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古代言情

一生摯愛納蘭詞話

一生摯愛納蘭詞話

黛宏 著

  • 古代言情

    類型
  • 2022-10-05上架
  • 45051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進行電子制作與發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前言

一生摯愛納蘭詞話 黛宏 3448 2022-10-05 09:35:35

  一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公元1655年1月19日,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北京,納蘭明珠的府中,張燈結彩,上上下下忙忙碌碌,只為迎接一個小小的生命的到來。他就是備受后世推崇的清初第一詞人的納蘭容若。

  他生于顯赫富貴的家庭,卻不喜浮華名利,他身處花柳繁華,心卻有利于喧囂之外,他是滿洲正黃旗子弟,舉手投足卻更像一個風雅的的江南文士,他從三百多年前徐徐而來,走過喧囂的塵世,走過短短三十一載的光陰,卻在不經意間,觸動了我們的心弦。

  納蘭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因康熙太子出生時起名為“保成:為避太子名諱改為納蘭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胤礽,容若改回原名納蘭成德。容若出生在寒冬臘月,所以他還有一個非常好聽的乳名叫冬郎。

  納蘭容若的祖上是蒙古人土默特氏,后征服滿州納蘭部,改為納蘭氏,后遷至葉赫之地,也就是今吉林的葉赫滿洲鎮附近,這也是我們在清史中經常聽到到的“葉赫那拉氏。“

  容若的曾祖父金臺什,是葉赫部的貝勒,妹妹孟古與明萬歷十六年嫁給努爾哈赤為妃,生子皇太極。自那以后納蘭家族與清皇室就結成了非常緊密的姻親關系。后努爾哈赤率兵征服葉赫部,金臺什的兒子尼雅哈,容若的祖父,投降努爾哈赤,并隨順治帝入關,屢立戰功,被編為滿洲正黃旗,是清初最顯赫八大姓之一。

  容若的父親明珠官至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傅,也是為后世所熟知的康熙朝權傾朝野的首輔之臣宰相納蘭明珠。母親覺羅氏是努爾哈赤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所生的第五女,是一品誥命夫人。英王阿濟格是多爾袞和多鐸的同母兄弟。

  容若生于鐘鳴鼎食之間,他的人生注定應該是富貴榮華,一帆風順。才華如他,倘若如其父一般熱衷的政治,或許也會達到乃父的高官。但他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雖然身處太平盛世,生在富貴豐盈之家,卻能夠節制自我,從不炫耀張揚。對于世俗的芬芳華麗不敢興趣,反而對貧賤到是安之若素,雖出身于高門廣廈,卻對山澤魚鳥的鄉村生活情有獨鐘。

  清軍入關以后,一方面接受了漢族文化,另一方面仍然堅持以騎射為立國之本,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漸漸融合。

  容若自幼天資聰慧,讀書過目不忘,明珠對這個長子也是給予了厚望。容若在少年便接受了滿漢的精英文化教育,四五歲開始學習騎射,同時延請名師開始文化啟蒙。小小年紀他就通曉詩文,在京城有“小神童”之稱。

  十七歲入太學,國子監祭酒徐文元對他欣賞有加,并推薦給兄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徐氏兄弟是明末遺老顧炎武的外甥,家學淵源,一門三鼎甲。十八歲時,容若參加了順天府鄉試順利通過。第二年順利通過會試,再次順利得中。當容若信心滿滿準備將在保和殿舉行的那個與自己同齡的少年皇帝親測的殿試的時候,寒疾突發痛失良機。

  病愈后的容若師從徐乾學,熟讀通鑒及古文詩詞并開始主持編纂了《通志堂經解》,一部闡釋儒家經義的叢書,共1792卷,一經問世,名動京城。

  雖為一個貴公子,容若心性澄澈恬淡,為人謙遜真誠,結交的皆是落拓風雅之人“君所交游,皆一時雋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徐乾學寫給容若的墓志銘)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二十二歲的容若參加殿試,以二甲第七名的成績賜進士出身,授三等侍衛的官職,不久晉升為一等侍衛,正三品。

  此后納蘭容若步入仕途,做了九年康熙貼身侍衛,扈從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喝詩詞,多次受到康熙的恩賜,成了人人羨慕的文武兼備的英才少年,備受帝王器重的隨身近侍,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容若其人落拓無羈,天生超脫,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出身豪門,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但他骨子里是個文人,更希望做個閑散文人,飲酒填詞,守著愛人,守著朋友,簡單純凈的生活著。

  但天意弄人,容若從事是武將的行當,他仕途順暢,卻壯志難酬,孤獨失意。他的愛情道路更是崎嶇不平,青梅竹馬的表妹被送進宮,高墻相隔,再無相見之期。與妻子情意相投,兩情相悅,愛妻卻因難產,早早撒手人寰。立之年相識的紅顏知己,更是因為身份血統的隔閡,難成眷屬。

  二

  容若以詞聞名,他十分欣賞后主李煜的詩詞,曾說過“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因此容若的詞,受后主李煜影響很大,哀感頑艷,有南唐二主之遺風,悼亡詞更是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

  二十四歲時,容若把自己的詩詞編寫成冊,名《側帽集》后改名《飲水詞》,后人多稱為《納蘭詞》。《飲水詞》在當時受到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杰出代表,“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評,“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容若的詩詞中,愛情友情占據很大的篇幅。

  據野史載容若在年少之時,有一青梅竹馬的表妹,二人情投意合,暗生情愫。奈何緣淺情深,表妹被選入宮,成為康熙帝的宮妃。

  妻子盧氏生而婉孌,性本端莊”,婚后與容若與妻子琴瑟和諧,伉儷情深,容若的愛情詩詞大多都是為盧氏所作。美滿的新婚生活激發了容若詩詞創作激情,這段時間對容若來說是快樂的,盧氏的溫柔和善解人意。這段時間里,納蘭容若也寫下了許多歡愉的詩句。但好景不長,美夢轉瞬成空,三年后盧氏因難產而亡,給納蘭容若造成極大的打擊,此后容若“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容若在以后的悼亡詩中,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情緒。

  此后,好友顧貞觀為而立之年的容若介紹了一位富有才華的江南名妓沈宛,作為烏程才女的沈宛曾有《選夢詞》,刊行于世。

  也許是對尋覓知己的渴望,也許是兩情相悅,容若三十歲時,沖破重重阻力,納沈宛為妾。

  也許是只有凄美的故事才能讓人流連,也許人生的精彩都是浮云掠影,美好的都是短暫的。容若猝然離世,留下孤獨無靠的沈宛和尚未出世的遺腹子。也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哀傷與惋惜。“為哀挽聯之詞者數十百人,有生平未識面者“。

  這一天恰是五月三十日,正是容若的愛妻盧氏的忌日。

  最終沈宛留下她與容若的遺腹子含淚返回江南,以詞作撫慰心中的傷痛,終老江南。有情人終不成眷屬,留下一段讓人嘆息,辛酸的風流憾事。

  友情也是容若詩詞的一大主題。

  一個情字貫穿了容若一生,他為情而生,為情而死,是個真正的性情中人。

  一生喜歡結交落拓風雅的文人,明珠府后院的淥水亭里顧貞觀,朱彝尊,陳維崧,嚴繩孫,姜宸英,秦松齡等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們,常常臨風把酒,吟詩作。

  容若和朱彝尊,陳維崧并稱“康熙詞壇三鼎足”,也被稱為“清詞三大家”

  徐乾學--容若最尊敬的老師

  十八歲順利通過順天府鄉試得師徐乾學,容若興奮不已,夢寐間,欣欣私喜曰“吾真得師矣”。徐乾學與容若亦師亦友,協助容若編撰了《通志堂經解》。容若的早逝讓悲痛不已,為容若寫了墓志銘“始容若之喪,而余哭之慟也!今其棄余數月矣,余每一念至,未嘗不悲來填膺也,嗚呼,豈直師友之情乎?”

  顧貞觀--容若最好的摯友。

  顧貞觀結識容若之初,是為了營救他的好友吳兆騫,而與容若的交往中漸漸了解容若,這個才華出眾,心性純正,俠骨柔情的貴族公子打動了他,二人乍逢就成知己,青眼相加。兩個風光霽月的才子雖年齡相差二十歲,卻成為忘年之交。“知我者,梁汾耳”是容若的心聲,“絕塞生還吳季子”是容若的承諾。最終在容若五年的籌謀運作下,吳兆騫二十三年后從苦寒的寧古塔得赦。

  容若一生看輕富貴,對仕途不屑一顧,卻對愛情,友情卻流連忘返,寄情于詩詞歌賦中。他如一朵清凈之蓮,綻放在塵世的暗里。這個“濁世偏偏佳公子”,淡淡地冷眼看紅塵,在世間匆匆走了一遭,寂然而去。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公元1685年7月1日,這個抑郁一生的詩文奇才,與一干知己聚會后,寒疾突發,不汗而亡,時年三十一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临夏市| 石狮市| 营山县| 合江县| 台山市| 太和县| 诸暨市| 新龙县| 潜江市| 杭锦后旗| 包头市| 那坡县| 文成县| 定结县| 永兴县| 桐城市| 凤阳县| 曲靖市| 东源县| 张家港市| 吉木乃县| 泾源县| 阿鲁科尔沁旗| 体育| 新田县| 博乐市| 永定县| 乌兰县| 康平县| 台东市| 青浦区| 进贤县| 威信县| 武宣县| 开远市| 津南区| 遂川县| 昌都县| 集安市|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