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至七月二十八日)
我們中學的物理競賽班歷來有一個傳統,就是請高三獲得一等獎及以上獎項的退役選手來為高一高二物理競賽的學弟學妹們介紹競賽的經驗。
然而有一屆學長在跟我們介紹競賽經驗的時候,就帶了一架紙飛機。當時這位學長講了什么,我們都不大記得了,但是對于紙飛機這玩意兒卻記憶猶新。
在無聊的競賽停課生活中,終于有人帶著滿腦子折紙飛機的念頭,盯上了他打完草稿后廢棄的那一摞摞草稿紙。
于是紙飛機開始在競賽教室里漫天飛舞。
我們可是不敢當著競賽教練的面兒飛,所以我們在“瘋狂”了一波之后就把所有紙飛機藏在空調背后與教室角落形成的狹小空間里。
當競賽教練發現藏在空調背后角落里的那一堆紙飛機的時候,竟也不惱,只是皺了皺眉:“各自把各自制造的東西撿好,不然我全扔了!你們無聊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們放松一下就行了!”
我們開始用紙飛機攻擊某個目標,比如集火攻擊某人。
被集火的那人也是奇怪,坐在位置上一動不動,不一會兒,他周圍便鋪滿了紙飛機。
我們的紙飛機終于消耗完了。
他似乎等的就是這個時候。只見他將他周圍的紙飛機一個、一個地撿起來,揉成紙團,再將紙團一個、一個地整齊地擺在窗臺上。
我們便笑著指著窗臺上的那一排紙團:“看!那是他下的蛋!一顆、兩顆、三顆……”
于是競賽教室里就開始了“百團大戰”。
終于在某次,競賽教練在“百團大戰”時恰巧推門而入,他發現滿地都是垃圾。
于是我們的“百團”全部進了垃圾桶。
我們開始思考,紙飛機輕飄飄的威力不大,紙團會被認為是垃圾,那么戰爭該如何進化呢?
終于有人想到了一個好法子。
我們將草稿紙卷起來,成為一根細長的圓柱體,再用膠布封起來。
這下好了,“紙棒”,長得挺規則的,跟筆神似,總該不會被看作是垃圾了吧?
于是,競賽教室里“紙棒”滿天飛。
戰爭總是會進化的。偶然的一個機會,競賽教室里多了幾捆橡皮筋。
于是我們用橡皮筋來彈射“紙棒”和“紙彈”。
戰爭繼續進化。
我們開始用筆記本上那條鎖住本子扉頁的長長的彈性繩當作“弓”,把“紙棒”當成“箭”。
彎弓,射箭!
此時已經是初夏了,跟我們同一屆的高考同學們都已經補完課走了。
暖風徐來,吹得門外那棵皂角樹一陣搖曳。蟬,也開始叫起了夏天。
我們嫌蟬是在太吵了,而那蟬又明目張膽地趴在我們看不見但又夠不著的樹枝上囂張地叫著,是在是讓人氣不過。
于是我們決心用橡皮筋加上“紙彈”去打蟬。
我和某人拿起橡皮筋和帶有彈性繩的筆記本,在確認了競賽教練和其他學科競賽的教練們已經在樓底下羽毛球場上打著羽毛球后,這才一起偷偷摸摸地溜出競賽教室。
我們循著蟬鳴望去,很快就發現了樹上有好幾只蟬。
于是我們將橡皮筋彈性繩拉成一個不可思議的弧度,“紙彈”便“啪”地一聲快速射出。
那么一捧“紙彈”不一會兒就打完了,但可惜的是,我們卻一發未中。
我把剩下的幾發“紙彈”交給另一人,準備回競賽教室在準備一些“紙彈”。
但等我剛進競賽教室,就聽到從樓底下傳來一陣嘶吼:
“誰?誰TM在那里丟?還在丟!你TM 再給我丟一個試試?”
終于,落到地上的紙彈還是吸引到了隔壁化學競賽教練的注意。
我們只得垂頭喪氣地走下樓去,然后把紙彈一顆顆撿起來。
我們的競賽教練一眼就看出了掉在地上的這些“紙彈”是干嘛用的,于是偷偷地對跟我一起下來的那位同學說道:“你可以用水啊。”
一天之后,這位心智還有些稚嫩的同學,看著礦泉水瓶改裝而成的劣質水槍,把那幾只叫的震天響的蟬射走之后,終于滿意地笑了。
物理競賽班里的“戰爭進化”,我們確實是在不務正業。
但是不管是什么戰爭的進化,都是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完成的。
所以,誰又知道,我們在漫長的“戰爭進化史”中,刷了多少題,做了幾本書,又考了幾場模擬考試呢?
因為進入了暑假,正值放假,大家都在規劃者暑假該如何度過。
暑假之中自然是有很多物理競賽的補習班的。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補習班的簡介總會讓我們有每個補習班都值得參加的錯覺。‘
在暑假開始后,沒有在學期之內停課的同學都已經停了課,我們學校的分校的物理競賽的同學也跟他們一同搬進了競賽教室,這下子空曠的競賽教室一下子變得擁擠了不少。
幾個實力比較強的同學在暑假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提前離開去外省上課去了。
看著同學們一個個離開去補課,那種焦慮而又無聊的心情再次在留在競賽教室刷題的人只見彌漫開來。
競賽教練給每一個人暑假要參加的補習班都做了一個匯總,發現每個人的規劃基本都不一樣。
有的同學用補習班把暑假塞得滿滿當當的,而有的人選擇只跟隨大部隊去八月中下旬的實驗培訓和八月末外國學校的刷題班。
其實到了這個節骨眼兒上了,早就沒有什么培訓班了,都是需要刷題班了。
而至于我暑假的安排,是選擇和大部隊一起的的兩個項目,外加一個質心的刷題班。
但是,質心的刷題班是從七月末八月初開始的!暑假開始到質心開營的這段時間可真是難熬!
特別是看著本該坐在我身邊刷題的同學們一個個坐火車坐飛機離開的時候,別提我心中有多么難過了。
于是我被鍛煉成了一根老油條。
每次競賽開始自習刷題的時間段的開頭我都是準時卡點到或是遲到幾秒鐘——我若是提前到達競賽教室,我都會被我自己驚訝到。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做難集,我成功地由一個苦苦尋找巧妙方法解決競賽問題的高中生,變成了用高等數學正面剛競賽題的“大學生”。
咳,當然,二維平面的傅里葉展開什么的我是不會去碰的。
難集是本好書。難集里面分析的問題大都偏向于與生活實際結合,比較符合我心意;難集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很容易上手,解析也很容易懂,這幾點比枯燥而有刻板的程書好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做完難集之后我的成績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了起來。
我學習物理競賽,更多的是喜歡物理,而不是純粹的競賽;我喜歡的是迎合自己的興趣,而不總是一味的挑戰自我。
所以我對能與生活實際掛鉤的物理模型和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與現象的物理方法格外上心。
故而我的競賽教練總是擔心我“墜入魔道”,落入萬丈深淵。
因為我們學校上一屆就有一個學長就因為格外地喜歡物理,把四大力學都看完了,但最后,他的分數距離實驗分數線還差了幾分,只能黯然退場。
但我終究沒有背棄自己學物理競賽的初衷,還是做了一些奇怪的研究……
我坐在位置上沉思——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呢?
對,夏天,熱啊!我們的同學喜歡用酒精噴霧在皮膚上降溫,那是不是可以算出酒精噴霧究竟可以降多少溫度呢?噴一下酒精又能涼快多久呢?
我在書中查閱了人體皮膚組織的熱導率、酒精熱導率、酒精汽化熱、酒精密度等數據,我假設忽略空氣對流及究竟與空氣之間的熱傳導,我假設血管因為血液流動而使血管恒溫,我建立起血管至皮膚表面因溫差而傳遞的熱功率與酒精汽化所需熱功率平衡的方程,我又列出酒精體積隨時間變化的微分方程,最后再假設酒精揮發速率與皮膚表面溫度呈線性關系。
將得到的幾個方程聯立,得到酒精厚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以及皮膚表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們因為皮膚表面溫度變化小兒假設酒精揮發速率與皮膚表面溫度呈線性關系,那么酒精揮發速率與皮膚表面溫度變化的方程的參數是多少呢?網上可沒有!
于是我開始親手做實驗。
我測得噴霧器的吸水管子孔徑一毫米,噴一下后,酒**柱在吸水管子中上升六厘米。我們假設擴散至表面之后,酒精均勻分布在一個半徑為三厘米的圓盤上。
然后我分別在教室外走廊邊上的滾燙的石磚上和教室里的桌子上做實驗,測得分別在二百九十九開爾文和二百九十二開爾文的環境溫度下,酒精“圓盤”揮發所需要的時間分別大約是十五秒和二十六秒。
回歸計算之后,我思考了一下,覺得這造成的誤差肯定會很大。
但我也只是在粗略地建立模型計算,不是嗎?
最后把所有的數值帶入,發現:酒精噴霧噴一下,之后皮膚表面溫度達到最低溫度時,只是降低了十的負四次方數量級的開爾文(攝氏度),酒精會大約在二十秒之后全部揮發掉。
最后計算的結果和我當初設想的差不多。
其實所謂“酒精物理降溫”壓根就等于沒有降溫,人感到涼爽也不過是神經的作用罷了。
無聊了那么久,我終于等到了出發去質心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