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攻心
“中計了!”
李牧心底忽然明白了過來,為何秦軍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朝著井陘關出發,這說明對方一定是知道今天這井陘關內會有事情發生。
甚至很有可能這一切都是對方的安排也說不定。
就在驚疑之間,立馬又有士兵來報。
“大將軍,井陘關城門守衛被殺,城門已被打開,秦軍速度太快,來不及阻擋,對方已經沖過來了!”
李牧聞言氣極,和秦軍相抗如此之久,都沒有被對方靠近城門十步之內,而今就因為趙蔥等人,秦軍竟然未費一兵一卒,就破開了井陘關大門,如何不怒?
看著倒地不起的趙蔥,還有氣息萎靡的顏聚以及雙手微顫的黑白玄翦,李牧無奈下令。
“全軍聽令,隨我出征!”
到了這個時候,李牧已經不再想和這幾人糾纏了,秦軍破入井陘關,一定是蓄謀已久。
再加上自己強行借助破入兵圣之境,連挫三位天人,已經快要到了強弩之末的地步,如果再繼續打下去,只會把井陘關拱手讓人。
“武安君不必勞駕,我已經來了!”
蕭夜的話音在井陘關大營之中響起,身后跟著密密麻麻的大秦鐵騎。一眼看去,似乎望不到邊。
“孤身入我井陘關大營,你就不怕我將你拿下?”
蕭夜聞言,并不在意。
“我身后數萬大軍已至,井陘關左右皆被包圍,武安君的話或可一試,況且就憑你現在的狀態,確定能拿得下我?”
蕭夜話音落下,井陘關左右城墻上,頓時豎起了秦國的大纛。
原來是趁著井陘關大營內混亂一片的緣故,李信桓齮二人再加上內應協助,已經奪下了左右城墻,真正意義上對井陘關實行了包圍。
與此同時,顏聚身旁的黑白玄翦,毫無征兆的將手中黑劍,捅入到了顏聚的胸膛之中。后者還未明白發生了什么,就死在了玄翦手中。
“他是你的人?”
李牧看到這一幕,目光閃爍不定,對著蕭夜問道。
因為此前還并肩作戰的三人,現在竟然其中一人揮劍取走了同伴的性命,再聯系到這一連串發生的事,最終的受益者,李牧似乎猜到了原因。
“是或不是,這重要嗎?到了這個時候,武安君難道還不明白趙國的下場嗎?”
面對蕭夜聲色俱厲的質問,李牧表情毫無動搖。
“老夫只知道自己是趙國人,腳下站立的是趙國的土地!我就算是死,也要拉著你陪葬!”
眼看著快要到了油盡燈枯狀態的李牧就要朝著秦軍撲過來,蕭夜立馬拔出長劍,直指李牧喝道。
“武安君,我敬你是趙國名將,所以才一直沒有趁你現在的狀態對趙軍發起總攻;你現在固然可以反撲秦軍,可你不為自己著想,難道也不看看你身后的趙軍嗎?”
李牧正欲死戰,聞言之后,不由得朝著身后望去。
只一眼,他手中的長劍就似乎變得重逾千斤,難以再拿在手中。那些組成兵家大陣的趙軍,有許許多多已經跪立在地上,永遠的閉上了雙眼。
還有些人拄著長戟,面色蒼白,眼角有血淚沁出,可仍舊沒有退卻一步。
“這些人跟隨著你等出生入死,難道你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在大陣之中死去?何況就算你能重創于我,但井陘關也必然丟失!”
說到這里,蕭夜雙眼一瞇,口中的話變得冷血無情起來,讓人聽后,毛骨悚然。
“武安君乃是趙國僅剩的軍魂,若是接下來繼續死戰,那么這井陘關內的三十萬大軍,我是不會放一人離開的!”
“長平一戰,大秦武安君白起做得;那么井陘關之戰,我蕭夜亦可做得!只不過三十萬趙軍,要給閣下陪葬了!”
“因為有你這樣的軍魂在,我是不會放過一個趙軍離開的!”
蕭夜的話傳遍了整個井陘關,一時間四周變得異常安靜,在這種詭秘的氛圍之下,一道涼風吹過,眾人皆感受到了一陣徹骨寒意。
尤其是趙國人,當年武安君白起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徹底打潰了趙國的根基,消息傳回趙國,白起被罵人屠,其名可止小兒夜啼。
如今聽到蕭夜欲仿白起,行長平之舉,只覺遍體生寒。
李牧聞言,更是目眥欲裂。
“豎子爾敢?!莫以為老夫手中長劍不利乎!”
當年就是這一戰,徹底讓趙國失去了與秦國對抗的底氣,李牧聽聞蕭夜所說,胸中滿腔怒火,似乎要跳出胸膛。
“我劍也未嘗不利!”
“如今趙國天災兵禍,民不聊生,若是我讓這三十萬趙軍埋骨于此,武安君可試想趙國之內會是何等慘狀。”
“母失其子,妻失愛夫,子失乃父,無數家庭會為之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武安君閣下,因為你的一意孤行,欲和秦軍死戰!”
蕭夜說到這里,看了看四周無數低著頭的趙軍,繼續說道。
“如今趙國民不聊生,我答應將軍,將來趙國覆滅,所有趙民我定不擾其分毫,并且親自指導百姓恢復民生,還天下一個安寧盛世!”
聽到這里,李牧手中的長劍再也拿不住。
“當啷——”
長劍落地,仿佛李牧心中的那顆護國之心,也隨之破碎,整個人似乎瞬間蒼老,變得行將就木一般。
“希望太尉大人,能言而有信!”
蕭夜看到李牧現在的模樣,心中了然,對著李牧拱手而言。
“蕭夜所言,如今有三十萬秦軍和三十萬趙軍共同見證,如有食言,人神共憤,天誅地滅!”
李牧看著蕭夜神色堅定的說完此話,然后緩步走出軍陣,面向趙國邯鄲,然后單膝跪下。
“趙國的兒郎們,降了吧,如今的趙國,不值得你們再為他賣命了!”
李牧說完,蒼老的頭顱緩緩低下,再也沒有抬起來。
原本組成兵家大陣的五千軍士,其中三百名李牧親衛兵,從腰側抽出長劍,架在了脖子上,然后異口同聲道。
“大將軍先行一步,我等就來!”
隨之地上多了三百位面向李牧而跪的尸體。
“自古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今日可見一斑!”
蕭夜哀嘆一聲,然后大聲喝道。
“全軍聽令,恭送武安君!”
一聲令下。
“恭送武安君!”
這一刻,無論是秦軍還是趙軍,皆是異口同聲喊出了‘恭送武安君’這句話,秦軍敬佩李牧勇武,趙軍則是感激這位老將軍,終究是用他自己的命,換了他們三十萬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