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晴天
到黃山參加編程比賽
7月10日清晨,我背著沉甸甸的電腦包和爸爸踏上了開往黃山的高鐵。車廂里的空調吹得人發涼,可我的掌心卻沁著薄汗——再過五個小時,我就要站在全國小學生編程比賽的賽場上。窗外的田野像打翻的調色盤般掠過,我攥緊書包帶,用手機不停拍著經過的各種動車。
幾個月前,媽媽給我報了中國自動化學會的智能應用編程課程,報名表交上去的那天晚上,我在臺燈下把《算法基礎》翻得嘩嘩作響。選拔賽那天,我盯著屏幕上跳動的倒計時,手指懸在鍵盤上方發抖,直到聽見自己急促的心跳聲,才猛地敲下第一行代碼。其實,這樣的培訓班也是沖著金錢來的,但現在的什么技術是無償的呢?既然媽媽爸爸都想我學有所長,我就花點時間學吧,畢竟這也是我所喜歡的。
黃山腳下的比賽場館像艘銀灰色的飛船。簽到臺前擠滿了穿著各色服裝的選手,有個小女孩的筆記本電腦貼滿卡通貼紙,我瞥見她屏幕上的代碼行數已經超過三十行。比賽開始的提示音響起時,我的手指突然變得冰涼僵硬——屏幕上跳出的題目要求設計一個能識別特殊符號的智能翻譯程序,比模擬賽時遇到的題目難了三倍。好在我訓練有素準備充分,并不覺得有多難。鍵盤在指尖下發出急促的咔嗒聲,我盯著報錯信息滿臉通紅,直到聽見身后傳來監考老師輕緩的腳步聲,才強迫自己閉上眼睛。數學張老師的聲音忽然在耳邊響起:“遇到死胡同就換個方向走。“我深吸一口氣,在草稿紙上畫出數據流圖,把輸入符號分解成最小的單元重新編碼。
當“程序運行成功“的綠字跳入眼簾時,我的手心已經能浸透三張紙巾。抬頭看見斜對面戴眼鏡的男生還在揉著太陽穴咬嘴唇,我輕輕按下提交鍵,屏幕閃爍的瞬間,窗外的黃山松正被風吹得沙沙作響。
頒獎典禮上,我的作品獲得“創新獎“。雖然不是最耀眼的那顆星,但當評委說“這個小選手的異常處理邏輯很有想法“時,爸爸忽然用力捏了捏我的肩膀。領獎臺下的閃光燈此起彼伏,我看見前排有個紅著臉的男孩在悄悄抹眼淚,忽然覺得心里暖乎乎的。
返程的高鐵穿過隧道時,山巒的輪廓在暮色中忽隱忽現。我摸著獎狀燙金的邊緣,想起比賽那天凌晨三點還在調試程序的自己。書包里躺著評委給的評語紙條:“繼續保持對代碼的熱愛,未來會有更美的風景。“因為時間倉促,天下最美的黃山終究沒有看成,可鐵軌與枕木撞擊的節奏里,我仿佛聽見了自己拔節生長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