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疏郢一家到了小舅舅家的時候,差不多人已經齊了。一見疏郢和疏以兩個孩子,大人們都忍不住來逗弄幾句。
傅疏郢的外婆榮春秀今年六十一歲,外公李平州六十二歲,兩個老人膝下有兩兒兩女。
大兒子李天錄,年四十一,妻子周素華,兩人有一個兒子李竟宇,今年十七歲,在市里一中上高二。
二女兒李云芳,年三十八,丈夫何重,有一兒一女,兒子何陽十六,也在市里讀高一,不過是個二中,女兒何月十三,才初一。
三女兒就是傅媽媽李云麗,三十三歲,丈夫傅霖,膝下兩女傅疏郢和傅疏以,分別十二歲與八歲。
四兒子李天良,二十七歲,至今未婚。
外公外婆是跟著小舅舅一起住的,所以壽宴自然也辦在這里,傅疏郢的大舅二姑們都從自己家趕了回來,一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說著話。
一大家子,大舅舅李天錄,二姑李云芳和傅爸爸傅霖自然進了廚房做飯,剩下的人圍著老人噓寒問暖。
大表哥李竟宇跟堂哥何陽兩人說著學校的趣事,而何月卻是拉著傅疏以去玩了。
傅疏郢真不知道該怎么和小孩子玩在一起,干脆膩在母親身邊聽他們說話。
李家眾人感情不錯,相互之間沒有什么大的隔閡,但也說不上都相處得十分好。
大舅和大舅母家庭條件比較一般,住在市里面;而二姨嫁了個有能力的丈夫,生活比起眾兄妹來說算得上是富人了;傅家條件一般,勉強能供得起孩子養得起老人;卻只有小舅舅,至今尚未成家,與兩個老人住在一起,依靠的是三兄妹贍養老人的錢過生活,這也讓大舅母和二姨心里有些不舒服。
要說傅疏郢對于這一大家子怎么看?傅疏郢倒是覺得無所謂,畢竟這些親人的態度與感受也沒妨礙著她,而且那也算是上一輩的事情,她沒什么立場來以自己的看法衡量她們。
大舅舅一家人雖說有些小自私,但是明面上對待傅疏郢還算和氣,所以她并不討厭;而二姨一家,在傅疏郢看來,外婆有這個女兒倒也不枉白活,有孝心,對兩個老人盡心盡責,時不時的也幫忙著家里面的兄妹。
傅疏郢記得,前世自己傷人入獄期間,二姨一家出力最多,到處找人幫忙,雖說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傅疏郢卻將這份心意牢記在了心里。
傅疏郢感情淡薄,也許對于這些家人沒有太過用心,但是對她有過恩情的,有過照顧的,她卻是一一記在了心里,即使她沒有能力還,但卻是真心真意的感激。
“小宇是不是要高考了呀?”外婆榮春秀尤其特愛李竟宇這個長孫,可是大舅一家卻是一年難得回來一次,所以每次看到自己的孫兒都是一臉笑意。
“還有一年呢,小宇這才高二,明年才高考!”大舅母嗓門很大,說話總有種炫耀的口吻,這一點,是前世妹妹傅疏以最不喜歡這個大舅母的一點原因。
“小宇要好好讀書啊,明年考上個大學就是咱們李家的第一個大學生了!哈哈!”
父母他們那一輩的人雖然都讀過書,卻是沒有一個大學生,所以外婆和外公這才對成績拔尖的長孫寄予很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