢力的分化了,更有不少的好事大臣在此拱火,唯恐天下不亂。

  只是,漢王勢力一部分皆在沉默,等待漢王反駁。

  “夠了,”見到淇國公還湊近想要分化朝廷勢力,文皇帝機警的瞪了一眼。

  你淇國公幫襯漢王可以,但能不能別這么明顯?!真把他這個皇帝給視若無睹了?

  他文皇帝還長著眼睛呢。

  朝廷之中,涇渭分明。

  三宮六部,文武百官,朝廷大臣,一個個竟都是如此的酒囊飯袋之輩,痛心。

  倘若太子可以料理這些天下大事,平息天怒人怨,他文皇帝能重用漢王嗎?!

  “金忠,上朝便是朝廷大事,不是為誰請命,更不是用來彈劾的時間……”

  早朝吵成這樣,像話嗎?!

  感受到文皇帝的語氣,金忠不僅沒有退卻反而仗義執言,“稟陛下,臣下并非彈劾,只是漢王監國身份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安寧。

  監國本就應該由太子負責,只是,眼下漢王監國,這才引發了天怒人怨,陛下,我大明何時有過如此多的顛簸?

  河南山東已經旱災一片,糧食顆粒無收。

  就如漢王所說,將難民集中起來,讓難民去為大明修筑做貢獻,由此也可以循序漸進的周轉起來……這不錯。

  臣也支持,只是,拋開事實不談,王爺的獻策卻是有不少的不合理之處。”

  金忠頓了頓,文皇帝看了他一眼,饒有興趣,“哦?朕想知道,哪里不合理了?值得你金忠如此錙銖必較。”

  文皇帝言辭不善,金忠深諳文皇帝脾性,如若接下來說的不對,哪怕他是協助文皇帝靖難遺孤的金忠,也必然是項上人頭不保了。

  只是為了太子,金忠心一橫,一咬牙,“回稟陛下,漢王爺所說本就不合理,試問,不說天下難民……

  單單去說河南山東的難民,有多少?!

  還不說江南地帶的澇災,難民又有多少。

  其一,運輸這些難民需要多少銀兩?!

  其二,是否有足夠的位置給這些難民?!如果沒有,又如何是好?!

  臣以為,漢王監國實屬荒誕,漢王不食肉糜,不知人間百態,亦是不清楚天下間的制度……金忠直言便是為了這天下百姓,陛下,還請三思。”

  乍一聽,金忠的話絲絲扣賢,有條不絮。

  該評判朱高煦的話都評判了,沒有瑕疵。

  就連朱高煦也認為,金忠這話挑不出毛病來,你說得對。

  聽完金忠的話,文皇帝啞然,撇頭蹙眉看向朱高煦,別藏了,好大兒,說說怎么辦吧?!

  金忠能想到的,文皇帝怎么會沒想到?

  只不過,文皇帝打算私下底詢問就是了,何況,文皇帝愿賭服輸,既然漢王平息了天怒人怨,那便給他監國來當,暫時不趕去就藩了。

  “回稟父皇,兒臣沒想好……”

  朱高煦作了一禮。

  “哦?!”文皇帝見朱高煦如此懇切,倒是出乎意料,要知道這兒子可是格外的奸猾,為何今日如此坦然?

  金忠與諸位大臣嘴角微揚,果然。

  你漢王能答出來才是有古怪了,畢竟連他們也沒想到,如若他們想到了,這天下便再無饑荒了。

  “漢王如此懇切的承認,讓金忠佩服,只是漢王如此行事,金忠無言以對,漢王為何欺君呢?!”

  金忠手里捧著笏板,低沉的頭回頭望了眼朱高煦,聲情并茂的流露出悲慟如此的神情。

  有了金忠的挑事,隸屬于太子一方的勢力站出來,紛紛抱著笏板請纓,“漢王欺君,還請擱去漢王監國。”

  “漢王,你不答應也就罷了,現在豈不是自稱欺君?”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罪加一等。”

  “……”

  朝堂嘩然,皆被文皇帝止手的姿勢打斷,相較于大臣們,文皇帝倒是氣定神閑。

  “漢王,你可是欺君之罪?你還有話要說?”

  文皇帝從朱高煦臉上看不出絲毫的神情,以為朱高煦并不畏懼人言。

  朱高煦搖頭,卻并非是為自己解釋,“回稟父皇,兒臣并無話要說,兒臣欺君……”

  金忠等人心里悸動,笑容喜上眉梢。

  太子可以復辟了,這一天仿佛過了許久,又好似只是短短片刻。

  “只是,”朱高煦換了一副神情,突然莊嚴肅穆起來,“這天下百姓幾時吃飽過?!”

  “百姓幾時不是浮漂遍野,幾時不是餓不果腹。”

  “兒臣無力救援天下難民,這便是事實,兒臣無話可說……”

  朱高煦朗聲的話傳出,金忠等人站在大殿正中央臉色冷了下來,有點接不住漢王的招式,心里不暇思索,還有些暗驚,漢王想說什么?

  大殿內,大臣們斟酌期間,朱高煦再次開口,話鋒一轉,“只是,兒臣并未說讓天下難民皆來充當民力……”

  “兒臣更傾向這天下百姓,可以自立更生,即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果腹,即使是再無才學,也可以保證衣食無憂。”

  這一句話讓滿朝文武皆是腦海一陣,身體酥麻,金忠等人僵硬的撇頭過來,見到朱高煦不似是開玩笑一般,臉色更為堅硬。

  “呵呵,王爺所說的世界,莫不是仙境?天下再無難民?!天下普通百姓都可以果腹?!

  這未免過于荒誕……”金忠臉上還掛著那份僵硬的假笑,干咳的很。

  滿朝文武嘩然,這樣的朝代怎么會存在呢?!絕無可能。

  他們寒窗苦讀十年是為了什么?!不只是出人頭地,而是為了衣食無憂。

  還有不少的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甚至這樣都不見得能吃上一日兩餐,要知道就連朝廷內的大臣都才是一日兩餐。

  朝堂上皆是搖頭,以為漢王爺不過是在妄言罷了,誰能做到?!

  文皇帝則是凝眸。

  此事進展遠超文皇帝心里的衡量,眼下朱高煦所述的并非那般簡單,朱高煦此言詞語更傾向于稱帝之心,只有皇帝才會為天下百姓憂心,只有想爭大位才會如此諫言。

  何況,自己這個老二稱帝之心無時無刻不存在著。

  百姓不為米糧犯怵?!真有那樣的朝代嗎?!

  見所有人都不相信,朱高煦笑了,存在的,那樣的世界不是仙界,正是滿手瘡痍的華夏啊。

  要知道,在后代那個時代,從未出現饑荒,從未出現餓死人的境況,甚至,因為有偉大的偉人們構建了一個強大的華夏。

  即使在那個時代,仍然有其他國家未曾吃飽飯,還需要向華夏來購置。

  由偉人開辟的時代,后人們皆是福在其中,只不過,某些后人荼毒偉人們的勝利果實就是了。

  “如何做得?”

  文皇帝好奇,見文皇帝問,朱高煦不打岔,“父皇,兒臣以為,在于糧食的改革,兒臣已經命馬公前往尋找救贖我大明的食物。

  當然,這只是其一,從改革到產新,兒臣以為米糧是可以改進的,就像是槍炮可以改進那般的改進……”

  朱高煦的語氣著實是把眾人給噎住了。

  什么?!漢王爺可還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糧食怎么改進?!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何況,槍炮是什么東西?!沒聽過啊?!

  槍是否可以理解為火銃,炮呢?!是紅衣大炮嗎?!

  “恕臣下無禮,漢王實在不合適監國大位。”

  金忠對漢王失望透頂,如若漢王真能做出那番驚天動地的壯舉,他金忠必然是唯首是瞻。

  只是,你漢王在這里期許就不合適了,米糧怎么改進?!吃進人肚子里就沒了的東西……

  “臣,附議。”

  “還請陛下為了天下百姓,革職漢王。”

  “……”

  “諸位,本王并非說是米糧可以成為那種吃了便不會饑餓,而是繁衍更多的米糧,加持馬公帶回來的糧食,足夠支持我大明。”

  朱高煦滿是篤定的說,且迎面向文皇帝,“父皇,如若兒臣做到,還請父皇允諾孩兒的條件。”

  這個藩他是就定了,他說的。

  文皇帝略感錯愕,莫說是漢王有條件,如若漢王真讓天下百姓都吃得起飯食,他文皇帝就立朱高煦為太子。

  此事,千古以來,因為饑荒餓死多少人?!

  歸根結底,大明之所以會形成,也是因為了明太祖所為,才會建立起大明王朝的。

  如今,漢王可以做到?!

  沒問題,不就是皇位嗎?!他文皇帝是為了天下擇取皇帝的,并非是因為什么嫡長子。

  換言而知,文皇帝如若遵循此條例,也便是不會靖難遺孤了,他便是因為酷似明太祖的品性,才自詡為天。

  而后竟然發現,明太祖竟然把大位轉交到了建文身上,這讓文皇帝很是費解。

  難道,只是因為嫡長子?!

  那么,文皇帝便是自詡為馬皇后的孩子,如此上位才能減少非議,由此可見,此法也是顯著,效果更是顯而易見。

  靖難遺孤成功后,文皇帝始終沒有遺忘明太祖的使命,光復大明,讓大明在自己手里展現應有的姿態。

  建文算什么?!

  如今,自家老二竟然說,可以讓天下百姓都可以食肉糜,這怎能讓人不驚嘆,只是,驚嘆之余,文皇帝冷卻了下來了。

  沒有實現的理論被稱作什么?!夢想。

  華而不實。

  能實現嗎?!

  如若漢王真的實現了,那文皇帝才應該驚嘆,而并非是因為漢王所說的噱頭而感到驚嘆。

  “膽敢向朕討價,真有你的漢王,”文皇帝從皇位上站起,凝眸向朱高煦,自家老二多少斤兩他太清楚了。

  “戰場上便有將士口述漢王,不避斧鉞。”

  “如今朝堂更是如此,那朕便等著看……若是你漢王沒有未能做到,就去幫朕鎮守邊疆吧。”

  文皇帝說到做到,威脅的對著朱高煦下令。

  金忠臉色不善,這就給朱高煦涵蓋過去了?!漢王,還真是有手段。

  漢王勢力眼見贏面更大了,如今也是一個個熱血沸騰,說到底,漢王手握兵權贏面本身就大,如果再有文皇帝的支持,那勝利就屬于漢王。

  金忠也是被逼無奈,只好是甩開膀子來死磕了,今日不勝則敗,勝,太子復位,敗,則無他金忠。

  “王爺,那河南山東如何是好?!此乃天命……

  世人皆知禮義廉恥,守孝本分,陛下,需知皇家更應如此……嫡子為太子,何況,太子已然定格,怎可禮廢?

  陛下,也正是如此煩亂,才使得河南山東突生變故,如若不更改,必定受困于身,日后,天下是否會發生什么變故都尚未可知。”

  金忠死諫,也是此言一出,才讓滿朝文武靜默了下來,金忠如此作為可謂是要死磕漢王,這不像是金忠的風格。

  莫非,金忠以為漢王會掌權?!

  如此一來的話,自然是讓人無話可說,金忠說到底是效命于太子一脈的人,畢竟兔子逼急了還會咬人呢。

  “雖然不免荒誕,不過,此話有理。”

  “此事待議,司天監都聲稱異象橫空,怕是不免有危患啊,必是漢王監國導致河南山東的。”

  “不錯,自古以來,皇家牽扯到天下氣運,如若皇家氣運驟變,很難不引起霍亂的。”

  “上天降罪,這可如何是好?!”

  “……”

  正當所有人都在熱議時,楊榮站了出來,坦然的正色眾人,先是捧著笏板謙恭的朝著文皇帝拜了拜,“先前漢王奏折批閱,人工降雨,臣下以為,倒不如解鈴還須系鈴人。

  王爺既然如此篤定,那倒不如交由王爺來料理。

  相信,如果是王爺的話,必然是可以處理的吧?!”

  楊榮口腹蜜劍,說了如此荒誕的話,滿朝文武皆是迷惘。

  人工降雨?!那是什么?甚至都不如道士求雨來的好。

  何況,現如今,大明雖然也是信道,只不過能求來雨的道士如果真有的話,那只怕是道衍了吧!

  淇國公面色不佳,“怎可咄咄逼人?!楊大人,我等武將不信這魑魅魍魎,只相信手里的刀,楊大人,什么求雨……

  或許是你曲解了漢王的意思了,何況,這是一件事情,如果漢王能保證百姓都不再飽受饑餓,那便是天下的風調雨順。

  如此一來,又管什么天怒人怨這等荒誕之事?”

  邱福言之有理,只是,他面對的卻是文臣,還是文淵閣等人,勢單力薄。

  楊榮輕的笑了下,“淇國公此言差矣,是區分的,這是兩件事情,百姓和天怒人怨就好似是分割的一樣,一個是天,一個是地,缺一不可,卻也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雖是不清楚漢王如何調整天下的百姓飯食,只是,楊榮卻也清楚,這不降雨是眼下之危患,如若不料理,那便是餓殍遍野。

  現在死去的百姓,日后還說什么不再飽受饑餓,未免荒誕了……”

  “臣,附議。”

  金忠斬釘截鐵的口吻也是毅然決然,“大明要為天下百姓立命,而并非牽掛于莫須有的口諭之上,漢王,您說呢?!”

  朱高煦愣了下。

  我說呢!?我說行……你金忠有能耐讓陛下放我去就藩,我漢王不僅對你感激不盡,給你金忠送份謝禮都成,問題是文皇帝眼下身邊用人之際,這算是把他給薅住了,朱高煦也想脫身,只是,效果不佳吶。

  朱高煦以為,既然說不通,那便不說了……

  直接讓文皇帝答應自己的條件就是。

  也不說什么去尋找建文帝的話,見鬼,建文帝連尋找了十幾年的鄭和與胡濙都找不到,你指望我漢王去找?!

  人海茫茫,明朝又不放帖,去哪里找?

  真就去完成無法完成的事?

  言歸正傳,此刻朱高煦也是心知肚明文皇帝意思……這一切的籌備,就當做是為了大明做的最后奉獻吧。

  只是奏折他真的批閱不了。

  朱高煦氣定神閑的朝前走了兩步,背對著滿朝文物,胸有成竹的挽起蟒袖,“父皇,人工降雨,兒臣自是有辦法的……

  金忠大人所說的不假,解鈴還須系鈴人。

  本王就為河南山東降雨,傾盆大雨。”

  此言一出,滿朝文物嘩然,轉而皆是哄堂大笑。

  “你漢王若求得雨,我替河南山東百姓謝謝你。”

  “河南山東是為星象災禍,我司天監看的是清楚,下不來雨的,甚至,不出幾日,河南山東必定會深陷泥潭,猶如哪困獸之斗,還請陛下為百姓所及,賑災才是。”

  “敢問漢王,您不會打算征集大軍去灑水吧?呵呵。”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保靖县| 蓬莱市| 大荔县| 万州区| 柞水县| 盐源县| 武穴市| 贵港市| 景东| 朔州市| 星子县| 噶尔县| 搜索| 醴陵市| 奎屯市| 上杭县| 泊头市| 大丰市| 西吉县| 乐亭县| 大石桥市| 抚宁县| 岗巴县| 胶州市| 淮安市| 丘北县| 东阳市| 正蓝旗| 广西| 新兴县| 休宁县| 安阳县| 临猗县| 文化| 新安县| 嘉善县| 洛南县| 淄博市| 马尔康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