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多月,袁紹再次率大軍而出,這次卻是直奔歷城而來,高塘距歷城僅三十里路,沒幾日,大軍便到達歷城北,袁紹將大軍扎于城外,開始準備攻城器械。
黃勝早收到軍報,便召集眾將議事。
黃勝道:“袁紹大軍已到城外,我決定,下挑戰書,邀袁紹明日在城下兩軍一決雌雄。”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張昭道:“主公,我軍雖勇,可袁紹之兵卻十倍于我軍,如此,就算曉幸獲勝,也是傷亡慘重啊!若曹操在背后乘機偷襲,我們再無力抗敵矣。”
黃勝道:“袁紹窺視我青州,無非是仗著兵多將廣,我若正面擊敗他,袁紹以后必不敢再犯青州,這也是我軍揚名天下的機會,希望各位盡心攜力,打出我軍的赫赫威名。”
黃勝這一舉動,手下眾人雖然感到不可思意,卻也沒有人怯戰,四萬對四十萬,黃勝的豪氣激發了眾將的熱血,一個個磨拳擦掌,戰意濃濃,只有張昭感到有點害怕,不過,也不敢多說,怕影響眾將的士氣。
袁紹收到戰書,哈哈大笑,道:“這世上竟有如此狂妄之人,黃勝向我下戰書,要求明日兩軍在歷城下一決勝負,他以為他帶的是天兵天將嗎?哈哈哈哈哈!”
逢紀道:“主公,黃勝詭計多端,小心他又有什么陰謀。”
袁紹道:“兩軍對陣,比的是排兵布陣,將士勇猛,哪有什么陰謀詭計,黃勝主力全在這里,明日一戰而定,青州必歸我所有。”
次日,袁紹盡起大軍四十萬,在歷城北擺下陣勢。
黃勝也率領全軍出城,排好方陣。
衛奐道:“自跟隨主公以來,今天這場戰是場面最大的一次,袁紹兵馬十倍于我軍,主公為何還胸有成竹?”
黃勝道:“這兩天刮的是東南風,早上袁紹軍向陽,我軍背光,已占地利,袁軍雖眾,卻參差不齊,其中有公孫贊舊部和黑山軍,我軍裝備遠勝彼軍,平時的體力和意志訓練更是讓他們能以一當十。”
衛奐道:“不知道為什么,只要和主公在一起,我覺得勝利總是屬于我們。”
黃勝道:“兩軍對陣,誰也不敢說有十成的勝算,但是,一定要有必勝的信念。”
衛奐道:“我明白了。”
袁紹看到黃勝全軍出城,青州軍隊整齊劃一,武器鎧甲鮮艷,個個重裝配備,袁紹道:“黃勝軍隊果然是天下少有的精銳,如此裝備,天下諸候,恐怕沒人能配備得起,青州之富奢,可見一斑。”
袁紹一聲令下:“開始列陣。”
頓時,大軍浮動,袁紹將前軍列成十個方陣,刀盾兵排前,長槍兵居中,弓箭手在后,大將高覽督軍;文丑、淳于瓊各領兩萬騎兵護住兩翼,袁譚領五萬步兵護住中軍,后軍大營留張郃領五萬人馬看守。
黃勝也在前軍布了五個方陣,前排陌刀兵,后排強弩手,張遼負責前軍的督戰;左翼四千重騎和三千強弩手,趙云統領騎兵,太史慈統領弩手;中軍留一千騎兵,由呂布統領,并帶副將顏良、武安國、管承、管亥,這隊人馬,看著像黃勝留在身邊的主力護衛,其實,這是黃勝暗伏的一隊攻擊主力;右翼有兩個小方陣,由臧洪負責統領,典韋領五百精銳在右翼,這五百人,個個身穿步人甲,配備唐刀和三棱軍刺,平時都是作為黃勝中軍護衛的,典韋很是不愿意讓這些精銳離黃勝太遠,但黃勝軍令如此,也是沒法,現在,黃勝身邊僅有衛奐統領的百人護衛。
袁紹看了黃勝的陣形,對己方的陣形又作了一些調整,袁紹覺得黃勝左翼是主力,右翼薄弱,機動力不足;于是將全部騎兵調往己方右翼,以抵御黃勝的重騎兵,又調了兩個方陣作為左翼防御。
黃勝看了袁紹大軍的調動,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衛奐看在眼里,問:“主公覺得,袁紹布軍有何問題?”
黃勝道:“袁紹兵馬數量占絕對優勢,如今,卻采取防守的陣勢,說明他心中有怯意,主帥如此,軍魂已喪失幾分,我看到了袁軍的敗勢。”
衛奐道:“我覺得,我軍中軍太過薄弱,要是袁紹全力突擊我中軍,豈不是很危險?”衛奐經過幾年的軍事課程訓練,已經有了一定的戰略和戰術眼光。
黃勝道:“為將者,要知已知彼,審時度勢,從袁紹的陣形可以看出,他意不在我中軍,還有,袁紹用兵,并不喜歡用奇和冒險,所以,我中軍雖然空虛,卻安然無恙。”
衛奐點頭道:“我明白了。”
這時,袁紹帶幾十重騎從中軍緩緩出列來到陣前,并派人來向黃勝要求上前答話。
黃勝便帶顏良領十余騎來到陣前。
袁紹對黃勝道:“任孝,別來無恙?”
黃勝道:“本初,我本想請你到城中飲酒,可是你帶來的人實在太多了。”
袁紹道:“黃任孝,我意在中原,出兵青州,實屬無奈,任孝若能歸降于我,我必以國士之禮相待。”
黃勝道:“本初對青州志在必得么?”
袁紹道:“任孝別忘了,這青州乃是我送與你的。”
黃勝道:“我只知道,青州刺史之位,是子源讓給我的,子源有恩于我,本初欲殺子源,所以,我與你之間已無瓜葛。”
袁紹道:“我大軍所到之處,張燕歸降,公孫贊授首,北方已全歸我所有,任孝想憑這點兵馬抵擋我幾十萬大軍,是小瞧我,還是太過自信?”
黃勝道:“兵貴于精而不在于眾,再說了,我多年經營的地方,怎能供手相讓于他人。”
袁紹臉色一沉,道:“那只能血流成河了。”說完,撥馬回了本陣。
黃勝也回了中軍,對呂布道:“奉先,你到前陣向敵將叫陣,看有沒有人應戰。”
呂布胸中頓時升起一股熱血,興奮地應道:“未將尊命。”說完,策馬而出,立于陣前。
呂布騎著赤兔馬,身穿金鎖獸面鎧,手提畫戟,向袁軍大陣一指,道:“我乃青州刺史麾下呂布,誰敢上來與我一戰?”呂布此時顯得有些低調,已不像以往那樣不可一世。
袁軍將領聽說來的是呂布,頓時有不少人心生怯意。
袁紹自然知道呂布勇猛,見已方大將都不敢向前,擔心士氣受挫,便令人叫文丑前來應戰。
文丑來到袁紹身邊,道:“主公看我斬了呂布這斯。”
袁紹道:“呂布之勇,天下聞名,文將軍要小心應戰。”
文丑道:“要是無名之輩,我還看不上眼。”說完,縱馬來到陣前。
文丑提刀遙指呂布道:“弒主之臣,安敢在此狂妄。”
要是以往,聽到這樣的話,呂布早就怒不可揭,而現在,卻是面無表情,指著文丑道:“報上名來,呂布不想殺無名之輩。”
文丑道:“我乃文丑是也,呂布,拿命來!”說完,提刀向呂布殺來。
呂布也策馬向前。
兩馬一近,雙方便戰在一起,文丑刀法沉重,力道剛猛;呂布戟法多變,速度與力量兼備,如今的呂布,更是比以前多了一份沉穩。
二人在場上殺得天昏地暗,難分難解,兩軍將士看得氣血翻騰。
五十回合下來,文丑漸漸落于下風,呂布卻越戰越勇,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個戰神呂溫候的時候。
又戰十合,文丑已經是毫無還手之力,高覽看在眼里,心急如焚,要是文丑就這樣折在這里,對已方是十分不利的,于是,顧不上面子問題,策馬便上前與文丑雙戰呂布,有了高覽的加入,文丑頓時感到壓力一松,而呂布卻是戟法不亂,氣力沉穩。
高覽的原意是救下文丑,可不是要上來合戰贏呂布,見文丑緩過氣來,便說:“文將軍且退。”
文丑只好抽身而退,高覽也虛晃一槍,策馬回了本陣。
呂布也不追趕,繼續執戟指著袁軍大陣,傲然地道:“還有誰敢來戰?”
袁軍大將見文丑和高覽都不是對手,哪里還有人敢去送死。
呂布叫陣一會,見無人應戰,道:“河北之大,竟無一勇士么?”
高覽大聲道:“呂布,快回本陣領兵對決,休要在此呈匹夫之勇。”
呂布不削地道:“哼!斗將不行,斗陣更不會怕你。”說完撥馬回了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