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白馬渡,破釜沉舟
數日之后,項寧率部達到白馬河南岸,征民夫之船欲渡河北上。白馬河北岸乃白馬渡,是一片開闊的平原荒地,此秋冬之季,雜草枯黃,顯得一片蕭條。
“將軍,探子回報,戴維大軍以已在百里之外!”龍且上前,對項寧說道。
現在項寧所部,龍且掌前軍,負責刺探情報。而那李亮為后軍,負責后勤輜重。
“戴維!”項寧眼中嘴角露出笑意,卻掩飾不住眼中的殺機!那戴維乃宋王戴偃之弟,宋國王族中的名將。集兵家之攻,墨家之守,兵墨兩修的真境高手。不過,宋國沒落,宋國的名將,在九州志上卻是排不上號!
“張旭,渡船征調得如何了?”項寧隨即問道。
“周圍渡船皆征調而來,不過數量不多,末將正使兵將造木筏!明日大軍即可渡河!”張旭拱手說道。
“恩!”項寧點了點頭,而這個時候對岸一船使來,近前一看,卻是那沈生和其屬下二十余人。
項寧向迎面而來的沈生看了過去。那沈生一見,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項寧交代的人物已經完成。
“龍且,給戴維下戰書,明日午時決戰白馬渡!注意措詞,最少將他激怒!”項寧見沈生點頭,隨即對龍且說道。
“末將領命!”龍且領命下去了。
“李亮!”
“末將在!”
“明日渡河,你部在最后!記住,你部渡河,不用攜帶糧草輜重,除了戰時器具,其余全都留與河對岸,輕身渡河。渡河之后,立即將所有渡船木筏摧毀。”項寧隨即又說道。
“這……”李亮有些疑惑的猶豫。
“恩?”項寧冷眼看了過去,那李亮已經,隨即拱手應道:“末將領命!”
“諸位,明日一戰,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勝則死!”項寧冷聲說道,“這些你等將領知道就行了,別走露消息,讓兵士提前知道了!”
“我等謹記!”沈生等連忙說道。
“傳令,明日凌晨渡河!每人攜帶三日之糧!”項寧冷聲說道。
白馬河北岸百里之外的宋軍軍營,戴維看著手中楚軍下的戰書,卻是笑了,笑得甚是得意,隨即將項寧的戰書遞給了營中主將,隨即道:“諸位,項寧小兒居然向我們下戰書,約與明日午時白馬渡決戰!”
“什么?與我軍對戰!哈哈!”其中一個將領一聽,哈哈大笑了起來。
“我看那項寧小兒簡直不知死活!他四萬之數的楚軍,大多為步卒,騎軍絕不夠兩千。且無戰車,與我軍對戰,還不如自己摸脖子來的痛快!我軍有兵二十萬,戰車千乘。不動騎軍步兵,戰車沖擊就能讓其全軍覆沒!”另一個將領冷聲說道。
“哼!”那個接過項寧戰書的將領冷哼一聲,道,“狂妄自大!視我宋軍入螻蟻,好大的口氣!”
“上將軍,項寧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至幼習兵家之道,與吳軍數次交戰,由百夫長提到如今的裨將,定有其過人之處!無論是其以二十人將吳軍兩萬之軍追殺成潰軍,還奪禹城,彭城,就可見其人不凡。他剛以四萬兵將向我二十萬大軍約占,會不會有什么陰謀!”其中一個將領看了營中眾將不屑的眼神,皺了皺眉頭,隨即說道。
“陰謀,任何在陰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蒼白的!”另一個將領冷聲說道,“他項寧不過是十幾歲的娃娃,幾戰下來,靠著項燕的關系,贏了幾戰,升至裨將,自信心過剩變得自大也不是不可能!二十將吳軍兩萬追殺成潰軍,如此算來。將我二十萬大軍,追殺成潰軍只需兩百人了!兩百人將我二十萬擊潰,此時人家可有四萬大軍。四萬,可是兩百人的兩倍啊!自信心膨脹,也是能理解的嘛!”
戴維未語,看向坐在其下左邊之人。那人文士打扮,手握一羽扇,將額下山羊胡,襯托得有些仙風道骨,智謀深遠。
“白馬渡位于白馬河之北,乃是一荒草平原。在此交戰,地形寬廣,便于陣型展開,沖鋒。而我軍在北,楚軍在南,也就背對白馬河!我想項寧在此與我軍交戰,一是想借白馬河之勢,使我軍戰車沖鋒有些顧忌,降低我軍殺傷力。試想,我戰車沖鋒,他項寧忽然使軍向兩邊展開,我軍戰車會沖向何處?白馬河!”
“戰車威力,在于其速,其威!其速過快,陡然轉向,御術不精,會如何。怕是車翻人亡。不轉向,停之不急,沖入白馬河之中,也只有死路一條。而一旦前面戰車勒馬一停,或轉向翻車,后面之戰車將會怎么樣!他項寧向以白馬渡地勢,破我軍戰車之陣!”
那人說著,看了營中諸將一眼,見其皆有沉思的意思,一笑。而那戴維不語,其中一個將領問道:“那先生的意思的,這次與楚軍交戰,不使用戰車?”
“為何不用!”那人扇了扇手中羽扇,一笑,道,“兩軍交戰,戰車常與正面沖鋒。可我軍如那項寧之意,正面沖鋒,讓戰車成為雞胕。而不是沖側面沖鋒?”
“側面沖鋒!”那將領一聽,隨即豁然開朗道,“那項寧或許有些本事,可惜上戰場時日不多,經驗不足啊!不過,就算我軍不出動戰車,那項寧四萬之兵又能奈何我二十萬不成?”
“呵呵!”那人笑了笑,道,“項寧乃兵家修者!傳聞其人年紀輕輕已經入了源境后期,且甚是勇猛。和那吳國夫概交戰而不死。兵家有一術,為勇戰之術,可以統帥個人之勇武,可提升軍隊之戰力。”
“縱然那項寧勇武,又能提升楚軍幾層戰力?”一個將領提出自己的疑問。項寧勇武,但在他們看來,和夫概等九州勇將比起來差的還不是一星半點。源境后期又如何,能提升多少戰力。就算提升幾倍戰力,又能乃宋軍二十萬如何?
“將軍也是兵家修者,似乎忘了。兵家之道中,提升軍隊戰力可不止勇戰之術啊!那楚軍背對白馬河與我軍交戰,無處可退,可為是不勝則死!置之死地而后生,乃兵家之道提升軍隊戰力的另一術!”
“楚軍邊軍為我軍出其不意之下全殲,僅那守將項揮領幾人逃脫,至今下落不明。而由此南下諸城,面對我二十萬軍,守城之軍守城尚且不足,他項寧抽調不了任何一城之兵,而合并一處相守,卻無濟于事!此時項寧所部,可謂是已經不得不戰了!已經成了哀兵!而兵家之道之中,有哀兵必勝之道。如此疊加而來的戰力,沒有了戰車的沖鋒,那項寧四萬之軍,也未必沒有和我們一戰之力!”
勇戰之術,增加軍隊戰力!置之死地而后生,又增加軍隊戰力!哀兵必勝之道,再增加軍隊戰力。而且,還利用地形,將敵軍戰力減弱。如此而為,四萬對二十萬,確實有一戰之力。
“先生的意思是我軍此次和楚軍交戰,只有五五之數了?”一個宋國將領顯然不服的說道。
那人搖了搖頭,道:“從側面沖鋒,或許還是受了地形的一些影響,戰力消弱,但消弱不是很大。而且,那項寧無論如何勇武,此時不過源境修為,施展勇戰之術,增加軍隊戰力有限。最多三七,或者二八之數而已。或者,那項寧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贏,而是一次消耗我軍兵力,使其無攻城之力,減緩我軍行動之速,以待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