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
四月份的青島,氣候還是非常宜人的。午后的陽光,從桂花樹的樹葉縫隙中射下來,斑斑點點的映照在嫩綠的草地上。樹葉搖動,光點也跟著晃動,如影隨形。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不停的泛起層層的漣漪,照射在水面上的陽光,因為水面的晃動,反射的陽光,同樣飄忽不定,如夢如幻。
張凌躺在藤椅上,閉目養神。
風從荷花池吹來,帶來陣陣的清涼,還有新鮮的氣息,讓人感覺非常的愜意。
桂花樹的葉子,被風吹得細細簌簌的響,好像是催眠曲一樣。只是,他已經睡夠了,不想睡了,催眠曲再厲害,對他都已經沒有作用了。自從來到虞家以后,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睡覺。從剛天黑一直睡到天大亮,足足六個時辰。
來到明朝已經半個月的時間了,陌生的感覺漸漸的散去,他已經自動自覺的將自己融入了四百年前的社會。無論是行為方式還是說話的語氣,又或者是生活習慣,都在慢慢的向古人靠攏。當然,文言文是說不來的,毛筆字也寫得跟狗爬一樣,連自己都看不過眼。
本來想看看書,多多了解這個世界。結果,才剛剛翻開線裝書,張凌就頭大了。線裝書,豎排,從右到左,這也就罷了,慢慢的還能適應。然而,斷句實在是頭痛無比。古代人寫文章,都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密密麻麻的通篇一大串。看書的人,必須依靠自己的學識,分段,分句。
不同的斷句,有不同的含義,甚至,意思可能完全相反。這一點,看過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的同學,應該都有印象。然而,對于一個現代人來說,這是不是要求有點高呢?
放下書本,張凌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
以后的路,到底怎么走?他已經考慮了好多天了。
張凌經過分析,覺得自己的出路,有三條:
第一條,繼續留在虞家,當全職顧問,全力幫助虞家崛起,然后自己從中分一杯羹。這條路無疑是最輕松的,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動動手畫些圖紙,應該就差不多了。以自己的知識,提供虞家幾項發財的生意路子,完全不是問題。
第二條,離開虞家,自力更生,打拼自己的事業。這條路有點困難。畢竟,自己還不算完全了解這個社會,也沒有什么人脈,想要自力更生,恐怕不太容易。關系是第一生產力,在古代表現得更加明顯。
第三條,在自力更生的同時,繼續擔任虞家的顧問。折中選擇,兩者兼顧。
為了確定未來的道路,張凌已經多次的仔細的分析了自己的敵人和盟友。
第一個敵人,無疑是陳玉然家族。
本來和陳玉然是完全沒有交雜的,完全不相干的兩個人,不過,因為虞大小姐的關系,兩人相遇了,斗爭了,他暫時勝利了。陳玉然被掀翻到水里,又被灌了滿滿一肚子的大便,兩人算是結下了血海深仇。如果有機會,陳玉然一定不介意將他張凌碎尸萬段甚至是挫骨揚灰。
陳家是典型的官商結合,有錢有權,如果他沒有強大的力量支撐,捏死他就等于捏死一只螞蟻。從這方面來講,一下子脫離虞家的保護范圍,是不明智的,總要等到自己的羽翼稍稍豐滿,能夠自保以后,才能離開
第二個敵人,就是聞香教了。
張凌幾乎百分百斷定,那個偷他東西的“孫悟空”,和聞香教絕對脫不了關系。而那個三元觀的赤松老道,和聞香教的關系,相信更加密切,他說不定就是聞香教的骨干。自己將三元觀連根拔起,聞香教不恨之入骨才怪。
聞香教是典型的邪教,做事不擇手段,他們如果要報復,相信會比陳家更加的直接,更加的暴力,更加的兇殘。陳家畢竟還是在明處,可以早做提防,聞香教卻是在暗處,根本防不勝防。聞香教麾下三教九流的人物又多,天知道他們會怎樣報復自己。
從這方面來講,貿然離開虞家,同樣是很危險的。
幸好,敵人強大,自己的盟友也不弱。
第一個盟友,當然是虞家。
虞家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早認識的一群人。虞夫人、虞芷蕾、林思雨等人,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她們沒有主動害人的念頭,自己和她們的相處,還算是愉快的。雙方的密切關系,還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當然,她們的美貌,也讓張凌依依不舍。和美人生活在一起,總是令人愉快的。
從虞芷蕾那里得知,虞家已經全面推廣珍妮紡紗機,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前,虞家的工場,每個月只能生產棉布五六十匹,現在,每個月生產的棉布,都超過了兩百匹。由于生產效率的提高,生產規模的擴大,每匹棉布的成本,下降了兩成左右。這對于虞家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從本質來講,他和虞家之間的關系,還是相互利用的關系,是建立在利益共同體上面的關系。虞家想利用他獲取更多的利益,壯大家族的實力,他也想利用虞家的關系,更快的認識這個世界,同時利用虞家為自己提供保護傘。
然而,這把保護傘的力量很是有限。對于虞家來說,自己畢竟是外人,如果自己不幸陷入困局,虞家會不會出手,無法保證。畢竟,虞家自己也有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如果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虞家的身上,是非常危險的。
第二個盟友,是盧象升。
盧九臺無疑是一個好官,對自己的印象也不錯。只是,自己并非官場中人,對盧象升的助力可能非常有限,最終兩人的關系,能夠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誰也不知道。而且,官場中人做事,忌諱和規矩反而很多,很多時候盧象升就算想幫助自己,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將希望寄托在盧象升的身上,同樣是不可靠的。
第三個朋友嘛,不知道沈慕亭算不算?
嗯,得找個時間,和沈慕亭好好的聊聊,加深加深認識。
衡量再三,張凌決定還是走第三條路,那就是自力更生為主,兼職顧問。
做人一定要靠自己,哪怕是穿越回來了。明末大亂世,人命如草芥,自己想要生存,想要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班底,有自己的力量。說白了,就是要有一群愿意為自己出生入死的人,要有金錢,要有地皮,要有武裝,無論是誰打過來,都能頂得住。當然,要是能夠反過來將敵對勢力都干掉,那就更好了。
想要建立這個班底,就必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算不志同道合,起碼要對自己絕對忠誠。墻頭草是絕對不能要的,已經有效忠對象的人同樣不能要。所以,虞家的人肯定不能用,只有從外面著手了。
那么,自己的事業,又要從哪方面開始呢?
張凌無意識的摸著自己的鼻子,慢慢的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自己最大的優勢,當然是比別人多了四百年的學識,從中選擇合適的一些知識,應用到實際中來,應該可以從中獲取暴利。番茄就是明顯的例子,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時間差,就到手五千兩白銀,更不要說其他大明朝沒有的東西了。
作為海軍參謀,他懂得的東西還是蠻多的。上級對于參謀的要求,向來都是技不壓身,鼓勵每個參謀都盡可能的涉獵各行各業,豐富自己的學識。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知道得越多越好。知道的知識越多,遇到危險的時候,用得上的地方就越多。雞鳴狗盜,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想來想去,好像還是從自己的專業入手比較合適:海洋。
先嘗試招募一些水手,買一條船,搞搞海上貿易再說。手上有五千兩銀票,應該可以折騰一下。虞家的海上貿易發展不起來,自己未必不行。無論怎么說,對于海洋的了解,自己都要比虞家高出一大截。
想到做到,張凌簡單的收拾一下,就從虞府的側門出來,到外面去尋找水手。要尋找水手,當然得到碼頭、港口,又或者是沿海的村莊去。張凌不準備去碼頭、港口,而是直接走向沿海的村莊。港口、碼頭的水手,都是有勢力范圍的,都是有背景的。他需要的,可不是這些人。
青島三面環海,沿海的村莊不少,張凌辨別了一下方向,向西南方走去。還沒有走出城鎮范圍,就看到前面圍攏了一群人,熙熙攘攘,指指點點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張凌本來不怎么注意的,后來看到圍攏過去的人越來越多,不免有些好奇了。這人嘛,都有點湊熱鬧的心理,他靠過去以后,伸長脖子踮起腳……結果,還是什么都沒有看到。
“老兄,里面發生了什么事?”張凌拉住一個從里面鉆出來的老兄。
“唉!還能有什么事?當然是賣身葬父啦!”那個老兄顯然見多識廣,面無表情的搖搖頭,轉身去了。
張凌微微一怔。
賣身葬父?這么老套的劇情,居然給自己遇上了?電視里面倒是看得多了,現實中還真的沒有遇到過。不知道是不是騙子?后世發生這種劇情,基本上都是騙子。他下意識的檢查了一下懷里的銀票,打定了只看熱鬧堅決不掏錢的主意。
圍觀的人群,陸陸續續的散去,張凌慢慢的擠到了最里面。果然,人群中跪著一個年輕的姑娘,頭上插著草標,前面擺著一張皺巴巴的黃紙,上書四個歪歪斜斜的大字:“賣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