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午宴
花朝節的宴會,比起除夕,中秋的午宴略有不同。花朝節時,眾多菜肴會以花點綴,而點心也一樣,例如,菊花糕或是鮮花餅之類的。
午宴時,男賓也都紛紛入席。李清芷也總算在重生后,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大哥,李錦恏。李錦恏跟在文柳先生身后,一同入席。李錦恏今日著墨玉色長衫,頭上用羊脂玉束好的發冠,面容俊美,實在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
李錦恏入席后,見到對面不遠處的李清芷,點了點頭。李清芷見到自己的大哥,也很高興,也回應著點了點頭。
張雅茹就在李清芷旁邊,見到李清芷這般模樣,問道:“阿芷,那男子是誰?竟生得如此俊美?”
“那是我大哥。他童試時中了案首,之后便跟著文柳先生學習了。”李清芷說道。
張雅茹點點頭,覺得李錦恏眉目之間確實與李清芷有幾分相似之處,又說道:“有個大哥就是好,我常常聽我爹說起文柳先生。他說,文柳先生堪稱當今第一大文豪,你哥哥能跟著他學習,真是厲害呢。”說完,又似想起什么,補充道:“你跟著楊先生學,也不差。”
“瞧你。我哥哥不僅讀書厲害,騎射六藝那也是一樣不差!”李清芷驕傲地說道。
“真的?那與我姐姐倒是相配。”張雅茹打趣道。
“咳咳…”張雅茹聽到后面有聲音,便立時回頭,卻發現,正是自己的姐姐站在身后!張雅嫻臉色微紅,見到張雅茹反應過來,又訓斥道:“哪里能夠像你這樣編排長姐的!”又對李清芷說道:“舍妹胡言亂語,郡主莫要放在心上。”
“不會,我知茹妹妹不過是玩笑話罷了。”李清芷笑著說道。
張雅嫻點點頭,又對張雅茹說道:“你這頑皮的,趕緊入席吧。要開宴了。”說完,張雅嫻便帶著張雅茹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上。
李清芷因著郡主的身份,所以坐在較為上首地方,而她身邊,正是昭和公主。
“公主安好。”李清芷見到昭和公主,說道。
“瑞和妹妹不必多禮,快坐下吧。”昭和公主點點頭,并沒有擺出自己公主的架子。
李清芷應聲坐下,桌上一共擺著,八道菜,分別是:七彩飄香魚茸羹,金菊泰燒咕嚕魚,雞蛋花拼蔥香骨,茉莉花香熏乳鴿,鳳嶺迴香百花盞,丹桂花金秋湯圓,鮮蟲草花侵時蔬與銀耳百合羹。
皇家宴會菜品都十分講究,李清芷最愛的,便是茉莉花香薰乳鴿。這道菜在傳統的烹制乳鴿的基礎上,多了茉莉花的花香,入口后,傳來茉莉花香和乳鴿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皇上駕到——”司禮太監朗聲說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紛紛跪倒。
“免禮吧,既是宮宴,便放開些,不必在意那樣多君臣規矩。”皇帝說道,這話倒是客套,可誰又敢在皇帝面前放肆呢。
“皇帝來了,那便開宴吧。”太后吩咐道。
太后說完,便有幾名舞女上前,跳起水袖舞來。水袖講究身韻合一,身姿搖曳,神韻必備,技法神韻都十分重要。
只見最前方領舞那女子女子身,著月牙色紗質舞衣,袖若流水清泓,裙如熒光飛舞,纖腰靈動,回眸淺笑,傾身起舞,猶如月下仙子。翩躚間隱現若雪的膚色。小巧的銀鈴點綴于裙擺,顧盼回轉間空靈清脆的鈴聲彌散開來。在座的男賓們,看她幾乎看得眼睛都直了。
一曲舞罷,眾人皆拍手稱贊,就連皇帝也不例外,直說:“賞,賞,賞!”
“此舞甚是不錯,不知是何人所排?”皇帝問道。
“回稟皇上,乃是妾的哥哥所排。皇上謬贊了。”李貴妃說道,言語間不失優雅。
“嗯,李卿在聲樂上的天賦確實是常人所難及。”皇帝點點頭,稱贊道。李貴妃的哥哥,李燁擅長音律,時常能夠編排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曲子和舞蹈。
而除卻舞蹈之外,還有各類樂器的表演。不過,這些聲樂表演都與往年差不多,眾人看著也都沒什么新意。
李清芷坐在座位上,默默地用著膳食。卻見昭和公主離了席,走到大殿的正中央。此時舞樂已經表演完畢,也不知昭和公主有何事要啟奏。
“父皇,女兒有事要說。”昭和公主跪在地上,對皇帝說道。
“起來吧,說吧,有何事?”皇帝雖然現在不是很喜歡鄭皇后,但是對于昭和公主,還是很喜歡的。
“父皇,女兒剛剛在殿外撿到一個香囊,也不知是哪家公子的,又不敢自己拿著,便想來問上一問。”昭和公主說道。本朝男女大防所說不那么嚴格,但香囊這種貼身之物,卻是不可以私相授受的。若是被人發現私藏男人的香囊,于名聲也不好。
“香囊?不知哪位愛卿香囊遺失了?”皇帝說道。眾人又紛紛開始檢查起自己的香囊來。
“是一個繡著鯉躍龍門圖樣的香囊。”昭和公主說著,便將袖中的香囊拿了出來。
李清芷遠遠瞧著,那香囊倒像是自己繡了送給大哥的。
果不其然,李錦恏上前幾步跪下道:“啟稟皇上,昭和公主。這香囊乃是在下的,不慎遺失。沒想到,竟被公主撿到。”
昭和公主看見李錦恏,有些呆滯,她從未見過如此好看的男子,也不知,他是哪家的公子。
“你是何人?”昭和公主問道。
“在下李錦恏。”李錦恏恭敬地答道。
“那便還你吧!”昭和公主笑著,便把香囊遞給了李錦恏。
李錦恏接過香囊,輕輕地拍了拍,許是擔心香囊上面有灰塵。隨后,便又系上。
“皇上,午宴也差不多了,待會不若大家一起去御花園游湖可好?今日天氣這樣好,正適宜游湖呢。”崔淑妃提議道。
“游湖?倒也不錯,眾愛卿覺得如何?”皇帝覺得,游湖甚是不錯。
皇上都發話了,哪里還有人說不好呢,便都紛紛同意起去游湖。畢竟,游湖觀景,吟詩作對,也實在是一件風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