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聲稱諸葛亮之才遠勝自己。
求賢若渴的劉備,自然是欣喜萬分,于是,劉備帶上好禮,前往臥龍崗求見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劉備才見到了諸葛亮。
經過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之后,諸葛亮應劉備之約,出山相助。
如今的劉備,比之另一個時空的他要好很多,畢竟,劉備已經占領了南鄉郡一郡之地,雖然是個貧窮的小郡,但是比新野彈丸之地不知道要強多少倍,更何況,徐庶此時并沒有離開劉備,這樣,劉備就同時得到了諸葛亮和徐庶的輔佐。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后世雖然有很多爭議,但是治政能力卻是眾所周知的出類拔萃。
諸葛亮對黃勝的治政方法十分推崇,黃勝很多超然的想法令諸葛亮非常向往。
于是,諸葛亮向劉備建議,派人去青州學習各種技能,用以培養出各方面的人才,劉備當即采納了諸葛亮的建議。
劉備問諸葛亮:“我若用黃勝的方法招收流民,或者減輕賦稅,吸引百姓前來南鄉,以充實人口,如何?”
諸葛亮道:“不可,黃勝那時候正值天下大亂,百姓食不果腹,如今,不管是荊州,益州,中原和揚州,在其統治者的治理下,百姓已經是豐衣足食,就算有更好的地方,他們也不會輕易離開故土,眼下,只有戰亂一起,才有百姓為逃避戰亂而遷移他處。”
劉備道:“如今,天下之勢,曹操占領中原,實力強大,孫策穩踞江東,極之難圖,我軍在此四戰之地,缺兵少糧,該如何發展?”
諸葛亮道:“先占荊州,再取益州。”
劉備道:“劉表和劉璋,與我同為漢室宗親,我怎能奪其基業?”
諸葛亮道:“我觀劉表氣色,劉景升將不久于人世,那時,就是上天將荊州送與將軍的時候。”
劉備道:“只是,劉表若不在,荊州軍政大權必被蔡瑁獨攬,蔡瑁一向與我不和,以我軍目前的實力,恐怕非蔡瑁敵手。”
諸葛亮道:“主公可事先結好荊州蒯家,在荊州,實力能與蔡家抗衡的,唯有蒯家,若得蒯家相助,在荊州就可以與蔡家平分秋色。”
劉備又問:“軍師覺得,眼下,哪兩方諸侯最有可能交戰?”
諸葛亮道:“黃勝新得三州之地,兩三年之內不會動兵,孫策正在攻打夷州和交州的山越,無暇窺視中土,劉璋和劉表一樣,都是坐堂之客,無心于天下,眼下,唯有曹操,才最有可能動兵。”
劉備問:“曹操若是出兵,目標又將是何處?”
諸葛亮道:“黃勝占領了并州,占得地利,又有黃河之隔,青徐州又有黃勝的精兵強將駐守,曹操必定不會選擇先與黃勝交戰,孫策與黃勝互為聯盟,曹操也不會揮兵江東。”
劉備驚問道:“如此說來,曹操會先向荊州動兵?”
諸葛亮道:“不是。”
劉備聽說曹操不來荊州,心中松了一口氣,又問:“難道曹操會引兵向西?”
諸葛亮道:“我料,曹操極有可能出兵西涼。”
劉備道:“西涼乃貧寒之地,遠不如荊州富裕,曹操為何舍近而求遠?棄富而取貧呢?”
諸葛亮道:“荊州乃是四戰之地,曹操就算盡得荊州之地,他防守起來也是倍感吃力,畢竟,它的后方還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對手,在荊州留兵多,則后方空虛,留兵少,則不足以堅守,而西涼一帶就不一樣了,曹操可以用懷柔政策結好異族,而且得了雍涼之后,又可以窺視漢中,所以,曹操出兵西涼,才是獲益最大的,不過,曹操出兵西涼,也不會重兵出擊,因為條件不允許,我估計他只派手下一兩個能力出眾的大將領兵而去,伺機而動。”
劉備道:“軍師覺得,黃勝和曹操,誰會是將來的中原霸主?”
諸葛亮道:“以兩人的實力來看,現在還難以斷定,不過,黃勝的經濟實力要比曹操強,如果以打賭的方式押哪一方贏的話,我倒是比較看好黃勝。”
劉備對黃勝可沒有什么好感,想當初他對自己背棄盟約,才讓他失去了徐州,但是劉備對黃勝同樣是十分忌憚,因為劉備打不過曹操,而曹操又打不過黃勝,那劉備對黃勝就更加的沒有把握。
劉備道:“我倒希望,曹操和黃勝不要那么快分出勝負,這樣我軍才有足夠的時間發展,如若不然,不管是曹操還是黃勝贏了,我們都沒有力量與他抗衡。”
諸葛亮道:“沒錯,主公眼下當派人前往東吳,先結好孫策,以免到時我軍剛得荊州,孫策又引兵來犯,我軍將會疲于應付,孫策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基本上已經平定了交州和夷州,實力不容小視。”
劉備道:“好,我即刻派人前往東吳。”
諸葛亮道:“亮,愿前往東吳!”
劉備道:“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與軍師商量,軍師怎能離我左右!”
諸葛亮道:“有元直在,主公大可放心。”
劉備也知道諸葛亮是出使東吳的最佳人選,只好答應讓諸葛亮前往。
幾日后,諸葛亮來到了東吳。
孫策得知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來東吳,便問手下眾人道:“諸位覺得,諸葛亮此來所謂何事?”
張纮道:“劉備此人,素有大志,而主公與劉備從未有過交往,如今,派使者前來,應該是想來結好主公。”
孫策道:“先見一見諸葛亮再說。”
諸葛亮入見到孫策,參拜道:“南陽諸葛亮,參見孫將軍。”
孫策道:“孔明先生,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到東吳來,有何指教?”
諸葛亮道:“不敢當,我代我主劉玄德,給孫將軍帶來一點薄禮,望將軍笑納。”
孫策道:“我與劉玄德,未曾有過交集,如今卻給我送來好禮,我不勝感激,但不知,玄德是否有事相求?”
諸葛亮道:“我主向來仰慕將軍,獻上薄禮,只是想表達仰慕之情,并無他意。”
孫策道:“如此,先生代我多謝玄德公。”
孫策又道:“我素知劉玄德乃世之人杰,如今,為何屈身于劉表?”
諸葛亮道:“劉景升與我主同為漢室宗親,共扶宗室,也是人之常情。。”
張纮道:“孔明先生,我聞先生常以管樂自比,以先生之才,為何投身于劉玄德,劉玄德目前,只有一郡之地,兵不過一萬,將不過數人,眼下身處四戰之地,又是寄人籬下,先生不覺得前途一片渺茫嗎?”
諸葛亮道:“我主宅心仁厚,愛民如子,又是漢室正統,我輔佐之,并無不妥之處,更何況,我主之志,非等閑可知也。”
魯肅道:“孔明先生,劉玄德莫非有取南陽之意?”
諸葛亮道:“南陽乃是荊州北面屏障,我主早晚要取之。”
魯肅道:“南陽有曹軍大將夏侯淵重兵鎮守,玄德取之恐怕不易呀!”
諸葛亮道:“子敬放心,我主自有辦法取之。”
孫策突然道:“我若出兵荊州,孔明先生覺得,我是否有能力拿下荊州?”
諸葛亮道:“荊州有兵甲二十余萬,戰船數千艘,占有長江上游之地利,孫將軍新得夷州,交州,人心未穩,又要留兵防備曹操豫州之兵,如若出兵荊州,恐怕毫無勝算。”
孫策道:“劉表黯弱之人,不懂軍事,縱有兵馬,也不會利用。”
諸葛亮道:“蔡瑁精通水戰,黃祖、文聘等,都是江南名將,劉表雖不會用兵,確會用人,孫將軍覺得,我說的是否屬實?”
孫策一時無語。
諸葛亮又道:“若是我主占了南陽,將軍不妨出兵豫州,我主再出兵響應,將軍再叫黃勝出徐州之兵響應,屆時,豫州在孫將軍與黃勝和我主的三面圍攻之下,必能攻克。”
孫策沉思了一會兒,道:“好。到時候就有勞玄德公了。”
諸葛亮告退之后,孫策問周瑜道:“公謹覺得,諸葛亮之策如何?”
周瑜道:“劉備乃世之梟雄,豈會在意區區一個南陽?他真正的意圖是整個荊州,劉備派諸葛亮來的意圖,未曾表明,劉備絕對不會做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他圖南陽,東吳與南陽之間隔有江夏,所以,我們根本就幫不上什么忙,如今,劉備先與伯符交好,就是怕取得了荊州之后,伯符會趁他立足未穩,去攻打荊州。”
孫策驚問道:“嗯,公謹此言不無道理,不過,以劉備目前的實力,想拿下荊州,應該不可能吧?”
周瑜道:“以劉備目前的實力,當然不可能,但是,我觀劉表,將不久于人世,那時,就是劉備起事之時。”
孫策道:“如此說來,我還不能與劉備結盟。”
周瑜道:“不,伯符正好利用劉備擋住夏侯淵,使其不得南進,不然,讓曹操占了荊州北部,將對我軍更加不利。”
孫策點了點頭。
周瑜又道:“若是荊州有變故,伯符就從交州發兵,迅速占領荊州以南的長沙,桂陽,零陵等郡。”
孫策道:“好,荊州乃是我勢在必得之地,決不能落入劉備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