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首都國際會議中心。
“科學界同仁、學者以及在座的每一位對科學充滿好奇的朋友,
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里,與大家探討一個既神秘又引人入勝的話題——人死后,量子態信息是否真的會以某種微妙的形式彌散于宇宙之中?這個問題不僅觸及了生命科學的邊界,也深刻關聯到量子物理學的核心理論,是科學探索中一個既古老又前沿的議題。
首先,讓我們從量子力學的基石談起。量子態,是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狀態的基本概念,它超越了經典物理中的確定性與可預測性,引入了概率與疊加態的概念。一個量子系統可以同時處于多個狀態的疊加之中,直到被觀測時才“坍縮”到其中一個確定狀態。這種非局域性和不確定性,構成了量子世界的基本特征。
接下來,讓我們將視角轉向生命科學。人體,這個由無數分子、原子乃至量子粒子構成的復雜系統,其生命活動無疑也遵循著量子物理的法則。雖然生命科學的宏觀現象往往難以直接用量子理論解釋,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DNA的雙螺旋結構、蛋白質折疊、甚至神經信號的傳遞,都可能蘊含著量子效應。特別是,大腦作為意識與記憶的載體,其內部復雜的神經網絡活動,可能正是量子糾纏、疊加態等非經典現象的宏觀體現。
現在,讓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人死后,量子態信息何去何從?傳統觀念認為,生命終止意味著信息的終結,但量子力學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根據量子信息理論,信息不是物質,它不會因物理實體的消亡而消失,而是可以在量子態之間傳遞和轉化。這意味著,當人體細胞死亡、分子分解,原本儲存在其中的量子信息,理論上可以通過量子糾纏等機制,以極其微妙且難以察覺的方式,與周圍的量子環境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彌散至整個宇宙。
這種彌散并非簡單的物理擴散,而是一種更為深刻的信息傳遞方式。量子糾纏,作為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允許兩個或多個粒子即使相隔萬里,也能瞬間感知對方的狀態變化。因此,可以設想,人死后的量子態信息,可能通過糾纏鏈,與宇宙中的其他量子系統建立聯系,形成一種跨越時空的信息網絡。
當然,這一理論目前仍處于假設階段,尚未有確鑿的實驗證據支持。但正是這種未知和探索的精神,驅動著科學不斷前行。未來的研究,或許能夠利用先進的量子計算技術、量子傳感器以及神經科學的最新成果,設計實驗來檢測這一假說。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研究瀕死體驗、意識轉移等現象,尋找量子態信息在生命終結時可能發生的變化跡象。
總之,人死后量子態信息是否彌散于宇宙之中,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科學問題。它不僅挑戰了我們對生命、死亡以及宇宙本質的傳統理解,也為探索意識的本質、量子信息的永恒性乃至宇宙的全息性質提供了新的視角。”
…………
沈芳群教授的報告漸漸步入尾聲,大左不經意間捕捉到小左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仿佛一股新生的活力在他體內涌動。
此時,主持人轉向滿座的聽眾,宣布道:“接下來是互動提問環節,歡迎各位踴躍提問。”話音未落,一位聽眾已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未等主持人遞上話筒,他徑直穿越過道,邁向講臺,直面沈芳群教授,拋出了一個問題:
“請問沈教授,如果我能實施一項實驗,或者利用一種名為‘量子回溯探測器’的工具,在浩瀚宇宙的量子波動中探尋,是否有可能捕捉到某位已故之人遺留下的量子信息痕跡呢?”
此言一出,整個報告廳瞬間沸騰,議論聲四起。
沈芳群教授一眼便認出,這是她的學生大左的雙胞胎弟弟左希宸,心中頓時明了。她微笑著,“當然有可能,我也正在設計這樣的實驗……”
…………
遠在伊犁河谷的大馬士革玫瑰種植基地,田伊娜家里的玫瑰花田已經煥然一新,尤其是3號基地,已栽種上了全新的玫瑰品種,生機勃勃。其他各個基地的玫瑰花也競相綻放,絢爛奪目。在這片花海中,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采摘工作。
田素一進門就興奮地朝妻子阿依古麗喊道:“阿依古麗,今天真是個好消息!送去檢驗的玫瑰花,質量報告好得不得了,連農科所的張老師都說我們管理的好!”
阿依古麗聞言,臉上綻放出溫暖的笑容,但隨即又流露出一絲遺憾:“真是讓人欣慰,不過想到3號基地的玫瑰還得再等兩年才能長起來……”
田素笑著安慰道:“別太擔心了,連艾孜買提(伊犁精油加工企業的負責人)都說咱們家的玫瑰之所以這么好,肯定是種了棵‘古爾佩里’(花仙子)。”
阿依古麗被丈夫的話逗樂了,眼里閃爍著驕傲的光芒:“哈哈,他說得沒錯,我們家確實有‘古爾佩里’,不過不是種在花田里,而是咱們的女兒伊娜。她就是咱們家,不,應該是全縣最美的‘古爾佩里’!”
兩人相視而笑,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了遠在首都的女兒田伊娜。
…………
華科園區。
李博遠正在認真地審閱小左提交的實驗計劃書。這份實驗計劃是關于‘量子回溯探測器’的,里面提到了將和華夏美術學院【藝術治療與超自然探索實驗室】的沈芳群教授團隊一起合作。
該實驗的核心目標,是在現有“量子引力效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探索宇宙中那些可能攜帶著重要信息的粒子信號。具體而言,實驗分為兩大方向:一是利用粒子的量子糾纏特性,嘗試尋找并確認其他宇宙中存在的未知粒子;二是捕捉并分析這些攜帶信息的粒子信號,進而重建其內在的信息結構,揭示宇宙的深層奧秘。
在合作分工上,小左所在的華科實驗室將主要負責技術層面的研發工作,包括量子探測器的設計與優化、量子糾纏態的操控與測量等關鍵任務。而沈芳群教授團隊,則憑借其在藝術治療與超自然探索領域的技術,負責從人類潛意識探索宇宙中的粒子信號,并構建完整的信息結構。
“小左,你別告訴我你真的要去找芳菲的‘靈魂’?!”大左(左銘辰)對弟弟的執拗感到不可理喻。
“大左,都和你說了,這個是一次嚴肅的科學實驗,你老板沈教授也是同意的。”小左(左希宸)堅定地回應著。
“你真的能找到嗎,找到了又能怎樣,她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你要清醒!”大左眉頭緊鎖,擔憂地說:“沈教授也愿意陪你瘋!”
“就是因為她不在這個世界了,我才要把她找到。”小左的眼神異常堅定,聲音冷靜而清晰。
華夏美術學院,藝術治療與超自然探索實驗室。
沈芳群教授正在電腦上處理著一些關鍵信息,她小心翼翼地操作著鼠標,每一次點擊都顯得異常慎重,這些都是之前芳菲來實驗室進行潛意識探索留下的寶貴信息,重新和這些信息建立物理層面的聯系,應該能很快找到芳菲。
2024年2月初。
小左與沈芳群教授的合作終于迎來了新的轉折點。
沈芳群教授、小左聯通了視頻。
“沈教授,我們已經成功捕捉到了與芳菲相關的‘量子態’信息,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我們無法直接解讀這些信息。”小左匯報著。
沈芳群教授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深思:“小左,我們已經從之前芳菲的潛意識提取了‘量子態’信息,但還需要激活。”
“那現在怎么辦?”小左微微皺眉,顯得有些焦急。
“兩組數據是否能建立聯系,我們先試試。”沈芳群教授回答。
“好的,那在哪做對接呢。”小左問到。
“來我們實驗室吧。這里更合適。”沈芳群教授毫不猶豫地回答。
…………
“看來,這兩組數據之間似乎存在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它們無法相互讀取或融合。”小左緊盯著超級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結果,語氣中滿是遺憾。
沈芳群教授聞言,沉思了片刻后說道:“這或許意味著我們需要采取一種不同尋常的方法。我想,我們可能需要一個‘宿主’,更準確地說,是一個愿意參與這項實驗的‘志愿者’。或許,通過這位‘志愿者’的某種特殊能力或狀態,我們能夠找到連接這兩組數據的橋梁。”
“這個‘宿主’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沈教授繼續說道,“他/她不僅需要對芳菲有著深厚的情感聯系,還需要擁有開放而敏感的心靈,以便能夠接收到這些量子態信息中的微妙信號。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在嚴格的倫理和安全框架內進行,確保不會對‘宿主’造成任何傷害。”
小左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對渴望:“那么,沈教授,我們接下來就要找到合適的人了。”
沈教授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