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籠罩著麥田,遠處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隱約可聞,鄰村已經在收早熟品種。父親讓我停下,指著霧中某處,說道:“那里...看見了嗎?“
我瞇起眼睛,發現他指的那幾株麥子,穗部覆蓋著灰白色霉層,像撒了一層極細的骨灰。
“霉病?“我心頭一緊,“可是,我們做了防護...“
“兩種霉。普通...赤霉病...加新...穎枯病。““父親喘著氣說,掰開一個麥穗,“看...穗軸...黑線。“
我俯身查看,在穗軸內部發現蛛絲般的黑色菌絲。
趙雨晴上周剛做過全面檢測,所有指標都正常。
父親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不像病人:“不能收...再等...十天。“
“十天?“我失聲叫道,“天氣預報說,五天后有持續降雨!“村民們都等著收割,李叔家的收割機都預約到下周。
父親的眼神,變得異常清明:“寧可...誤收...不搶收。“
我正要反駁,身后傳來程桐的驚呼:“爺爺!你的手帕!“
鮮紅的血,正從父親指縫間滲出來。我一把抱起他沖向三輪車,他輕得像個空麥殼,還在掙扎著指向麥田:“標記...病株...GPS...“
趙雨晴趕到衛生院時,父親已經輸上氧氣。她看完我帶來的麥穗樣本,臉色頓時變了:“程大哥,這確實是穎枯病和赤霉病的復合感染!我們前天采樣時,明明沒有問題...“
“我爸說至少等十天。“我苦笑著搖頭,“村民肯定不會同意。“
“我這就回實驗室,做病原分析。“趙雨晴咬著嘴唇,匆匆起身,“程大哥,如果程叔叔的判斷準確,這意味著...“
“意味著現在收割的話,半個月后糧倉里全是霉變的麥子。“我望向病床上昏睡的父親,他灰白的頭發在枕頭上散開,像曬干的麥秸。
村委會里,吵得像炸了鍋。李叔拍著桌子,大聲嚷嚷:“都黃透了,還等啥?下雨泡了誰負責?“
幾個年輕人大聲附和,老一輩的蹲在墻角悶頭抽煙。
“各位叔叔,大伯。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可是,現在的情況……“
“老程頭自己都躺醫院了!“李叔打斷我,冷笑道,“再說,他那套土法子能比機器檢測準?“
我正要反駁,手機響起。
趙雨晴發來的顯微照片,麥粒內部布滿黑色菌絲,像被墨水浸透的棉絮。
“電鏡確認雙霉感染,“她留言道,“正在測試防治方案,爭取48小時。“
我深吸一口氣,說道:“這樣,給我三天。拿不出解決方案,我自掏腰包補償大家損失。“
人群終于散去后,我癱坐在長凳上。手機又震,是那個周總:“程先生,聽說貴處麥田遇災?我們可提供特效殺菌劑,只要簽了協議...“
趁火打劫?我直接按了關機鍵。
暮色漸濃,遠處麥浪翻滾的聲音變得刺耳,像是無數細小的嘲笑。
深夜的實驗室,亮如白晝。趙雨晴眼睛通紅地盯著離心機,實驗臺上攤著父親的筆記本和一堆傳統藥材。
“還是不行,“她抓亂頭發,“化學藥劑會殘留,生物制劑起效太慢...“她盯著父親筆記上的某處,“程大哥,這個柳樹皮發酵液配方,程叔叔寫要'日曬夜露'七天?“
我點點頭:“老法子,都講究這個。“
“光敏感物質!“她猛地跳起來,“紫外線催化反應!“她旋風般沖進無菌室,差點撞翻培養箱。
天亮時分,趙雨晴舉著試管沖出實驗室,晃著試管里琥珀色的液體,喊道:“成功了!柳樹皮提取物經UV處理后,抑制率從32%提升到89%!完全無毒!“
我們連夜配制的“強化版柳樹皮防護劑“,在麥田里噴出一道彩虹。
張教授帶著學生用無人機監測噴灑效果,
第三天傍晚,趙雨晴拿著檢測報告,沖進院子:“菌絲萎縮了!新麥粒完全健康!“她激動地轉了個圈,“程叔叔的'等十天'理論完全正確,未成熟麥粒的蠟質層,會自然增厚抵抗病菌!“
這個消息像,風一樣傳遍全村。走進病房時,發現父親床頭堆滿了鄉親們送來的雞蛋、水果。他靠坐在床頭,正用顫抖的手在日歷上畫圈,那是他計算的收割日。
“爸,神了!“我握住他的手,“您怎么提前半個月就知道會有雙霉病?“
父親指了指窗外飛舞的柳絮,說道:“看...比往年...多。“又指向床頭柜上的野菜,“苦荬菜...開花...早。“
這些看似無關的現象,在他幾十年的記錄本里,都是霉病爆發的先兆。
“周老板...又來了?“
“您怎么知道?“
“猜的。“他目光轉向窗外,說道,“以前...也有人...要買你爺爺的...麥種。“
“爸,我拒絕了。“我輕聲說,“我在想...也許我們可以...“
父親劇烈咳嗽起來,監護儀發出刺耳的警報。醫護人員沖進來時,他死死攥著我的手,眼睛卻盯著床頭那束新采的麥穗。
“大面積肺感染!“醫生大喊,“家屬出去等!“
走廊長椅上,我機械地翻著父親的筆記。
收割日,比父親預計的提前了兩天。連綿的陰雨終于結束,陽光灼烤著大地。我推著輪椅上的父親來到田埂時,全村人都靜默地站著。聯合收割機裝飾著紅綢帶,像頭蓄勢待發的巨獸。
“程老,“張教授恭敬地遞上鐮刀,“請您開鐮。“
父親搖搖頭,把鐮刀交給程桐。小女孩緊張地看向我,我點點頭。在眾人的注視下,程桐走到田邊,學著父親教她的樣子,割下第一把麥穗。
“給爺爺!“她跑回來,高舉的麥穗在陽光下金燦燦的。就在父親伸手接過的瞬間,幾根麥芒突然自發纏繞住程桐的手腕,形成天然的手環。人群發出驚嘆。
父親笑了,把麥穗貼近胸口,輕聲說:“好...麥子...知道...報恩。“
收割機轟鳴著開進麥田。與此同時,一輛印著農業集團logo的轎車悄悄停在了村口。周總下車時,正看見村民們把第一袋“桐麥“過磅,電子屏顯示畝產比預估高出15%。
“程先生,“他走過來低聲道賀,笑道,“我們愿意把報價提高到八百萬。“
我望向遠處的父親。他坐在輪椅上,被孩子們圍著,正用麥稈編蟈蟈籠。陽光給他鍍上一層金邊,像是從麥穗上借來的光芒。
“周總,“我轉向這位精明的商人,問道,“您知道為什么'桐麥'能在雙霉病中存活嗎?“
他不明所以地搖頭。
“因為它記得。“我抓起一把麥粒,任其從指縫流下,說道,“記得每一場干旱,冰雹和病害。這些記憶寫在基因里,比任何專利都珍貴。“
周總還想說什么,吳處長的車駛入了打谷場。他大步走來握住我的手,興高采烈道:“程先生,部里決定把'桐麥'列入國家種子庫!“人群爆發出歡呼,周總尷尬地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