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臺城內,空氣清新,陽光明媚,四位輔政大臣齊聚尚書臺,商議北伐的事情。
“皇上已經批準北伐的事情了,詔令我們確定北伐的具體事議。”庾冰首先說話。
“我建議由庾翼將軍任征北將軍,擔任主帥,統籌指揮整個北伐事誼,從武昌出兵,具體指揮中路北伐,褚霓和謝萬分別任安東、安西將軍,分別從臨淮、荊州出兵,從東西兩面協助北伐。”太尉郗鑒說道。
“哪糧草由誰負責。”司馬昱問道。
“糧草乃北伐之根本,馬胡不得,我建議就由王爺您具體負責的好。”中書令劉惔笑著說道。
“既然朝廷需要,本王愿意效力。”司馬昱笑著應了下來。
“既然諸位沒有什么異議,那我就擬旨了。”庾冰笑著說。
其他三個人都搖了搖頭,表示沒有異議。
庾冰便開始擬旨。
司馬昱首先開了口。
“對于本次北伐,本王想推薦一個人。”
“奧,”庾冰警覺了起來。
“王爺想推薦誰?”
“本王想推薦桓溫擔任到謝萬軍中任參軍,參與北伐。”司馬昱緩緩的說道。
“桓溫?”庾冰滿臉疑慮。
“桓溫并無從軍經驗,你為何要推薦他呢?”。
“桓溫忠貞愛國、血氣方剛,正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現在讓他參與北伐,正好歷練歷練,以備將來有大用。”司馬昱說道。
“恩,桓溫之才,朝野皆知,我已經向郗太尉推薦他去中軍擔任參軍去了。”庾冰說道。
“啊,到中軍到參軍?”司馬昱沒有想到庾冰也會推薦桓溫,一時不知所措。
“中軍是北伐的主力,讓一個沒有從軍經驗的人到中軍去,是不是有點太危險。”司馬昱實在不知道如何反駁庾冰,便胡亂找了個借口。
“哪依王爺之意,把桓溫放在哪里合適呢?”郗太尉來了興趣,便打趣的說道。
“西軍,謝萬謝將軍哪里。”司馬昱堅定的說。
昨天謝安已經暗示司馬昱已經全明白了,現在看來,庾冰是想讓桓溫到庾翼的軍隊去,然后再借機殺了他,謝安啊謝安,果然是人中龍鳳啊,司馬昱不免更加佩服謝安了。
“桓大人既然血氣方剛,怎么可能會貪生怕死呢,到中軍去,其不是可以更好的歷練他,讓他建立功名嘛?”庾冰提高了嗓門,大聲的說道。
“哈哈哈哈,你們都要爭了,桓溫已經被人調走了。”郗鑒笑道。
“什么?”司馬昱和庾冰同時叫了起來。
“前些日子褚霓將軍來信,想征調桓溫到豫章軍中擔任前鋒小督,我已經同意了。”
司馬昱一聽是到了褚霓軍中,便放下心來。
“此次北伐,統帥是庾翼,軍中諸將的調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問問庾將軍啊。”庾冰感覺自己被刷了,非常氣憤。
郗鑒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
“褚將軍征調桓溫的時候,庾翼還沒有成為統帥呢。再說褚將軍是調他到豫章,擔任他的幕僚,庾將軍似乎也管不大著啊。”
“朝中官吏的調令應該由吏部發出,吏部屬于尚書臺管轄,需要尚書臺核發,本相執掌尚書臺,為何沒有看到這份調令呢。”庾冰還是很氣憤。
“桓溫是二千石以下的小官,由吏部發出調令后,由尚書令簽核即可,二千石以上的官才會呈報丞相,需要丞相核發啊。”中書令劉惔見氣憤有些尷尬,但半開玩笑著說道。
庾冰還想要繼續爭辯,郗鑒走了過來。
“褚霓乃當今后上的國丈,雖然依然是豫章太守,但先帝喪期過后,皇帝肯定會加封,現在褚霓將軍只是調了一個小小的內史,我們就橫加阻攔的話,恐怕今后很難再同朝為官啊。”
庾冰一時語塞,但是卻又不甘心就這樣被耍,所以還是想反駁,正欲開口說話之時,司馬昱也過來勸庾冰。
“桓溫只是一個兩千石以下的小吏,這樣的官吏朝中有的是,丞相若是想征用,盡管調用就是,桓溫是褚將軍所看中的人,丞相又何必跟褚將軍過不去呢。”
庾冰一看這架勢,已知道再把桓溫調出來不可能,若再繼續爭辯下去,恐怕會孤獨自己,于自己更加不利,便順水推舟的說道:
“桓溫有勇有謀,膽識過人,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本相本想讓他到中軍吾弟處好生歷練一下,以備將來大用,沒想到據然也是褚將軍常識之人,即然褚將軍已經將他調到豫章,本相也不便多言,只是希望褚將軍能夠好生培養,讓桓溫能夠早日為朝廷效力。”
眾人見庾冰已經服軟,也就就樂呵呵的夸贊庾冰真乃宰相之肚量,庾冰聽了心里酸酸的,但也沒有其他辦法。
“諸位大人對北伐之事,還有什么其他要商議的事情嘛。”郗鑒問道。
“本王有事,雖然說由本王負責籌措糧草,但本王看了一下度支部的賬目,目前國庫里只剩下三萬貫錢,不足以支付北伐的軍餉啊。”司馬昱首先說道。
度支部就是后來的戶部,主要負責國家稅賦的征收與財政的支出。
“當時祖將軍北伐之時,是自行募兵,自籌軍餉。”郗鑒說道。
“當時晉室剛剛東渡,朝野不穩,法令制度并不完備,祖將軍執意北伐,元帝沒有辦法,才會授予祖將軍自行募兵自籌軍餉的權力。”庾冰說道。
“祖將軍忠君愛國,胸懷天下,以心為公,讓他自幕兵馬糧草自是沒有問題,但現在朝廷承平已久,若再由各位將軍自籌兵馬糧草的話,難免會有擁兵自重之徒啊。”司馬昱分析道。
“但國庫拿不出錢來,北伐在即,必須得想個辦法啊。”郗鑒說道。
“恐怕只能是增征賦稅了。”庾冰說道。
“賦稅已經很重了。”劉惔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自晉室東渡以來,大批官員跟隨南渡,朝廷的財政支出驟增,雖然南方相對穩定,戰亂不多,但人口相對較少,要承擔如此重的財政負擔,只得屢屢增派稅賦,增派到現在,稅賦已達九十多種了,實在是沒實再增了。”
“可不增派賦稅,國庫又沒有錢,我們這個仗,還打不打?”庾冰一攤手,生氣的說道。
“仗還是要打,但賦稅,也不能增。”司馬昱說道。
“奧,王爺可有何秒計?”郗鑒看著司馬昱問道。
“百姓賦稅過重,若繼續攤派,或會逼反百姓,所以增派賦稅萬萬不可。自東渡以來,士族大家世受皇恩,受惠最多,受利也最多,現在國家有難,要收復中原,或可向他們募集資金。”
“朝廷的財政用度已經有很多是士族所貢養,若連行軍打仗都要士族出錢的話,恐怕士族不能接受啊,王爺害怕逼反百姓,難道就不怕逼反士族嘛?”庾冰冷冷的說道。
“丞相不要急,我話還沒有說完呢。”司馬昱也笑了起來。
“朝廷雖然沒有錢,但卻有土地,有資源,有權力,若是能拿土地或權力來置換士族手中的錢財,用以支付出征的糧草費用,不知諸位同撩以為如何。”
“即便如此,也于是無補”郗鑒搖了搖頭。
“行軍打仗是一個耗費巨大的事情,軍隊出征后,后面的糧草運輸必須即時,一但斷糧,士兵就有可能嘩變,當年漢武帝打匈奴、遠征樓蘭,都是征用全國一半的民夫和馬匹,才保障了遠征的順利朝廷。”郗鑒繼續說道。
“漢武帝遠征,打的是塞外,塞外千里茫茫無人煙,人地兩生,只能依靠后續補給,但我們現在出征,打的是中原,中原乃膏腴之地,又是我朝故土舊民,當地百姓苦盼王師北征久矣,所以本王以為,只要能夠湊足出征的費用就可以了,至于出征以后的事情嘛,可以充分授權各路將領,讓他們便宜行事。”說完,司馬昱顯得頗為自信。
“恩,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劉惔在一旁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這樣一來,朝廷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充分授權各路將領,也可以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能力,讓他們不受章法約束,自由發揮,或許可以會打的最好。”郗鑒也頗為贊同。
庾冰想了一下,雖然出一些錢財,但能得到一部分土地,對自己也沒有什么壞處,并也同意了司馬昱的建立,劉惔見所有人都沒有什么異議,但將剛才所議擬好奏章,交給傳事太監,傳事太監又快步跑到太極殿外,將奏章交給冉約,冉約再將奏章替給正在守孝的司馬岳,司馬看過以后,也不搭話,讓冉約取出玉璽,蓋上章后,再將奏章交還冉約,冉約將奏章送給傳事太監,傳事太監將奏章送到尚書臺,尚書令何充正在哪里等候,接過奏章,按照奏章的內容寫成正式的文書,交給丞相庾冰,庾冰看過之后,取出大印,蓋上公章,再交由傳驛兵向下傳達。
至此,北伐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