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縣,黃勝正在迎接曹操的使者。
郭嘉見到黃勝,深施一禮,道:“曹兗州部下軍師祭酒郭嘉郭奉孝,拜見黃刺史。”郭嘉一表人才,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給人一種如沐春風(fēng)的感覺。
黃勝一聽居然是郭嘉前來,大感意外,道:“原來是奉孝先生,久聞先生大名,我聽說,孟德非常器重先生,為何讓奉孝出使遠(yuǎn)涉?”如果說三國之中能讓黃勝十分忌憚的人,只有絕少的幾個人,那么,郭嘉絕對是其中一個。
郭嘉道:“并非主公遣嘉前來,乃是嘉特意請命,前來拜見黃刺史。”
黃勝好奇地問:“噢?奉孝前來,有何事教我?”
郭嘉道:“前番,我主生父被陶謙所害,我主興兵來徐州復(fù)仇,實為行孝道之事,呂布無故襲擊兗州,亦是我主忌恨之人,如今,呂布已被我主所擒,陶恭祖已死,劉備占領(lǐng)徐州,無名無份,我主奉天子之命討之,奪回漢家之地,然,東莞乃徐州地界,黃刺史屯兵于此,卻是何意?”
黃勝道:“奉孝之言差矣!天子在長安,受困于李傕、郭汜二賊,詔令出不得宮門,那時,孟德已兵臨徐州,由此可見,當(dāng)時只是為孟德一已之私而興兵,何來受天子之命,陶恭祖為安東將軍兼領(lǐng)徐州牧,乃是靈帝親封,其臨終將州郡相托,亦是為徐州百姓著想,孟德?lián)]軍前來,所過城池,盡皆屠戮,莫非,也是得了天子詔命?”
郭嘉臉色微紅,道:“我主深得軍心,既是含恨而來,士兵多有不控之處,如今,已無此類事情發(fā)生。”
黃勝也不愿在這個問題上與郭嘉糾纏,便道:“奉孝前來,莫非讓我引兵退還青州?”
郭嘉道:“我主有言,若黃刺史不插手徐州戰(zhàn)事,我主愿奏明天子,將東莞郡和瑯琊郡劃入青州轄下。”
黃勝一聽,知道曹操對徐州是勢在必得,如今愿割讓二郡之地,說明他對自己是十分忌憚,而黃勝得了此二郡,就可解除徐州對青州的威脅,沒有黃勝的協(xié)助,劉備根本擋不住曹操的進(jìn)攻,這一場戰(zhàn)爭,將是曹操和黃勝共贏,而劉備卻成喪家之犬,曹操心知,黃勝沒有理由會拒絕。
黃勝道:“先生不虛此行,我愿接受孟德之意,但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不知奉孝能否代孟德作主?”
郭嘉一驚,不知道黃勝還有何要求,便道:“愿聞刺史之求。”
黃勝道:“呂布既然已被孟德所破,其部下想必也被擒獲,呂布軍中有二人,曾有恩于我,可否放了此二人,將他們帶來我軍中?”
郭嘉心想,主公忌憚的是呂布一人,部下自然無關(guān)緊要,便問:“敢問二人姓名。”
黃勝道:“此二人,乃是呂布部將,一個叫張遼,字文遠(yuǎn),另一個叫高順,未知其表字,奉孝務(wù)必將此二人帶來見我。”
郭嘉聽說要的只是兩名普通將領(lǐng),頓時松了一口氣,若是黃勝要的是呂布家眷,郭嘉還真不敢拿主意,也知道黃勝一向重情義,不疑有他,當(dāng)即答應(yīng)了黃勝所求,黃勝心中暗喜,得此二人,那可是勝于得到整個徐州。
郭嘉回見曹操,說明黃勝所求,曹操毫不猶豫,將張遼、高順二人押往東安。
到達(dá)東安,張遼、高順才知道是青州刺史向曹操索要他二人,二人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黃勝是什么意思。
黃勝得知二將已被送到東安,大喜過望,立刻召見了二人。
張遼上前參拜道:“在下張遼,見過黃刺史。”
黃勝道:“張將軍免禮。”
張遼道:“黃刺史從曹操之處救下我二人,我等心中感激,只是,有一事不明,想問黃刺史。”
黃勝當(dāng)然知道張遼想問的是什么,便道:“我知二位將軍心中所惑,我早先聽說,呂布軍中有二人,張遼和高順,乃是真義士,我素來敬重義士,如今,呂布兵敗,我擔(dān)心二位將軍就此被害,故而向曹操求情,放了二位將軍。”
張遼道:“黃刺史此舉,意在招降我二人?”
黃勝道:“我確愛二位將軍之才,若是肯留在青州助我,我自是求之不得。”
這時,不發(fā)一言的高順說話了:“蒙刺史抬愛,不勝榮幸,只是我二人另有他志,恕不能留下相助,望刺史見涼。”
黃勝不由一陣失望,嘆氣道:“人各有志,我豈能不理解,是我無福,與二位失之交臂。”
高順道:“如此,我等告辭了,他日有機(jī)會再報黃刺史之恩。”說完,轉(zhuǎn)身就走。
張遼剛要說話,高順就道:“文遠(yuǎn)不與我一起走么?”
張遼沒法,向黃勝拱手一禮,就與高順走出去。
“二位且慢。”黃勝叫住二人。
高順回頭道:“黃刺史莫非反悔了?”
黃勝忙道:“高將軍誤會了,二位遠(yuǎn)行,怎能沒有馬匹代步。”說完,吩咐衛(wèi)兵下去準(zhǔn)備馬匹,并贈送二人些許黃金作為路資。
高順謝過黃勝,與張遼雙騎便出了城,到達(dá)城外,張遼不解地問高順:“我二人受黃勝救命之恩,未曾報答,高兄為何還要接受黃勝相贈之財物,如此,豈不是更加有愧于人?”
高順道:“黃勝救下我等,意在要我二人為他效命,如今,我等要離開,其未有絲毫阻攔之意,還給與馬匹路費,說明他心中坦蕩,我決意回去投奔黃刺史,不知文遠(yuǎn)之意如何?”
張遼大喜,道:“我亦有此意。”
于是,二人調(diào)轉(zhuǎn)馬頭,又向東安城而來。
黃勝聽說二人去而復(fù)返,不知其意,見到二人,便問:“二位將軍還有何事?”
高順跪拜在地,道:“蒙刺史大恩,若不嫌棄不才,高順從此愿跟隨刺史,縱然粉身碎骨,絕不后悔!”
張遼也拜倒,道:“張遼這條命,以后就是黃刺史的了。”
黃勝激動地扶起二人,道:“曹操得徐州一州之地,我得二位將軍,勝曹操多矣。”
二人感動得再次拜謝黃勝。
黃勝收得二將,心中喜悅,大擺宴席為二人接風(fēng)。
當(dāng)然,也應(yīng)曹操所求,將兵馬撤出了東安。
劉備聽說黃勝已率軍回青州,氣得大罵黃勝不義,陳登勸劉備向袁紹求救,劉備雖然覺得機(jī)會渺茫,但也只得碰碰運氣,同時收攏各縣兵馬回下坯死守。
劉備最終沒有等來袁紹的救兵,曹操分兵占了良威,司吾,雎陵,呂縣,將下坯置成一座孤城,又用郭嘉之計,水淹下坯,劉備看大勢已去,便令關(guān)羽掩護(hù)家小,張飛斷后,向豫州方向突圍,曹操兵力過于分散,追趕不及,使劉備得以逃脫。
至此,曹操占領(lǐng)了徐州,同時,也實現(xiàn)了他的承諾,將東莞和瑯琊讓給黃勝,黃勝便任命張遼為東莞太守,高順為瑯琊太守,各自分兵三千駐守,曹操想不到黃勝會用這兩個新降之將來守這兩個要地,便放下心來治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