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黑和李白在路上詢問了好幾位商販之后,才知道集賢書院原來在明福門外。
集賢書院,乃是當今圣上李隆基親自督辦的唯一一所國家級書院,里面不僅有眾多學富五車的鴻儒學者,更有許多酷愛詩詞歌賦的學子在此研讀。
經過一炷香左右的奔波,兩人終于來到了集賢書院的門外。
只見高大雄偉的大門之上,掛著一塊長達數米的巨型牌匾,牌匾的里面,龍飛鳳舞般的雕刻著集賢書院四個斗大字樣。
看到這四個大字如此氣勢磅礴,李黑二人看得不禁呆住了,直到半天才反應過來。
此時正是巳時左右,集賢書院的門口不時有人走來走去,看到李白和李黑的那副模樣,并沒有人感到奇怪。因為每一位初到此地的人,不管是鴻儒還是學子,都有過那樣的表情出現。所以在見多了之后,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見到門口的書桌上有人正在登記,李黑和李白也趕緊湊了上去,然后才知道原來想要進入集賢書院,得必須有介紹信才行。
李黑倒有一封,那是姚霜在離別之時贈給他的。
看到兩人東張西望的樣子,一個頭戴禮冠,身穿錦袍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然后詢問道:“你們兩個在這里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李黑見到之后,趕緊抱了抱拳,然后十分有禮的說道:“在下李黑,想進入集賢書院研讀,不知需要什么條件?“
看到李黑其貌不揚的模樣,中年男子并未立刻解答,而是對著李黑身旁的李白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黑被無視之后,心里暗自罵道:“臥槽,難道這里也是一個看臉的地方?雖然俺長得黑了點,但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身體是爹娘給的,俺也想變帥一點,咳!”說完重重嘆了口氣。
在李黑搶先回答之時,李白就刻意留意了此人,發現此人風度儒雅,倒有點像鴻儒學士的模樣。
此時聽到他突然詢問自己,李白深深作了一揖,然后趕緊恭敬的回答道:“在下李白,不知大人是?“
聽到李白對自己的稱呼,男子明顯吃驚不小,然后聽到眼前這位帥氣逼人的少年居然是李白。于是趕緊還了一禮。接著才說到:”在下王之渙,乃集賢書院的學士,在此恭候李公子多時了。“
”恭候俺多時了?“
一聽到這話,李白頓時一臉的黑線,心里暗自疑問道:尼瑪,我好像不認識你吧!再說,我在集賢書院也沒有什么親戚呀,難道是舅舅知道自己要來,特意囑咐好了?哎呀,這問題越想越頭疼,還是先問個清楚再說。”
主意打定之后,李白立馬客氣的問道:“學士大人,咱倆好像初次見面吧!你說在這恭候多時,倒讓在下有點糊涂了。”
王之渙并沒有立即回到,而是笑了笑,然后作出一個請的姿勢。
看到王之渙并沒有邀請李黑一同前往,于是李白趕緊對著王之渙介紹道:“旁邊的這位,是在下的大哥,不知能否一起前往?”
想到那位讓自己在此等候的大人并沒有提到李黑的名字,王之渙對著李白搖了搖頭。
看到不能帶李黑一同前往,李白正準備叫李黑在門口稍等片刻。
就在此時,知道自己不能夠入內的李黑,立馬從衣袖里掏出姚霜交給自己的那封信箋。遞交到王之渙手上,然后才對他說道:“在下這有封交給院正大人的信箋,還望學士大人幫忙轉交一下。”
接過之后,看到信箋上的名字,王之渙立馬換了副恭敬的表情,然后讓兩人在此稍等片刻,自己則快速的朝著書院里面走去。
不一會,王之渙就一臉高興的快步走了出來,然后對著李黑和李白說道:“院正大人正在書房等候二位,請隨我來!“
說完之后,王之渙在前面帶路。
經過幾處大殿之后,終于來到一處環境極為優雅的地方。
這里不僅屋前屋后種滿了各種奇異花卉,還有假山,水池,涼亭等場所。在一棵年數久遠的古樹之下,有一幢雕梁畫棟的二層精舍。
待王之渙把他們帶到之后,又悄然離開了。
只見屋子里正有一老一少在開心的笑談著什么。見到李黑二人進來之后,兩人停下了交談,那位年少之人則熱情的招呼二人入座。
李黑看到少年之后,感到十分驚訝,然后不經意看到李白的表情居然也和自己一般模樣。
原來那位少年正是威武侯張拯。
看到張拯那極為熱情的模樣,兩人受寵若驚,呆兩人坐定之后,老者才對著李黑問了起來。
“你就是信上所說的李黑?”
在路上之時,李黑就已和王之渙打聽到了院正的名諱,這才得知院正名字叫做張九儒,和當朝的宰相只差一個字。
此時聽到老人提問,李黑趕緊站起身來恭敬的點頭道:“是的,院正大人!”
見到李黑點頭,張九儒頜了頜首:“既然那丫頭親自央求老夫,那老夫也就順水做個人情。這樣吧,為了試試你是否有真才實學,你就隨便給老夫來首七言絕句如何。”
聽到張九儒考驗自己的問題竟如此簡單,李黑心里笑開了花。
為了不露出馬腳,李黑故意沉思了許久,然后才輕輕吟誦起來:“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原本以為吟出之后,就會立馬得到他們的贊賞。要知道,這可是王昌齡的大家之作啊。(此時還在奮命苦讀的王昌齡那時還沒多大名氣,就這樣被李黑剽竊了一首后來傳遍大江南北的名詩。)
只可惜等了半天也沒人說話!
這也不能怪人家,因為往往越是郎朗上口的名句,古人就越會細細品酌。
就在李黑等得有點不耐煩的時候,張九儒首先贊了一句:“隨口就能吟出如此絕句,你的才華只應天上才有,還好姚霜姑娘舉薦及時啊,否則老夫這一生恐會留下憾事。”
聽到張九儒如此廖贊,李黑趕緊謙虛的說道:“區區拙詞,讓院正大人見笑了!”
張九儒一生最喜歡謙虛而不自傲的學子,此時看到李黑那副恭謹的樣子。心里十分的滿意。
接下來正準備詢問李白之時,突然想起還沒問李黑剛才吟的詩叫什么名字,于是再次對著李黑詢問了起來:“李公子剛才吟出的那首詩,名字想好了嗎?”
“名字嘛,姑且就叫做《秋愁》吧”
原本想要用上王昌齡所取的名字,但再三思慮之后,還是換上了自己喜歡的《秋愁》。
聽到連詩詞的名字都取得那么有意境,張九儒對李黑的喜愛程度又更上了一層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