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火燒糧倉
“王爺說的是,我下次試試。”說著余閑放下了吃干凈的碗,低聲嘟囔一句:“可別有下次了。”
“咳咳。”
“王爺這咳可詢過靳老了?”余閑看著這人咳嗦時刻意壓著聲兒的模樣那叫一個難受。
“小事兒不必勞動靳老,藥房有止咳的膏子,回頭和水喝兩盞就是了。”才說完又壓低聲音咳了幾聲。
咳聲才落,魏不還就腳步匆匆地進了屋,先給余閑見了禮,才湊到前道:“主子,工部侍郎魏巒與軍備司郎中申捷請見。”
話還沒落音兒呢,祁綏就起身了,匆匆走了兩步才想起來余閑,回過身欲解釋。
“公事為重,曉得爺忙的。”余閑直接打斷,并不是很想知道這人忙什么。
祁綏看著體貼如此的王妃,眉目間染上了柔聲,本來隨意的應付也說不出口了,只道:“年年春末夏初西漠都不消停,不過以防萬一。”
“···”到底還是知道了的余閑就挺無奈的,但人家待之以誠,咱也不能整那些虛的呀:“難為王爺費心,來中州的路上我也曾聽聞裕關二州糧倉失火之事,若是當真再起戰事,這糧草從何處調運便是頭一樁難事。”
“什么?!”本低眉垂首的魏不還下意識上前一步,又默默退了回去。
祁綏雖未開口,但也失了平穩模樣。
余閑接著演:“你們不知道這事兒?不能呀,我是來的路上聽說的,算算也有兩個多月了,要說具體在哪兒聽得倒是記不清了,只記得是兩個人,借此事說起囤積糧食,才聽了一耳朵。”
“若此事···”祁綏一頓,他一時也分不清是該希望此事為真還是希望余閑是誤聽謠言,畢竟裕關二州刺史一貫與他外祖父為難,若能借此處置了換上他們自己人,日后于平西軍便多了方便。
但不論如何,余閑說出此事,平西軍記請,他也記情:“無論真假,此樁事了,我都來謝你。”
說完,便提步飛快離開。
久樂捧著繡房送來的靠枕一邊進屋一邊回頭瞅,道:“王爺走的這么急呀!”
余閑嘆了口氣,不急才怪!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離平西軍駐地最近的糧倉可就是裕州和關州的糧倉,這倆地要是出了問題,從旁處調路程上最少也得晚個八天!
這還沒算調動下到裕關兩州,再從裕關兩州空手而返,又重新安排花費的時間。
‘劇情’里平西軍便是因為這場耽誤,從忍餓對抗,到無力舉刀,最終雖勉強守住了邊關,但卻是用平西軍三分之二的人命慘烈填住的!
平西軍如此,得到的卻不是獎賞不是補償,而是元老將軍被卸了甲,好聽的說法是回府榮養,其實就是停職回家。
后來中州皇帝叫他小舅子曹立接手了平西軍。
曹立就是個紙上談兵的貨,到平西軍后心思不放在練兵上,也不放在西漠上,是一門心思將元老將軍的親信能貶的貶,能調的調。
若非如此,后來西邊也不至于被西漠打的一退再退潰不成軍!
希望這一次提前知道了糧倉的事兒,平西軍的結果不至于再那般慘烈。
只是···糧倉被燒,可有些蹊蹺呀!
劇情里不曾提及緣由經過,只簡單寫了結果‘一夜之間兩州共計十九座糧倉被燒的一粒米都不剩’。
可好好的糧倉,怎么會說燒就燒了?還碰巧兩州的糧倉商量好了一起燒了?
況且就算燒了,守衛呢?這糧倉合該重兵把守的,有重兵把守故意放火就不可能了,至于自燃?這才初春,溫度低,而且只有菜籽、豆粕、棉粕這些才有可能自然,這就更不可能了。
“主子您瞧可是這樣?”久樂一連問了兩遍,也不見自家主子回神,瞅了眼外頭候著的繡房管事兒,又問了一遍。
余閑回過神,拿過依照她畫的樣子做成U型環抱狀的靠枕放到身后試了試,滿意地點了點頭:“可以,就照著這個樣子做吧!”
算了算了,這些還是留給祁綏去煩心吧!她呢,老老實實消消停停的過她的退休養膘日子就好啦!
“我昨兒又畫了些樣子,枕頭,要這樣半邊高半邊低的,你一道給繡房送去,用菊花決明子做,還有抱枕,做成這個樣子···”余閑一邊說著一邊對著圖紙比比劃劃。
“這個是···食鐵獸?”久樂瞅了半天,覺得這東西有點眼熟。
“是呀!可愛吧!”余閑伸手拂過圖紙,好似隔空擼了一把熊貓似的。
“···”這個圓滾滾奶模奶樣的東西跟她記憶中的食鐵獸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不相關!
啊!也不能說毫不相關,最起碼配色是一致的。
可主子說這是,她能說不是嗎?
必須不能呀!
久樂點了點頭道:“可愛。”
“再找幾個種花栽樹的好手,把院子里的地好好養養,我想移點花木過來。”說著,余閑翻到了最后一張,領著久樂來到了院子里,對著比劃的更起勁兒了:“這邊墻根我打算種兩棵葡萄,再搭個涼棚,正好叫爬蔓!這邊靠墻跟我打算種兩棵櫻桃,到時候叫王爺尋摸兩棵品種好的,甜的!”送了他這么大一消息,給安排兩棵櫻桃樹不過分吧!
“還有山托盤,東南角那邊我打算栽上一片山托盤,嗯,也可以串插兩棵藍莓···”
久樂是自家主子走一步她跟一步,吩咐也記得飛快,一樣的興致勃勃。
只靜嬤嬤在一旁欲言又止。
不是說花木?怎么她光聽見木了沒聽見一朵花呀!
這要是按王妃說的改,得弄成啥樣?
果園子?
不成不成的!
“是老奴的不是,沒跟您稟報,您若是喜歡吃葡萄、櫻桃、山托盤這些東西,府中莊子上就有,還有桃李杏那些,都有,暖棚里還種著六株荔枝樹呢!綠砂、火山,都是上好的品種!”您想吃吩咐一聲也就是了,真不必霍霍您的院子。
余閑哪里不懂靜嬤嬤的意思?道:“旁的也就罷了,莊子里都有,但我這院子里還是得留兩樣,一個是這葡萄和涼棚,一個是山托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