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理倒是這么個理,但這對于自小就有叛逆性格的趙匡胤來說,火山終究有爆發(fā)的一天。
在剛開始的時候,不看僧面看佛面,趙匡胤對董尊誨處處忍讓。
甚至對他是香孩兒的傳聞,當面言辭損毀都沒有直接翻臉,最后終于在一件事情上徹底的爆發(fā),并且做了個了結(jié)。
這就是著名的蹴鞠事件。
事情其實說巧不巧,源自當時流行的一種踢球游戲,也就是所謂的蹴鞠。
其實和今天的足球差不多,只不過當時的球是實心的。
講究一點的,用非常名貴的錦繡,千針萬縷縫制而成,如果不講究的話,用豬尿包也成。
趙匡胤自小習武,聰明過人,能動手的從來不愿意動口。
只要他想殺人,手里的殺威棒絕對不是吃素的。
不過因為要吃飯的原因,就只好對這小子一忍再忍了。
他來到董家半年之后,漸漸的熟悉了這里的一切,也就漸漸的有了和當初不一樣的想法。
因為雖然在這里不會餓肚子,可是繼續(xù)呆下去卻并沒有多大的盼頭,再加上自己的眼皮子周圍一天到晚都有個潑皮無賴在晃蕩,隨時惡語相向。
即使是好死不如賴活也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了,于是他就決定自己在離開董家之前,要把這小子狠狠的收拾一頓。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合適的由頭狠狠的教訓,又要讓對方?jīng)]有辦法還擊。
他一邊不動聲色的收拾行囊,準備隨時離開,一邊在尋找機會為自己出這一口惡氣。
這一天,機會終于來了,董宗本有事要十天半月在外面,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務(wù),卻是由管家所掌管的。
但是管家性格很是懦弱,尤其是在小主人的面前,從來不敢指東打西。
不過這對于隨時準備撤退的趙匡胤來說,算得上是找到了所謂難得的窗口機遇期。
“你和你的主人說一下,反正閑在家里沒事,就玩玩蹴鞠吧。”趙匡胤把管家叫到一邊,悄悄的吩咐了幾句。
盡管在董家小子里不受待見,但趙匡胤畢竟是遠來的客人,比他們這些下人的地位還是稍微要高一些的。
管家明白趙匡胤的意思之后,很快就約好了和董家小子的一場球戲。
之前他踢過的每一場因為董家老爺子在旁邊觀戰(zhàn)的緣故,趙匡胤硬是一次都沒有贏過,而且每次身上都會掛彩。
然而,這一次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開球上半場還沒有結(jié)束,董家小子就被趙匡胤的球踢得鼻青臉腫,差點趴在地上起不來了。
“我給你們的主人上街去買點藥。”踢得滿臉通紅的氣喘吁吁的趙匡胤,終于出了一口惡氣,偷偷的揣著行李急匆匆的離開了董家,卻頭也不回的出城往襄陽方向去了。
本來他想在離開之前給老董留下一封感謝信的,可是在這里待了半年,卻是天天受悶氣,他決定就按下這個想法,就讓他們自己去胡猜亂想吧。
有的時候還真的是不得不相信歷史的宿命,順著漢水一陣子奔波之后,趙匡胤就很是順利的進了襄陽城。
由于離開董家的時候,他只隨身帶了一些衣服,并沒有帶走半個銅板,到了城里的時候,他已經(jīng)饑腸轆轆了。
就在這個時候,街道驛站的老板好心的告訴他,可以到附近的一座寺廟去,暫時露宿幾天,而且每天還有免費的飯可以吃。
要說老板的心這么好,為什么不收留身不分文的趙匡胤呢?!
他以后做了皇帝,肯定會好好的報答這個驛站老板的。
但是事情絕對沒有這么簡單,因為從隋唐以來,各個時期的官府都是有非常嚴格的法令的,如果驛站收留沒有任何身份文碟的客人,那恐怕隨時都有牢獄之災。
要是遇到逃犯住進來,一定是要被官府抓去,輕則打屁股,重一點的話就是沒收家產(chǎn)砍腦殼的了。
這種身份文蝶就相當于今天的身份證,沒有這種身份證,想住宿可以說比登天還難。
所以,不要被那些影視劇給蒙騙了。
在趙匡胤向老板道謝之后,很快就按照他指示的路徑,輾轉(zhuǎn)來到了城外的一座寺廟。
我感到非常奇怪的是,歷史書上這座寺廟的名稱都沒有,難道十有八九是后世的歷史學家杜撰的?!
“舍襄陽僧寺……”
想來想去確實有些蹊蹺,像這種天大的好事,如果真有其事的話,方丈恐怕就是真正的歷史罪人。
因為這無論如何都算是大功德一件,收容過當朝皇帝的寺廟,完全有理由得到各種各樣的殊榮的。
像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被王世充追殺的時候,就曾經(jīng)有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然后少林寺就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可以喝酒,可以吃肉。
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意思……
所以,哪怕是正史,我也認為這里是存疑的。
不過話也得說回來,當時的趙匡胤的確是走投無路,這是千真萬確的。
自從佛教從東漢時期進入中國大陸之后,就開始在全國各地傳播起來。
這種宗教在剛開始有些水土不服,不過很快就和本土的道教和儒家文化融合在一起了。
“施主何來?!”開門的是一個略帶疲倦且眉目清秀的小和尚,雙手合十彬彬有禮。
“小可遠道而來,愿投宿幾日,不知可否提供方便?!”
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趙匡胤甚至連睜開眼的力氣都快沒有了,如果這里不收留他的話,那么恐怕就真的成了“路有凍死骨”的一員了。
“施主請隨我來。”開門的小和尚不帶任何表情的,把他領(lǐng)了進去,很快就安排進了一個偏房讓他住下了。
意外中的意外,運氣極好的趙匡胤,居然分到了一兩塊多余的貢品。
這是當時的香客進貢偷偷擺上案桌的豬頭肉,因為寺廟里怕存放時間過長,有可能會腐爛變質(zhì),就只好便宜他了。
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這些和尚不沾葷腥,貢品里即使有這些美味的豬頭肉,那也只能夠偷偷流口水罷了。
前面我們說過,人生的道路往往都是在自己選擇過程中,一天天的走下去的。
趙匡胤三下五除二把那些豬頭肉消滅干凈之后,就合衣倒在床上,卻怎么也沒有辦法睡著了。
因為,他一直在擔心明天接下來應(yīng)該怎么辦。
在當時兵荒馬亂的年代,他也多多少少是經(jīng)歷了很多,這間寺廟離城里有一點距離,萬一要是有賊人來搗亂,那恐怕連穿衣的時間都沒有。
所以,他必須為自己想好萬全之策才行。
有些資料包括《中國通史》視頻資料提起過,趙匡胤在這一時期曾經(jīng)到過少林寺,并且創(chuàng)建了著名的太祖長拳。
除此之外,趙匡胤還精通棍法,民間素來有“太祖一根少林棍,打下大宋四百州江山”的說法。
但是我查閱了《宋史》,卻沒有見到這一時期趙匡胤到過少林寺的記載。
所以,就沒有必要把兩者之間聯(lián)系起來了。
如果后面確實是我錯了,也會在后面的章節(jié)圓過去的。
話說趙匡胤躺在松軟的稻草鋪上,輾轉(zhuǎn)反側(cè)一直睡不著覺,以前的一點一滴就像放電影,一般在他的腦海里來回轉(zhuǎn),讓他感慨不已。
新婚妻子在家獨守空房,自己在外面,卻一無所獲,真是上對不起父母,下對不起妻子。
趙匡胤這一段顛沛流離的經(jīng)歷也許是千百年來,所有年輕人在這個萌動的年齡都會要經(jīng)過的吧。
很快他就沉沉的進入夢鄉(xiāng),在這間稻草房里,在這個軟軟的床鋪之上,嘴角微微流著涎水的趙匡胤,似乎又回到了過去了美好的日子。
第二天他是在一陣人群騷動之聲中被吵醒的,原來自己所睡的地方是寺廟的柴火房,是進來扎草把做伙食的幾個小和尚給吵醒了。
“施主施主快起來,莫在這里睡了,等一會兒管事的人會怪罪于我的。”
站在他面前的,是昨天晚上給他開門的那個小和尚,他的身后則是一些面帶不悅的伙伴。
只見這個小和尚帶著疲憊之色,雙手合十,面帶難色。
“哦,我知道了。”趙匡胤猛地清醒一個鯉魚打挺,就算是起了床。
他小心翼翼的來到旁邊的放生池,很快就洗了一把臉,頓時覺得渾身舒爽不已。
“誰在這里?!”一個蒼老的聲音從趙匡胤的身后傳來,趙匡胤不由得虎軀一震,耳朵里嗡嗡作響。
因為他自小都練過功夫,對內(nèi)家拳法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底,是絕對不會有這種效果的。
“嗯,是我……路過寶剎,就擅自做主借宿一宿。”趙匡胤想了想并沒有出賣小和尚,他當然是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的。
站在趙匡胤面前的是一個老和尚,身穿嶄新的僧袍,一看就是做過早課的。
當他們雙目交匯之時,卻幾乎同時露出訝異之色。
趙匡胤覺得就是昨天晚上他夢到的那位金身和尚,說是觀音菩薩派過來給他指點迷津的。
老和尚也是感到很是意外,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似乎有一種若隱若現(xiàn)的英宇之氣,他從來沒有見過氣場這么足的人。
“年輕人,此處非你久留之地,我們這里也不便收留你。”還沒等趙匡胤發(fā)話,老和尚就立馬委婉的拒絕了他。
因為在當時的世道之下,很多人活不下去通常都喜歡去做和尚,這樣就會有足夠多的機會活下去。
就像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樣,曾經(jīng)做過一段時間的和尚,沒過幾年又去推翻元朝鬧革命了。
“敢問師父尊號?!”
老和尚搖了搖頭,干干脆脆的拒絕了,讓趙匡胤不知道該怎么說才好。
“貧僧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給你指點一條明路。今天能夠遇到你是機緣巧合……正所謂天機不可泄露……這樣吧,我給你一些盤纏,你由此地一直北行就可以了。”老和尚笑瞇瞇的掏出一個包裹,然后塞到趙匡胤的手里,用浮塵指了指北邊,臉上露出深不可測的迷之微笑。
小包裹攥在手里有些發(fā)沉,看樣子一路上的吃喝拉撒應(yīng)該是足夠了。
身上有了足夠的盤纏,趙匡胤頓時一下子將頭重腳輕的感覺甩到九霄云外,在他的窮追猛打之下,老和尚又進一步點撥他。
“從這里一直往北走,就會找到你的機遇。”
趙匡胤聽了,頓時茅塞頓開,千恩萬謝,道謝而去。
然而,我拼盡老命的翻找了一些資料卻沒有查到這個寺廟的準確的名稱,就只知道是在襄陽這個地方。
巧合的是,在南宋末年,蒙古最后給予南宋致命一擊,也是在這個襄陽城里。
按照老和尚的觀點,亂世出英雄,漢水以南的政權(quán)相對要穩(wěn)定很多,只有往北走,才會有他所要的機遇。
當時的歷史現(xiàn)實也的確是如此,遼闊的北方也是到處兵荒馬亂的,確實需要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去收拾殘局,這位千古風流人物在這位百歲的老和尚那里又得到了點化,就頭也不回的踏上了征程。
那么接下來趙匡胤會遇到些什么人什么事,待我們慢慢的敘說。

村童鬧學
趙匡胤到底有沒有在少林寺練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