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清水仿佛能感受到書中所描繪的緊張氣息,姒逸陽的喘息聲,少女的啜泣聲,以及背后追兵漸近的馬蹄聲,交織在一起。
姒逸陽雖疲憊不堪,卻始終緊緊握著手中的劍,那劍在黯淡的月光下閃爍著寒光,他的眼神堅定而決絕,誓要護得少女周全。
最終,他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和頑強的毅力,成功擺脫了追兵,而他自己卻也身負重傷。那一段描寫中,姒逸陽虛弱卻又堅強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了清水的心中。
清水沉浸在這些回憶中,嘴角不自覺地泛起一抹微笑,又或是因書中某些情節而微微皺眉。
她深知,眼前這個真實的姒逸陽,或許比書中所寫更加鮮活、更加復雜。
而他與男主的這場相遇,又將會為這個世界,為他們各自的命運,書寫出怎樣全新的篇章呢?
在那江南小鎮的靜謐庭院中,上官驍、孟川與姒逸陽相對而坐。茶香裊裊升騰在空氣中,為這凝重的氛圍增添了幾分舒緩之意。
上官驍目光誠摯地望著姒逸陽,率先開口道:“姒公子,今日你我一番交談,上官深知公子心懷大義,且聰慧過人。如今這江南貪污之事,猶如一團濃重的烏云,遮蔽了江南的青天白日,百姓苦不堪言。
我等雖有心整治,然這背后的關系錯綜復雜,實非易事。公子游歷四方,見識廣博,若能得公子相助,一同探查解決這江南貪污之患,必能事半功倍,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姒逸陽微微抬起頭,目光在庭院中那幾株隨風輕擺的翠竹上停留片刻,似在思索。
少頃,他轉頭看向上官驍,神色平靜卻透著一股堅定:“上官公子,逸陽不過是一介草民,雖有心為這江南百姓盡些綿薄之力,可這官場之事,逸陽知之甚少,恐有負公子所托。”
孟川在一旁連忙說道:“姒公子此言差矣。今日我等親眼目睹公子的智謀與膽略,在那危機四伏之時,公子尚能鎮定自若,以巧思化解困境。這江南貪污之事,并非僅局限于官場之內,其觸角延伸至市井江湖的方方面面。
公子于江湖中頗有閱歷,正可補我等之缺。況且,公子心懷正義,難道忍心見這江南之地繼續被貪污的陰霾籠罩,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嗎?”
姒逸陽輕輕嘆了口氣,端起面前的茶杯,輕抿一口,緩緩說道:“孟公子所言,逸陽并非不知。只是這一涉足,怕是會陷入無盡的麻煩與危險之中。逸陽自可仗劍天涯,逍遙于江湖山水之間,可一旦卷入這官場紛爭的漩渦,日后恐難全身而退。”
上官驍微微向前傾身,目光緊緊鎖住姒逸陽:“公子的顧慮,上官自然明白。然這江南乃是國家之根基,百姓之家園。若任由貪污之風肆意蔓延,國將不國,民亦不民。公子一向以俠義為懷,如今這正是拯救蒼生的大義之舉。
上官在此承諾,只要公子肯相助,上官定當全力護公子周全,絕不讓公子因這等正義之事而受到絲毫傷害。且事成之后,公子若想回歸江湖,上官絕不阻攔,還會為公子備下厚禮,以謝公子大恩。”
“如何保證?”姒逸陽反問道。“山人自有妙計,這就無需公子操心了。”孟川答道。
姒逸陽放下茶杯,雙手不自覺地微微握緊,他的內心陷入了掙扎。一方面是對自由江湖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則是對江南百姓苦難的不忍。
良久,他抬起頭,目光中已有了決斷:“上官大人,孟公子,逸陽自幼受俠義之道熏陶,實不忍見百姓受苦。既然大人如此看重逸陽,且為了這江南的太平盛世,逸陽愿暫時放下個人的顧慮,與大人和孟公子一同探查這江南貪污之事。
但逸陽丑話先說在前頭,逸陽只愿憑自己的良心與判斷行事,若遇違背俠義之事,逸陽斷不會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