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水車
一行沒有讀完,秦陌忽然覺得心中有點異樣,她猛地抬起頭朝花窗外看去,卻只看到院墻上一叢開得潑潑灑灑的薔薇花。
可能是自己多心了吧。
秦陌笑了笑,又重新低下頭去,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明明已經讀得那么熟了,卻再也看不下去一個字。
她索性丟下書站了起來。
越過小院低矮的外墻,遠遠地可以看到天邊軒轅山淡淡的剪影。
上次她差點以為自己就要交待在軒轅山了,幸好關鍵時候范成風趕來救了她。
不知道烏渠權現在怎么樣了,叛亂應該平定了吧。如果諸九王謀反成功,以他對狄戎的態度,魏翊應該早就不用為這場戰事操心了。
可是他在來信上還詳細詢問了他們今年接下來兩季水稻的種植計劃。
“七小姐,水車已經按照你給的樣式制作好了,我們今天要不要去看一眼?”
杜衡滿面春風地推門走了進來。
之前秦陌跟他解釋過水車的構造和用法,杜衡還覺得她太天馬行空異想天開,可是當工匠按照她的圖紙一點點把那個巨大的水車造出來的時候,杜衡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秦七小姐可真是天縱奇才啊!
他哪里知道,秦陌腦中的知識體系早比他們先進了幾百到上千年。這水車還是中學歷史課本上學過的東西,在她那個時代根本就不算啥。
秦陌扭過頭:“好啊,當然要去看看了!”
秦陌低下頭,流殤為她戴上斗笠,又小心地扶好露在斗笠外的發髻,系好帶子,這才滿意地看她出了門。
“七小姐,馬車就在外面。”
杜衡殷勤地指著不遠處。
秦陌笑起來:“就這么幾步路還坐什么馬車,不過倒是要勞駕杜大人陪小女子走走了!”
建造水車的地方就在離周家莊不遠的孤云山腳下,那里多的是擎天大樹,方便就地取材,而且第一批挖好的水渠就在滄浪河與一邊修建好的梯田之間。
十幾個工匠花了小半個月才造好了第一架水車,秦陌和杜衡到的時候,八九個精壯的年輕人正在“嘿呦嘿呦”喊著號子,他們拉繩子的拉繩子,扶底座的扶底座,一座巨大的形似摩天輪的水車慢慢站立在了滄浪河上。
杜衡仰著頭看著那巨大的支架,口中不住地發出驚嘆聲。
“妙!妙啊!七小姐你是如何想出這個東西的?”
秦陌靜靜地看著那座前世她也只是在書中見過的水車,聞言只是但笑不語。
火龍珠她在離開軒轅山的時候留在了山洞里,她擔心烏渠權找不到,所以開啟了它最小的能量。她估摸著最多十天,烏渠權一定會找來軒轅山,火龍珠短短十天的開啟應該起不了什么作用,她已經做好了無功而返的打算。
沒想到無心栽柳,就是這短短幾天的能量,竟然能讓軒轅山的積雪化成的溪流直到今天還在涓涓地流淌,大大地解決了松安第一季稻子的灌溉難題。
可她也不能抱著僥幸的心里,這些溪流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干涸了,所以她回來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來了杜衡商量挖水渠造水車的事情,并且接連兩天兩夜不眠不休地憑一點殘留的印象畫出了水車的構造圖。
水車終于安置妥當,人們慢慢地轉動它巨大的輪子,一桶一桶清亮的河水源源不絕地從滄浪河灌進了水渠。干涸的水渠宛如一個渴極了的人,“咕咚咕咚”貪婪地吞咽著滄浪河里的水。
遠處的梯田里又是一片綠油油的新苗,正在努力地舒展著向上生長。田間陌上是忙忙碌碌的農人,大家都在為新一季的稻谷卯足了勁。
秦陌看著這幅景象,心中忽然涌出了一種家國安寧的美好愿景。這種感覺陌生而熱切,像是習武之人忽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四肢百骸奔流著一股洶涌的,暖洋洋的氣息。
前世她活在一個美好的太平盛世里,所有情緒都是關于個人的,利害計較得失也都是關于個人的,很少會有思考家國大義的時候。
可是現在,她來到了這個陌生的時空,本來對于家不家國不國的并未放在心上,家負了她,國也不是她原來的國。
可是原本的秦陌身上流淌的畢竟是大炎的血。
沒有了大炎就沒有松安,沒有松安就沒有周家莊,沒有周家莊她們世外桃源一般的小院也將不復存在。
皮將不存毛之焉附,覆巢之下無完卵。
更何況還有這些百姓。
一陣風吹來,掀起秦陌斗笠上罩著的面紗。那邊原本圍著水車慶祝的人們看到這一幕一時不由看呆了。
杜衡注意到這些,輕咳一聲,像個老父親護崽子一般不動聲色地上前一步替秦陌把面紗攏好。
“七小姐,時候不早了,我們回去吧!”
秦陌點點頭。
用過晚飯,秦陌照例來到了培育秧苗的暖房,里面除了這些秧苗還有一些珍貴的花木。
當她轉過一株一人高的茶花時,忽然看到前面還未發芽的水稻種子前佝僂著一個身影。
“誰在那里?”她警惕地問道。
那個身影一僵,慢慢地轉過身來。
“李婆婆?”
秦陌蹙眉,這個李婆婆正是周家莊唯一的那個秀才李秀才的娘。
她怎么會來這里?
李婆婆訕訕地開口:“七小姐。”話音剛落,她就“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李婆婆你這是做什么?”
“七小姐求求你也讓我們去種稻子吧!”
李婆婆邊說邊哭。
李秀才自從十五歲考中秀才后就屢試不第,可他卻不甘心,媳婦也不娶,更不從事任何生產,每天埋頭苦讀,為了三年一次的上京趕考已經花光了老太太所有的積蓄,兩人的生活每況愈下。李婆婆說她也是無奈之下才會來求秦陌。
秦陌小心地扶起了李婆婆,并吩咐流殤拿來五個銀葉塞到她手里。
“種子和地都是朝廷派發的,我小小一個官宦人家的庶女,哪里說得上話!你我算是相識一場,幫不了你什么,這五個銀葉你先拿去救急。聽說朝廷在每個鄉里亭都設立了登記造冊之處,你先去登記試試,到時候朝廷自會給你安排種子和土地的。”
李婆婆聽罷也不再堅持,接過銀葉千恩萬謝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