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餛飩、面條、炊餅,竟然還有豆?jié){油條。
前兩次來鎮(zhèn)上,都是匆匆來匆匆去,倒是不曾仔細看過這里的吃食,倒是豐富。
包子多是素菜餡的,肉類也只有雞肉。餛飩也是雞肉餛飩,加上雞湯。
面有素面館,一碗只需六文錢,份量不算多,但在如今資源短缺的世道,這個價格著實是劃算的。
虞秋帶著田叔和大牛去了雞湯面館,點了三碗雞湯面,又去買了四個炊餅。
雞湯面是十二文一碗,炊餅三文錢一個,共花費四十八文。
給大牛和田叔看的心痛,卻又不好阻止。
飯桌上,虞秋只扒拉了一碗面就飽了,炊餅全留給了大牛和田叔。
那面看著濃香,實則雞湯里不知兌了多少水,喝起來寡淡得很,面上只飄著幾根雞絲。大牛是個半大小子正長身體,田叔是青壯,一碗清湯面哪夠填肚子?好歹再啃兩個炊餅,才勉強能吃個七八分飽。
吃完飯,虞秋又買了十個雞肉餡的包子,帶回家給小兄妹倆和娘嘗嘗。
隨后就徑直往糧鋪走,去買糧。
因需糧較多,雜貨鋪怕是湊不齊這一單。
帶了糧鋪后,她一共買了五斛稻谷。
一袋為一斛,共五袋。都是稻谷,一斗百文。五斛共花費五兩銀子,她直接掏出小銀錠子付了賬。
糙米是初步脫殼的,買回可直接食用,但是價格比稻谷貴了近一半。
精米是經(jīng)過多次碾磨,口感更好,價格更是比稻谷貴了近3倍。
農(nóng)戶人家,多是直接買稻谷,回家再用石臼舂米米,舂出的稻殼為谷糠,燒了后可以肥田。
她卻另有用處——可以炒制藥材。
因她買的不算少,那裝糧食的麻袋,一并送給她了。
她還需要買石臼,和一些粗鹽調(diào)料,雞蛋也要買。
還想買些雞苗,回家養(yǎng)一些,養(yǎng)大了雞蛋就不用買了。
可是看著五袋稻谷,足足六百斤。
她犯了難。
還是糧鋪掌柜的瞧見了,喊了兩個伙計,拉上牛車,幫她送一送。
自然是要付工錢的。
也是見小姑娘一次買了這許多,想來是不差錢,只是不好拖運,才主動提出可以幫忙。
鋪子里沒少接這些活,遇上大主顧,都會幫忙送上一送,收些路費。比直接雇牛車拉送更為便宜些。
牛如何飼養(yǎng),平民并不知曉。
只有從官府購買了后,才會告知如何養(yǎng)殖。
其實重要的不是怎么養(yǎng)殖,而是如何馴化。
異變后的牛,并不溫馴,常人根本無法馴養(yǎng)。
就像是那家禽,也只知道那雞需要折斷雙翅中的異骨,才能飼養(yǎng)。
可是同樣的方法,在鴨、鵝、豬、牛等異變前可以隨意飼養(yǎng)的家畜家禽身上,都不適用。
富戶和官宦人家,所知甚多,底層百姓也只是勉強活著罷了。
虞秋同糧鋪掌柜的道了謝,又說了還要采買些東西,晚些出發(fā)。
得了同意,就腳步匆匆的帶著田叔去買旁的所需。
大牛留下看著糧鋪的伙計把糧裝車,在糧鋪門前等著。
田叔力氣大,一個大石臼只他一人,就給扛了起來。
“田叔先去糧鋪等我,我再買些旁的東西。”
田叔點了點頭,只道:“當心些。”
虞秋沒敢耽擱,又買了十斤粗鹽。
家中粗鹽盡夠了,只是她想多囤一些,每次往返鎮(zhèn)上,還是不太方便。必需品,她次次都想要買些囤著。
這些耐放的等著,還要在各個庇護所里多囤一些才安心。
調(diào)料也買了許多,油壺、鹽罐也添置了。還買了一陶罐的麥芽糖,里面裝了約莫有數(shù)十塊。加上石臼的價格,共花費了一千三百文,也就是一兩三錢。
實際上家中還缺了不少東西,只是這趟確實是拿不下了,只能下回再來添置一些。
牛車只能把幾人送到通往青山村的小路口。
虞秋付了三十文工錢,又給兩個伙計每人十文錢的辛苦費。
兩人喜滋滋的道謝,還幫著一起卸下貨物。
接下來的路程雖不遠了,可東西實在是不少。
虞秋歉意的看著田叔和大牛,“要勞累二位了。”
田叔擺了擺手,二話不說彎腰扛起兩袋稻谷。大牛更干脆,“也就是多跑兩趟的事兒,大嫂在這里等著,我和田叔先送去一趟。”
“多謝,麻煩你們從小路走,別經(jīng)過村子就行。”虞秋笑著道謝。
田叔一愣,沉思片刻就明白過來,應道:“好。”
大牛撓了撓頭,雖沒完全明白,卻也乖乖扛起一袋稻谷跟在田叔身后。他咧嘴笑了笑,汗珠順著脖頸滾進粗布衣領。
二人歸來時,身后跟著蹦蹦跳跳的二禾和三丫
小兄妹倆雖然小,但也能分擔一些。
“糧食沉,你們拿這個。”虞秋從背簍里拿出用荷葉包裹的肉包遞給二禾,又把裝著麥芽糖的陶罐遞給三丫。
兩小只的歡呼聲,為這趟疲憊的行程添了幾分熱鬧。
夕陽西斜時,所有物件終于歸置妥當。
大牛和田叔坐在門旁的小木凳上喘著粗氣,虞秋端來兩碗放涼的糖水,看著小兄妹倆圍著落在堂屋角落的那五袋稻谷打轉(zhuǎn)。
把糖水遞給田叔和大牛,與李氏相視一笑。
忽然覺得這一日的疲憊,都化在了這晚風里。
夕食李氏煮了粥,熱了雞肉餡的包子,還炒了野菜炒雞蛋。
田叔和大牛說什么都不愿留下吃飯,虞秋就讓兩人一人帶了倆肉包回家吃。
在兩人拒絕前,虞秋就直接道:“田叔你們?nèi)羰遣皇障拢麓挝铱刹桓以賹つ銈儙兔α恕!?p> 二人被她噎的沒辦法,只能紅著臉收下肉包,結(jié)伴回了村里。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老長,漸漸融進了暮色里。
吃完夕食,天色還未完全暗下,虞秋便吩咐二禾拿上二錢銅錢,去楊家大房走一趟。又讓三丫跟著一道,路上好有個照應。
如今村里人煙漸多,后山一圈基本都種上了鬼針草。通往村里的路每日有人走動,尋常異獸早躲進了深山。大型異獸也多在冬季才出沒,倒不似剛回村時那般提心吊膽了。
家里的活計她沒有同李氏搶著做,“娘辛苦你了,我去后山一趟。”拿著衣物,趁著天色未暗,抓緊去溪中洗個澡。把背簍也帶上了,順帶把那些草藥催熟再種出一批,烏桕樹也要催發(fā)出來。
李氏笑著催促她快去,“晚了溪水太冷,莫要受了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