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武俠

龍行九塞

一一七章 風云莫測

龍行九塞 鏤玉齋主 6445 2012-08-08 12:29:40

    一一七、風云莫測

  李存智豪爽的挽留眾人于大寨暫歇。

  多少日夜,眾人未能松懈。值此一戰,一應賊人盡除,再無須緊張。姬龍峰一行便不著急回到少林寺去。那里的齋飯著實不合眾人的胃口。

  大寨之中不忌酒肉,正好可以讓眾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眾人自然巴不得熱鬧一番。只是少林寺眾僧破不得清規戒律,便先行返回寺中,向方丈復命。留下的眾人回到大寨之中,那一番痛飲,似是將多年酒蟲一時勾起,醉了個一塌糊涂。

  嵩山之夜。一彎明月掛在遠處峻極峰頭。

  遠遠望去,太室山影朦朧,與少室山隔河相望。其余數十峰蜿蜒起伏,若一長龍眠伏。有風吹過,山林颯颯有聲,將日間的血腥之味吹得無影無蹤。小飲馬池旁,依偎著兩個人,與池中影月剪成三影。

  雎兒斜倚在元驤肩頭,享受著難得的恬靜。她未問起元驤這些年的行蹤,也未說起自己這些年的遭遇。只要此刻依偎在心上人身邊,以往的一切都變得不重要了。

  雎兒喃喃吟道:自君之出矣,雁去也匆匆。妾作雁身羽,為君偃北風。自君之出矣,妾始少從容。襤褸擬愁心,傷痕不得縫。自君之出矣,鴛繡懶成雙。猶妒合棔樹,更深曳月窗。自君之出矣,翻卜陌中蓍。心禱占如意,君歸是妾思。自君之出矣,妾夢擬花飛。千里隨君舞,憐憐附爾衣。自君之出矣,恰是月虧初。君出冰蟾細,無心照瘦蘧。自君之出矣,妾學啼鷓鴣。不舍君行遠,阿哥聽到無?自君之出矣,愁重壓眉低。妾似獨孤鳥,凄凄總夜啼。自君之出矣,行若鬼神差。游夢佇清夜,磨殘小石階。自君之出矣,置酒亦雙杯。分箸無人執,方省君未回。自君之出矣,懶拭鏡灰塵。玉面無君識,寧留頰上皴。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衾冷獨相溫。衾白不堪漬,時常著淚痕。自君之出矣,肩損使衣寬。偶并殘紅處,雙雙不忍看。自君之出矣,妾思致身孱。無力徑塵掃,得閑隅角菅。自君之出矣,日日看斜晷。一影立黃昏,經年皆若此。自君之出矣,亂鬢慵梳理。鏡里傷憔悴,秋風籬上蕊。自君之出矣,好夢茲時止。儂是水中蓮,蓬蓬含苦子。。。

  元驤一聲不響,靜靜聆聽這雎兒的聲音,于詩句中品嘗這雎兒的相思之苦。

  遠處一人聽到這般刻骨相思的詩句,輕輕的一聲太息,悄然離去。他便是霍州書生曹之孝。

  自從見到雎兒的那一刻起,曹之孝便覺得離不開了雎兒。溫文爾雅,又兼有詠絮才思,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人兒。便是遇到了他所尋找的雪兒,也是少見的才女,他也未曾動心。他只是為了報答師恩,才尋找于她。他本可以回自己老家去,但為了能夠追隨于雎兒,不惜亂世奔波,幾經劫難,來到這少林寺中。

  雖然于日常的談話中得知雎兒已經有了心上人,但他依然心存幻想。直到在這嵩山的月夜,聽到雎兒與元驤吟出這自君之出矣,他才知道,雎兒的刻骨相思另屬他人。

  想到元驤若玉樹臨風一般,日間那般的英武,不免自慚形穢,嘆道:百無一用是書生。茲此,心灰意冷,悄然而去,不復他想。

  元驤沉浸在雎兒的詩句遐想之中,卻被一陣啜泣聲驚醒。兩人站起身來向啜泣生處望去,依稀辨得尚未入睡的還有**和霜兒兩人。

  只聽霜兒道:今日雖得誅這些奸惡之人,但爺爺命喪大同城,于今也未替他安頓尸骨。念來著實心痛。

  **安慰道:待過得幾日,我便隨你返回大同去,尋他老人家和樊進山前輩的師骨一并安葬,也好讓他們入土為安。

  聽他兩人言語,雎兒也從短暫的幸福中醒來,一絲悲意涌上心頭道:生死兩茫茫,我父親尸骨埋在京師,怕也無人添土。這種國破家亡,骨肉分離的慘劇何時能止呢。

  元驤緊緊抱住雎兒道:無論怎樣,我元驤再也不會與你分離。

  次日,眾人酒醒,遂告別寨中眾人回到少林寺中。

  這一次自不比前日眾人來到少林寺的情景。

  方丈將眾人迎到寺中,好生安排宿處,也好讓眾人安穩的歇息幾日。若水,元珠,小英小慧,玉鳳以及霜兒秋兒便和雎兒雪兒住在一處。

  除了雎兒雪兒兩人不會武功,其他人皆非尋常江湖人物可敵。是以眾人十分的放心,安心在寺中與眾僧人切磋武功,不亦樂乎。

  黃河藥公最為忙亂。昨日一戰雖然眾人沒有大的閃失,但免不了刀劍之傷,需要他打理。尤其是元驤被那楚恒掌力震動臟腑,更是需要好生調理一番。

  得了空閑,姬龍峰和眾人細細梳理了這些日子的事情。

  數起身邊的人來,大同之戰最為慘烈。眼見桃叟杏婆雙雙自絕,那猿兒司馬劍平和山妞寇紅娟抱起兩人尸首不知所蹤。樊進山與郭晉忠皆在紅衣大炮的硝煙中陣亡。一壇和尚徐方石為保護眾人被壓在瓦礫之中。甄世奇和燕易雖然得以保全性命,但皆身負重傷,甚為壯烈。

  尤其那姜鑲死的不值。他當初射殺代王和副將向李自成獻城,自己也同樣被手下副將楊振威所殺。也許這便是是輪回報應。

  說到姜鑲,姬龍峰忽然想起一人來問道:緣何始終未見吳靖北的下落?

  藥公道:大戰時吳靖北尚在城頭。當時紅衣大炮甚是猛烈,后來清軍破城攻入,眾人皆戰作一團,怕是也已陣亡,不然定會隨我等撤出大同城。還有樊堡主之子樊墩兒也不知去向。

  說起這些人來,眾人不免唏噓感慨一番。正在這時,有僧人來道:方丈邀姬大俠等前去,有話要說。

  姬龍峰便邀藥公和朱三省同行。見那方丈,卻不在禪房,而是在殿中坐禪。

  三人進入大殿,方丈背對他們道:你等且坐。老僧與你們有幾句話要說。

  三人依言坐下,聽方丈道:此間事了,世間事未了。你等欲何為?

  姬龍峰道:我等尚未商量以后的事情,于前途也未細想。還請方丈指點。

  方丈道:前些日少室山一戰,屠戮甚矣,阿彌陀佛。老衲于佛前為之禱告,佛有怪罪,一身承擔。莫讓死者生者墮阿鼻地獄。

  朱三省道:方丈曾道,于惡為善,亦為自惡。何以今日復出此言,莫非那些惡人不當殺么?

  方丈反道:清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必言暴民者當殺。大同屠城,多爾袞必言,復叛者當殺。所謂緣由皆人心所定,是為冤報。然冤冤相報,何時得了。所謂善惡者皆有定數,悲喜者亦為平分。汝等有少室勝之喜,焉知無有他日之悲戚。

  朱三省道:聽方丈之言,似是要我等撒手莫管世事,退出江湖。

  方丈道:縱觀百年,殺伐不止,都是禍起江山之爭。然殺而不盡,不若無殺。

  又道:老僧與南少林素有來往,時有消息傳來。便是南面諸朱姓之人勉為稱帝,也悉被清人所滅。眼下也只剩下永歷小朝廷勉力撐之。十分天下,九分為清人所得。大明怕已是回天無力。江山易手,已成定局。

  宛兒恨恨道:清人奪我江山,我等豈能坐視。

  方丈又道:歷朝歷代,興久必衰。猶若日落月升,是為輪回之道。秦滅而漢興,秦民遂為漢民。元亡而明立,元子遂為明子。社稷乃為君王之社稷,民更名而未更其身。何以一名而致天下灰劫。

  藥公似有醒悟道:方丈之意,老夫大概能猜得一二。然我等愚鈍,且容慢慢領悟。

  方丈起身,將眾人帶之少林寺山門之外,一指遠處的峻極數峰道:你等且看,人們殺伐千百年,謂之江山更替;豈不知所更替者僅浮名皮囊也。江山依舊啊。

  眾人聽方丈之言,觀嵩山之巍峨,遂覺世事之變幻無常,不若山河之亙古。心中便生出了許多的茫然。

  眾人終還是惦念綿山落云山莊中的甄世奇等人,若水和朱三省尤其掛念。

  甄世奇與燕易皆有傷在身,雖然有靜云,乾坤二劍以及白素貞和蘭兒幾人守護;若有高手來襲,也是十分的危險。于是眾人便告辭少林方丈,即日起程趕往綿山。

  較之來時,又增添了一人,那便是雎兒。

  霍州書生曹之孝道,自己與少林方丈頗有緣分,欲留下聽彼岸海寬說法,自己提出要在少林寺多耽擱些時日,眾人以為他又著迷于佛理,也不強求。

  只有一人明白他的心思。

  雪兒心中掛念兩個人。一個是周萬成,另一個便是書生曹之孝。

  周萬成廣靈救助,千里護送她到京師,又將她托付于鍾府,才使得她免于流落亂世。上元賞燈,又是周萬成將自己和雎兒從那幫紈绔手中救出,此等恩情始終不能令她忘懷。但她始終將周萬成當做大哥一般。

  對這曹之孝卻有這說不出的感覺。雖然只是在蘭溪救起曹之孝時見過一面,書生也還在昏迷之中。但時常在夢中夢見書生的身影,居然是那樣的清晰。于逃難的途中相逢,像是前生注定。聽到曹之孝白班尋找于自己,她內心又有了十分的感動。她想對曹之孝說出自己的感覺,卻欲語還休。那是因為她發現了曹之孝心有他屬。

  從曹之孝看雎兒的目光中,雪兒感覺到了自己看他時的那般熾熱。便懂得這書生心之所系不是自己,而是雎兒。只好強忍著心中的酸楚,將萌出的愛戀埋在了心底。

  那一晚,她也看到了元驤和雎兒的情形,也聽到了曹之孝的太息之聲。便知道,這書生借故聽方丈說法,不隨眾人而去,實在是不愿意看到元驤和雎兒的卿卿我我惹來傷心。

  她也決定留下,就在寺外原來的居住之所,守候著書生。

  雎兒不放心她留下來,問道:你為何要留下來呢?

  雪兒道:姐姐,你忘了他是我家的恩人了么?我不能舍他而去。

  雎兒無奈,只好相托于覺能覺凈照顧于他二人,才依依不舍得離去。

  由于雎兒不善騎馬,姬龍峰便讓元驤等購得車馬,這才上路。有了車馬,行程自然慢了許多。好在無甚急事,一路之上眾人說笑倒也不覺煩悶。雖說處于亂世,但這許多人皆身負高深武功,根本不懼尋常江湖人物。一路行來,平安無事。

  如此行得旬日,方才到達綿山腳下。

  眾人待要進山,卻突然看見大批清軍自綿山之中開出。眾人心生狐疑,便向山民詢問,這才知道眾人離開這些日子,綿山之中又有大變。

  原來他們將楚恒等人引走之后,便有一大批人馬開進綿山。那便是大明舊部太原武總兵與清軍戰敗之后退入綿山,欲借綿山之險,屯兵山中,以待東山再起,收復失地。

  然而不久,便有清廷大軍齊聚綿山。想必是于綿山之中又有了一場慘烈大戰。

  若水聽得山民說罷,心中愈發著急起來道:山中大戰,豈能不波及落云山莊。

  她擔心父親甄世奇等人安危,當下便要闖進山去。

  姬龍峰道:看清軍出山,想必山中戰事已經結束,便是著急也無用處。我想那綿山地形,獨有抱佛巖寺廟寬廣,易于屯兵。那武總兵必然選擇抱佛巖作為秣馬厲兵之處。離甄前輩等人掩身之處尚隔有山壑,未必能夠波及。只是山莊頗為扎眼,但愿他們還在掩身之處,未返回山莊。

  朱三省也安慰若水道:師父歷來沉穩。在他們傷勢未愈之前,斷不會輕易出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勸慰若水莫要擔心,其實人人心中忐忑不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真是清軍洗劫綿山,甄世奇等人能否幸免就不得而知了。

  眾人真想沖上去與清軍廝殺一番,但十余人等在大軍面前,竟顯得那般的無奈。

  好不容易等到清軍完全撤出了綿山山口,眾人立刻縱馬疾馳,恨不得一步跨到落云山莊一看究竟。

  他們循山路而上數十里,繞過幾重山坳,便已看到落云山莊。

  山莊面目依舊,只是山莊門前破甲殘軀,血跡斑斑。

  眾人趕忙下馬闖進山莊。山莊之內仍舊是一片狼藉,不時可見有明清服飾的軍卒尸體散落在山莊的每一個角落??梢娫浽谶@里發生過激戰。尋遍了每一處,卻未見甄世奇等人的蹤跡。

  朱三省道:看來師傅等人并未在這里居住。咱們還是快去斷風崖掩身處看看。

  眾人飛奔向斷風崖。撥開掩著洞口的荊棘草叢進得洞中,朱三省和若水同時呼喚道:師父,爹爹。。。

  這呼聲在寬闊的洞中回蕩,卻無一人應聲。

  眾人分別搜索洞中的每一個角落,只見洞中尚有存糧,酒水若干,并無打斗痕跡,但卻不見洞中之人。

  姬龍峰巡視四周,忽然喊道:這洞壁上有字。

  眾人聽喊,急忙聚集到洞壁前查看。只見那洞壁似被掌力削平,上用金剛指力刻道:若水吾兒。為父應武總兵相招,于抱佛巖與韃虜決戰。生死勿念。

  姬龍峰道:甄前輩傷勢未愈,何以能當此大敵?轉身沖出斷風崖洞口,率先向抱佛巖奔去。

  眾人緊隨其后,紛紛奔向山中。

  這一路上不時可以看到廝殺的痕跡。應是大明舊部一邊與清軍廝殺,一邊退往抱佛巖??芍^步步血濺,處處尸橫。

  眾人趕到抱佛巖。那抱佛寺的數百間房屋,尚有屢屢殘煙升起,寺中寺外死一般的寂靜。

  他們在抱佛寺的一處石柱前看到了燕易。他背倚在石柱上,剩余的那只手臂尚用五指緊扣著一個清軍將領的喉嚨,那人的一把鋼刀嵌在燕易的頸之上。顯然是這人砍中燕易之時,卻也被他龍爪鎖喉而死。

  身后不遠處,坤兒身中數箭,仰臥在那里。長劍依然在握,暗紅的血跡已然將長劍的鋒芒遮掩,不知斬殺了多少清軍。甄世奇,云姑,白素貞等人皆不見蹤影。

  若水痛呼道:爹爹,你在哪里。。。

  這聲音在群山回蕩,久久不絕。

  遠處一片突兀的巖石之上,一人獨立。

  他似乎在那里站立了許久。聽到若水的呼喊,緩緩地轉過身來。自巖石之上飛身而下,向眾人走來。背上赫然交叉別著兩根短槍。

  此人正是吳靖北。

  玉鳳驚呼出聲道:靖北,怎么是你。你如何到得這里?可知甄前輩下落?

  吳靖北不無悲痛道:我趕來之時,大戰已經結束。只看到燕大俠和坤兒尸首,并未看到甄前輩等人。

  姬龍峰問道:在大同之戰后并未見到你的人影,你是如何來到了綿山之中?

  吳靖北道:大同混戰之中,姜總兵被副總兵楊振威射殺,使得大同城破。我看見你們撤出大同城去,只是未曾跟隨。

  玉鳳問道:你一人這些日子又在何處?

  吳靖北慢慢道來,人們這才知道了他不隨眾人離去的緣由。

  原來吳靖北見義父被殺,恨極那楊振威所為,發誓要將他除去。奈何當時情形混亂,清軍已大舉進城,隨后便是全城燒殺,屠戮軍民數萬。楊振威及其降兵皆在清軍之中,難以下手。他便孤身潛伏于城外,直到清軍屠城完畢,撤出大同城去,他才便尾隨大軍,伺機而行。潛行許多日,終于在南行途中將楊振威斃命。但大同已經成為廢城,返回已是無用。想來眾人定是撤到了綿山,便輾轉尋到了落云山莊來。

  他到綿山之時,恰好遇到了清軍大舉進攻武總兵據守的抱佛巖。他于游走之間斬殺散在的清軍十余人,卻也對抱佛巖戰事無濟于事。武總兵大明舊部大多戰死,僅有少數人經鐵索撤上鐵索嶺,潛入大山之中。

  待大批清軍撤離,他到抱佛寺中查看,才看到燕易等人的尸首。忽然遠遠看到有眾人,便躍上巖石隱蔽。卻是姬龍峰等人到來。

  末了,吳靖北唏噓道:燕師伯何等英雄人物,卻落得如此下場。我吳靖北能斬殺楊振威此等叛賊,卻無力抵擋清軍大舉進入。要這等武功,又有何用。

  朱三省道:靖北莫要如此頹廢。我等并非叱咤風云的人物,也不是蓋世英雄。便是楚霸王力可拔山,也未必能逆轉天下之變。我等盡力而為,于心無愧就是了。

  他和若水等人前去將燕易和坤兒尸身掩埋。雙雙站立于山崖,眺望群峰,希冀甄世奇等人的出現。然而,群山云遮霧罩若蒼茫大海,斯人杳杳。

  姬龍峰感慨道:于今方真正悟得方丈大師之言。天下并非英雄而定,乃是天道循環,日月之輪回。我等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勢諧則事諧。勢頹則枉費氣力。不過,天下之屬,在乎人心。我等存大明之心,便韃虜得了天下,又能奈何。

  聽他所言,眾人無限惆悵,不知何方是歸途。

  朱三省和若水不忍離開落云山莊,有心守候在這里,盼望或許哪一日父親能夠突然歸來。便收拾山莊殘局,雙雙隱居于此地。戴茂才父子主動要求留下來幫主若水打理山莊。姬龍峰,岳童欲返回解州故里,小英小慧也要同行而去。藥公,鋤娘則要回五臺山老家去,重新侍弄藥圃。

  玉鳳道:我舅母尚在五臺山碧云寺,我和秋兒曹伯還是去陪伴與她吧。周萬成和吳靖北同聲道:我隨你去。話一出口,兩人都覺詫異,不由得對望一眼,心中泛起異樣的感覺。

  鍾星問雎兒道:姐姐欲往何處?

  雎兒并未理會她的問話,而是注視著元驤。

  元驤道:無論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再與你分開。

  玉龍道:那好,咱們一起去大同,然后便和元大哥一道去看大漠孤煙去。

  霜兒卻道:我欲回大同尋找爺爺與徐大俠等人尸骨好加以安葬。

  **道:早已說好的,我與你同去。

  一行人翻身上馬,幾聲長嘶,馬蹄的的,漸行漸遠。

  北去葳蕤恒少,望帝闕。遠重山。極目塞云停處,作鄉關。縱許丹心傷國,追杜宇。兩蕭然。策馬秋風千里,待何年。

  宛兒獨立于風中,她不知何往,惆悵的看那亂云飛處,綿山黛煙,西下夕陽。

  鍾星更不知何去何從。小英隨姬龍峰而去,姐姐隨元驤而去;他躊躇,猶豫,徘徊。似乎哪里都不需要他追隨。

  他,宛兒,還有牛天,站立在山莊門前,眼看著眾人遠去,無限惆悵。忽聽有人道:你等就留在這落云山莊有何不好?我想他們還會回來的。

  牛天一看來者高興地蹦起身來喊道:爹爹。

  來者正是神斧牛漢樓。

  他在HD黃粱鎮一直等到支匡等人離去,方才進得大宅之中,將被支匡等人拋在一間屋子內的沈皓一家尸首掩埋起來。

  心思為沈皓報仇,便跟隨支匡等多日,但始終沒有機會下手。后來見那些人一昧的南行,他擔心遠離山西,便折轉來到綿山,希望能見到牛天,雎兒等人。恰好看到眾人離開,鍾星,宛兒牛天三人惆悵,便出聲相勸。

  他四人復進入山莊,見了朱三省,若水等人。有他四人幫助,山莊的清理快了許多,漸漸恢復了生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肃北| 宁化县| 阿巴嘎旗| 石景山区| 朝阳县| 丰原市| 中方县| 牡丹江市| 松阳县| 柘荣县| 郁南县| 建瓯市| 梧州市| 连南| 尉犁县| 宁陵县| 大埔县| 漯河市| 晋中市| 新沂市| 依安县| 博乐市| 卓资县| 霍邱县| 宜良县| 紫金县| 比如县| 青龙| 廊坊市| 屏东县| 托里县| 丹巴县| 镇康县| 大理市| 宁明县| 乐东| 增城市| 固阳县| 长白|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