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漢涼風云

第十一章、皇甫規薦才退隱,張奐恩撫定北疆(上)

漢涼風云 書寫千秋 3050 2017-09-05 06:54:28

  卻說桓帝征召皇甫規入京為議郎,中常侍曹節、王甫屢次威脅索賄,皇甫規始終不予理睬,嗤之以鼻,毫無畏懼,以致曹節等人憤恨不已。皇甫規入朝未過三日,宦官又對皇甫規誣以賂降群羌之罪,桓帝將皇甫規罷免下獄。

  是日,桓帝方散朝入殿歇息,小黃門張讓來報陳蕃、李膺二人求見,桓帝心知二人是為皇甫規求情而來,本不愿召見,但顧及陳蕃乃是老臣,深受朝野敬仰,便傳召二人。

  陳蕃一向對宦官深惡痛絕,見皇甫規雖數次遭權幸奸黨誣陷,仍不與之為伍,頗有氣節,便在其侄皇甫嵩懇求下,為皇甫規求情。

  陳蕃上前勸諫道:“陛下,皇甫規乃是大將之才,久鎮邊疆,素有威名,功在社稷,陛下萬不可聽信讒言,枉罪國家棟梁,致使滿朝文武寒心。”

  桓帝不悅道:“皇甫規被檢舉賄賂羌人冒功,其平羌之功,或有弄虛作假之嫌,尚待核查,若是其果真無罪,朕自會釋放厚賞。”

  李膺與皇甫規曾同為邊將,不忍皇甫規為宦官所害,奏道:“臣曾與皇甫規同為邊將,深知其人,絕非奸惡之徒,何況如今邊疆不安,形勢憂人,而皇甫規名震邊疆,臣擔憂若是治罪皇甫規,只怕邊疆將士心生不滿,外敵有機可乘,還請陛下三思。”

  “汝等先退下,此事容朕思慮”,桓帝不愿再聽,令二人退去。

  張讓見桓帝愁眉不展,便笑著問道:“嘖嘖,陛下為何事憂愁?”

  “還不是為皇甫規之事”,桓帝愁道:“陳蕃老而無用,不過卻是一腔忠心,而李膺所言正是朕擔憂之處;皇甫規無論有罪否,朕絕不會再重用,恐其心中有怨,在邊疆生亂;不過朕又豈會不知邊疆異族為大患,不用皇甫規,又有何人可用,羌人雖一時得安,還需段颎震懾,以防再生變,北胡屢屢襲擾,久而久之必是心腹大患,不得不慎重。”

  張讓不覺間往桓帝身旁湊去,緊靠桓帝手臂,說道:“陛下征召皇甫規入朝,若是皇甫規有異心,定然不會入京,割據西涼便是,何必入京如同籠中之鳥,奴才不敢斷言皇甫規無異心,至少暫無異心。”

  桓帝感覺張讓雙手已繞住自己手臂,轉眼瞧去,見張讓手指正微微翹著,不由打量起張讓來,這張讓雖瘦小,卻身姿搖曳,目清秀正,眉眼帶笑,轉而想起昔日往事,嘆道:“想起昔日之事,倒是讓你受苦了。”

  原來張讓七歲入宮,有幸近前陪侍桓帝,后宮內傳聞二人斷袖之事,梁太后與皇后梁瑩厭惡張讓,將其趕出宮,后梁冀伏誅,桓帝又將其接入宮中,頗為親近,鄧皇后時常欲借故害張讓,得桓帝庇護才幸免遇難。

  張讓聞言,雙眼濕潤,細聲細氣說道:“若非陛下照護,奴才早已喪命宮中,奴才心甘情愿。”

  桓帝伸手握住張讓細手,問道:“依你之見,皇甫規當如何處之?”

  張讓輕聲說道:“皇甫規得罪滿朝權貴,曹節等人對其多有怨恨,陛下不如先靜觀其變,視情勢再作決議。”

  “就依你之見”,桓帝一時間也無妥善之法,也只得如此,說完不忘拉著張讓往后殿走去,張讓一臉欣喜,隨之而去。

  恰逢周慎賄賂權宦,得以入朝為官,受封蕩寇將軍,聞知皇甫規下獄之事,昔日曾在皇甫規麾下為將,敬慕皇甫規威名,便前往獄中探望勸解。

  周慎見皇甫規身形疲軟,面容憔悴,全無往日威武,好言勸道:“將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何不暫時隱忍,獻資請罪,保全性命,日后再作打算。”

  皇甫規笑問道:“本成,老夫聽聞你受封入朝,加封蕩寇將軍,莫非你已委身宦官?”

  周慎低頭道:“我亦是不得已而為之,將軍于西疆威名赫赫,戰功卓著,嚴守節操,周慎欽佩不已,實乃我等楷模;可如今陛下寵信權宦,是非不分,將軍如此聲威尚且身陷牢獄,朝不保夕,我等不過邊疆小吏,又能如何,唉”,周慎想起昔日大志,不由哀嘆自己心中愁苦,又有何人能解,滿心無奈何人可知。

  皇甫規心知周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提醒道:“本成,事已如此,老夫也不便多言,不過切記日后遇事需謹慎,三思而行。”

  周慎點頭稱是,不忍皇甫規遇害,還欲再勸,被皇甫規擺手止住道:“不必再勸,老夫身死也不會搖尾乞憐,絕不與宦官為伍,本成好意老夫心領了。”

  周慎知皇甫規心意已決,自己已仁至義盡,只得離去,心中對宦官不覺更加畏懼。

  而陳蕃、李膺等人見桓帝遲遲不肯釋放皇甫規,便聯合朝中眾臣與太學生張鳳等三百余人上書救援,皇甫規才得以赦免歸家。

  這日,皇甫規得免遇害,心有余悸,便與侄兒皇甫嵩連夜趕往安定老家,方至弘農郡谷城縣郊外十里,卻不料李膺一路追趕至此。

  皇甫規心中不解,下馬問道:“元禮兄追至此處,不知所為何事?”

  李膺自皇甫規赦免還家,又向桓帝說情勸諫,言及鮮卑檀石槐、南匈奴、烏桓等北方異族蠢蠢欲動,皇甫規屢震邊疆,再三拜請桓帝起用皇甫規,鎮守北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曹節、張讓二人也為皇甫規求情,桓帝這才重新起用皇甫規為度遼將軍。

  皇甫規叔侄二人見李膺下馬上前,手舉桓帝皇詔,當即下跪接詔,李膺朗聲宣讀完詔令,皇甫規得知桓帝任用自己為度遼將軍,臉色大變,心不甘情不愿接過詔令。

  李膺見此,不解問道:“陛下再度重用,恩賞有加,威明兄何故面帶憂色?”

  皇甫規一臉凄苦,回道:“老夫如今年邁,不堪大用,只望告老還鄉,頤養天年;至于度遼將軍一職,兄受之有愧,元禮亦曾位居度遼,鎮撫邊疆,弟之才更勝于為兄,元禮才當得此任。”

  “回鄉養老”,李膺心中猜測到皇甫規是為先前宦官誣陷而懼怕,便又勸道:“古語有云‘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我等久食朝廷俸祿,理應鞠躬盡瘁,以報圣恩,李膺并非貪生怕死之人,只望留與朝中驅除奸佞,以振朝綱;如今北疆異族侵擾,威明兄身為邊疆宿將,豈能只顧自身安危,置朝廷與百姓不顧。”

  皇甫規聽完李膺之言,更覺得有苦說不出,自顧自的搖頭嘆息,李膺當即正色說道:“威明兄,陛下詔令在此,還請接詔,即刻上任,告辭。”

  李膺說完,頭也不回就往洛陽趕回,心中抑郁道:今日皇甫規一言一行,與昔日相差甚大,實乃宦官作祟所致,若是長此以往,賢良忠正紛紛冤死或歸隱,則朝廷危矣!宦官不除,朝廷不安,天下難寧。

  “唉!論起忠心為國,我不如李元禮,只盼元禮早日攘除奸兇,還天下清平”,皇甫規望著李膺遠遠消失的背影,長嘆一聲,帶著皇甫嵩前往并州赴任去了。

  李膺傳達詔令尚未歸來,然而此刻宮中一處偏殿中,王甫、侯覽等人早已怒不可遏,怒視著堂下滿臉冷汗的張讓,若不是曹節上座,早已掀翻案桌,怒揍張讓。

  曹節勸慰道:“二公莫怒,雜家與張讓請陛下重用皇甫規,私下非有收受其資財,何況皇甫規一向輕慢我等,豈會與我等結好。”

  侯覽滿臉不悅,甕聲甕氣問道:“既然皇甫規不愿與我等為伍,曹公為何又要舉薦?”

  “嘖嘖”,曹節笑看張讓,說道:“張讓,此事還是由你為諸公言明。”

  張讓見眾人紛紛怒目相視,忐忑不安說道:“陛下自皇甫規入獄,北疆一時無適當之人鎮守,心中為難,奴才這才與曹公商議,于是秉承圣意舉薦皇甫規,此舉不僅可為陛下解憂,亦可加重陛下對皇甫規忌憚,屆時便可借機除之而后快。”

  眾人聽罷,怒氣稍消,面露好奇,王甫眼中精光一閃,忙問道:“如何除之?”

  張讓見眾人臉色稍有和緩,心中漸安,回道:“皇甫嵩久居邊疆,威名赫赫,為人敬服,陛下本就有所忌憚,可是皇甫規罷免,一時間陛下也不知何人可替之;奴才原本想將李膺調出朝廷,任職北疆,可惜陳蕃等人勸阻,又征得陛下詔令,起用皇甫規,只得作罷。”

  侯覽見張讓說來說去,還是沒有除去皇甫規之法,不由急躁道:“莫要耽誤時間,快說如何除去皇甫規。”

  張讓低下頭瞥了一眼侯覽,不屑之色一閃而過,接著說道:“皇甫規此番鎮守北疆,必定威勢日盛,奴才以為陛下忌憚之心也將隨之加重,我等再借機誣陷挑撥,皇甫規難逃一死。”

  “好計”

  “天子越是忌憚,皇甫老兒死期越近”

  眾人聞言,紛紛稱好,曹節此時笑著贊賞道:“張讓近前伴駕,論起體察圣心,處處占據先機,又有智謀,日后必有一番成就。”張讓自然欣喜不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密市| 奎屯市| 尖扎县| 张家川| 和政县| 沾益县| 温泉县| 延川县| 策勒县| 黄冈市| 景德镇市| 色达县| 会东县| 临泉县| 肥城市| 盐亭县| 安龙县| 东辽县| 吐鲁番市| 理塘县| 枣庄市| 东山县| 镇雄县| 桦南县| 泊头市| 衡山县| 宁陵县| 郴州市| 峨眉山市| 太康县| 上高县| 新干县| 饶平县| 克拉玛依市| 衡东县| 闽侯县| 武城县| 彰武县| 江陵县| 娄底市|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