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顧淮與沈逸那次不愉快的碰面后,沈逸雖收斂了不少,但仍未完全放棄對林溪的追求。他開始轉變策略,不再頻繁地出現在林溪面前,而是通過各種渠道支持林溪的藝術事業,試圖從側面打動她。
沈逸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為林溪的巡回展覽聯系了一些高端的贊助資源,還安排了專業的宣傳團隊為展覽進行預熱推廣。林溪得知這些事情后,心中五味雜陳。她感激沈逸對自己藝術事業的幫助,但又擔心這會讓顧淮產生誤會。
“顧淮,沈逸為我的巡回展覽提供了一些幫助,我知道你可能會不高興,但我真的不想拒絕這些對展覽有益的資源。”林溪小心翼翼地對顧淮說道。
顧淮皺了皺眉頭,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還是盡量讓自己保持冷靜。“林溪,我理解你的想法。既然他提供的是對展覽有幫助的資源,你可以接受,但一定要和他保持距離,讓他清楚我們的關系。”
林溪點了點頭,心中松了一口氣。她知道顧淮雖然有些介意,但還是尊重她的決定,這讓她更加堅定了與顧淮走下去的決心。
在公司里,顧淮負責的項目面臨著新的挑戰。由于市場環境的突然變化,項目的原定計劃需要進行大幅調整。這意味著之前的很多工作都要重新來過,團隊成員們的情緒也變得有些低落。
“顧總,這樣的調整難度太大了,時間又這么緊,我們真的能完成嗎?”一位團隊成員憂心忡忡地問道。
顧淮看著團隊成員們,眼神堅定地說:“我知道這很困難,但我們沒有退路。市場變化是不可預測的,我們只能迎難而上。大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團隊的力量。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為了鼓舞團隊士氣,顧淮不僅重新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還親自參與到各個環節的工作中。他加班加點地分析市場數據,與客戶溝通協調,努力為項目爭取更多的支持和資源。
在林溪這邊,隨著巡回展覽的日期越來越近,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除了要完成最后的作品創作,她還需要與陸明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一起確認展覽的各項細節。
一天,林溪在工作室里為一幅關鍵作品的收尾而苦惱。她總覺得畫面還缺少一些東西,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進。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沈逸突然出現在工作室門口。
“林小姐,我聽說你在為作品的事煩惱,所以過來看看能不能幫上忙。”沈逸微笑著說道。
林溪有些驚訝,但還是禮貌地回應:“沈先生,謝謝你的關心,但我想我自己可以解決。”
沈逸并沒有離開,他走到畫作前,仔細地觀察了一番,然后說道:“林小姐,我雖然不是專業的藝術家,但我對藝術也有自己的見解。我覺得這幅畫的色彩對比還可以再強烈一些,這樣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題。”
林溪聽了沈逸的話,心中一動。她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沈逸的建議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她嘗試著按照沈逸的建議對畫作進行了修改。
修改后的畫作果然有了很大的提升,林溪心中有些感激,但她還是保持著警惕。“沈先生,謝謝你的建議,對我很有幫助。但以后請不要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突然來我的工作室。”
沈逸點了點頭,“林小姐,我理解。我只是希望能為你做些什么。”
就在林溪為展覽忙碌的時候,顧淮在公司里遇到了陳輝的再次挑戰。陳輝認為顧淮在項目調整中的一些決策過于保守,會影響項目的創新性和競爭力。
“顧總,我們不能總是畏首畏尾,現在市場變化這么快,我們需要大膽創新,才能抓住機會。您的這些決策會讓我們錯失很多機會的。”陳輝在會議上毫不客氣地說道。
顧淮耐心地解釋道:“陳輝,我理解你的想法,但創新也要建立在可行的基礎上。我們目前的資源和時間有限,不能盲目冒險。我們要在保證項目穩定推進的前提下,尋找創新的機會。”
然而,陳輝并不認同顧淮的觀點,他堅持自己的看法,與顧淮在會議上爭論得面紅耳赤。其他團隊成員們都有些尷尬,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會議結束后,顧淮把陳輝叫到了辦公室。“陳輝,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我們是一個團隊,需要有統一的決策。如果你對我的決策有意見,可以在會議上提出,但要尊重團隊的決定。”
陳輝有些不服氣,但還是勉強點了點頭。“顧總,我會盡量配合,但我還是認為我的想法有可取之處。”
顧淮嘆了口氣,他知道要讓陳輝完全信服還需要時間和事實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