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二次元

內力靈力與魔法

道門一百八十問(五)

內力靈力與魔法 天行漠北 9110 2020-05-11 13:20:15

  91、問:能否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表達“修煉”一般有幾層境界(層次),各是什么?

  答:依一般的說法,道教修煉的層次是:

  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

  煉神還虛、

  煉虛合道。□

  92、問: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答:對于一般信眾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積德、濟物利人,存善念、舉善行,學習教儀、詠誦經典等(比如奉行“修德十益”:一與人為善、二愛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勸人為善、五救人危急、六興建大利、七舍財作福、八護持正法、九敬重師長、十愛惜物命)。煉氣之類的修行方式都需要有正統師承,一般人自己練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

  93、問:可以只通過現代的一些闡述性書籍了解道教嗎?

  答:當代的人多數是通過現代的一些闡述性書籍了解宗教,但這些書籍很多都已經是脫離了經典而根據作者自己的主觀意識和資料編撰而成的。如果真的有心深入研究道教,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文水平,能夠自己辨別字義詞義,才不容易被流行解釋所誤導。而且還要從各家經典處下手,互相參照互相引證,才可以得窺本源。沒有師承,沒有先行者將一代一代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傳授下來,單憑自己主觀臆解,很難理解內里的實際意義。□

  94、問:道教五術具體指什么?

  答:道教五術具體解釋如下:

  一、山

  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煉“肉體”與“精神”,以達到改變身心的一種學問。

  食餌——是利用補藥、酒及日常飲食以加強體力,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筑基——是利用參玄、靜坐法以控制精、氣、神,進而改進體質的一種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進而達到修心養性的一種方式。

  拳法——是以習練各種武術以增強體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種用以通靈修煉的法術,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鎮煞、趨吉避兇等等。

  總而言之,“山”就是利用靜坐、武學、食療等各種方法以培養圓滿人格的一種學問。

  二、醫

  所謂“醫”,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法,以達到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劑——是利用各種藥物制成散劑、丸劑來治療疾病和修煉的一種方術。

  針灸——針法和灸法和合稱,是利用人的脈胳、氣血循環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療疾病的方術。

  靈治——利用心靈意識(心理狀態)治療人疾病的一種方術。與現所謂的“心理治療”有些類似。

  總之,“醫”就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式,以治療人的疾病的一種方法。

  三、命

  所謂“命”,就是透過易理命數的方式來了解人生,以洞達自然法則,進而改變人“命”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數”、“子平推命”、“星平會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時間和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

  總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運,進而達到趨吉避兇,從而改善人類發展的的學問。

  四、相

  所謂“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風水)”等五種,以觀察存在于現象界形相的一種方術。

  印相——就是觀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運的方法。印在中國,以前是權力的憑證。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鋪的名稱,通過五格剖相,同時運用命理等結合來推斷吉兇發展的一種方法。

  人相——又分為面相與手相兩大類,通過觀察面、手部的紋線與氣色而了知人吉兇、病理的一種方法。

  家相——也就是陽宅的風水,以觀察其格局進行分析,來推斷人類居所吉兇的一種方術。

  墓相(風水)——也就是陰宅,以通過選地安葬祖先,而達到對后代子孫陰庇的一種方術。

  總之,“相”是對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作觀察,以達趨吉避兇的一種方法。

  五、卜

  所謂“卜”,它包括占卜、選吉、測局三種,其目的在于預測及處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種類又可分為“易斷”及“六壬神課”。

  占卜——所謂占卜,是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結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約而推斷吉兇的方法。

  選吉——主要著作以《奇門遁甲》為代表,通過布局、布斗、符咒等結合,處理事物發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運用于古代軍事。

  測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數》為代表,是通過十二運卦象之術,推算國家政治命運、氣數、歷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

  95、問:什么叫《道藏》?

  答:“藏”(音zang,去聲)的意思是“府庫”。《道藏》就是道教經籍的總集。道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各類經籍逐漸增多,陸續積累匯集而成。南北朝時即編有道教經籍目錄。唐以后,歷代皆曾編修《道藏》,至北宋,始鏤版刊行。□

  96、問:道教崇拜偶像嗎?

  答:正信的道教并沒有提倡崇拜偶像。提倡敬仰神明是為了讓我們記住神明修行濟世的風范事跡。關鍵崇尚的是那些為國為民的事跡和濟世利人的精神,而不是具體的神明。也可以說,道教里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義的化身。具象化表現是為了更好地讓當時文化低下的社會底層信眾所理解和接受。□

  97、問:道士可以結婚嗎?

  答: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發面須。基本上都住在宮觀里。

  正一派道士按傳統皆為不出家道士,可以結婚生兒育女,過家庭生活;可以食葷;除上殿誦經、作經懺法事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胡須,發式隨俗。俗稱“散居道士”。□

  98、問:道教與民間信仰為什么有些相似?

  答:道教在一直發展的過程中,一部分的東西被漢傳佛教所吸收借用,一部分東西被民間巫道和民間宗教所借用,尤其是興盛于清末的那些出于政治目的而產生的混淆三教的白蓮教、八卦教、***之類的民間宗教,更使人們對宗教界限產生極大的模糊。現在很多人對道教的誤解,都是源于這些“外道”與道教相混淆!□

  99、問:如何報考中國道教學院?

  答:中國道教學院不面向社會招生,只招正式道士。報考人員由所在道教宮觀或道教協會推薦,參加中國道教學院組織的考試,根據成績擇優錄取。□

  六、道教禁忌

  100、問:什么是“戊不朝真”?

  答:道教凡遇六戊不朝真,不燒香、不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日,這叫“明戊”。《抱樸子》云:“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誦經,不禁六戊,鐘鼓齊鳴,進表上章關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

  念皇經和拜靜斗的老修行,亦忌“暗戊”,口訣為:“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間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雞(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豬(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頭(丑日)重千斤”。□

  101、問:什么是“道不言壽”?

  答:修道之士,忌諱人們詢問其年齡,這是因為“道不言壽”的緣故。因為道教的思想基礎是悅生惡死,追求長生成仙,所以“道不言壽”。□

  102、問:齋醮道場法會禁忌。

  答: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圣又莊嚴。因此,醮壇的法器和活動等,自然也十分圣潔,并由此產生了諸多禁忌。壇場禁忌,總的精神就是:諸多穢不可入壇。也就是說,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吊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據《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儀?醮后諸忌第十三》,齋醮諸忌略有七條,即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此外,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等葷腥之物。

  道教在舉行宗教活動時,不僅要有清靜的醮壇,而且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凈之身。在行儀式之前,道士通常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所以沐浴須在密室中進行,而且忌用不潔之水。□

  103、問:供品禁忌。

  答: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奉獻于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于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

  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干凈,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

  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時鮮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香味強烈、色澤過于濃艷、帶刺的鮮花忌用于敬神;

  醮壇所用之燈,須用植物油燃點,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則會觸穢神靈;

  道門稱奉獻齋壇之水為七寶漿。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

  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且“寧供樹上吊的,不供地上種的”。常見的是供奉“四干四水”即四種干果(如棗子、桂圓、松子、核桃等)、四種水果(如蘋果、梨等)。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污穢之物。除此之外,食過之物、冬瓜、李子(不供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也都不能用于供神。

  另道教中還有“十供養”,是“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主要用于大型法會中供養上圣高真。□

  104、問:敬香禁忌。

  答:燒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種信仰行為。所謂敬香者不可不誠,其禁當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燒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燒香;忌雙香祀神,道教敬神以三支香為準;忌用右手捻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忌以口嚙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燒香忌回顧,要心神專一;忌用灶中火燃香。如果您想上香敬神,宮觀內都有“焚帛爐”,可了您心愿,大殿內一般是不允許燒香的。□

  105、問:道教服飾禁忌。

  答:道門內部具有濃郁的神圣氛圍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講究,都不能夠隨心所欲,我行我素。道教服飾禁忌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穢褻法服;忌法服不潔、形儀慢黷;忌衣服雜色;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忌法服借人;忌著法服入廁、產房等污穢場所等等。□

  106、問:修道者飲食禁忌有哪些?

  答:修道者忌食葷辛、腥、香、辣之物。因其不利于“凈心止念、屏絕嗜欲”故。

  葷辛,是氣味劇烈之蔬菜的統稱。通常說五辛或五葷,即蔥、蒜、韮、薤(音“謝”又名藠頭、小蒜)、胡荽(又名香荽、胡菜)五種。此五辛何以稱葷?因其氣上沖于腦可令頭暈,故稱為葷。《康熙字典》解釋為:葷,臭菜也,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五葷有刺激性氣味,對煉氣不利。念經時,這種污穢之氣容易沖神。呼出的氣味難聞,讓人反感。誘發欲念,容易陽動。

  腥(肉食):食腥讓人迷失本性,造諸殺業,制造惡因,墮落輪回。修道者體上天好生之德,培自己慈悲之心,不殺害生命,免于冤孽牽纏,故而不食葷腥。

  香:讓人貪圖享受,沉迷物欲,意志昏沉,不思進取。

  辣:刺激上火,長棘生毒。攪擾清虛,不利修行。□

  107、問:信士朝圣敬香禁忌?

  答:信士朝圣敬香為祀神大事,必須虔誠祀事,遵守一定的宗教禁忌。

  1、語言禁忌:即進香者要心意虔誠,進入宮觀要靜默清心,不能因朝圣勞累而生懊惱怨悔之心,叫苦叫累;也不能在進香沿途說污穢不凈、褻瀆神明或不吉利的話。無論您是香客,還是游人,在特定的道教文化環境內,都要有所尊重,這叫“入鄉隨俗”。

  ????2、行為禁忌:進香者行走坐立必須端莊規矩.不得采摘宮觀內的樹木花卉;不得觸摸褻瀆神像;不得偷盜損壞供器、法器。進入宮觀不要指點神像,無論造型多么讓你驚嘆,因為用手指點神像無論如何都是不禮貌的事。另外,也最好不要背對著神像。進入殿堂時不要腳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嘩、亂發議論。道觀院中有許多花草盆景,請勿采摘。宮觀內有許多道房,有些是道人居住的地方,沒得到允許請勿進入。總之,常人生活中的基本文明準則,在道觀里都是適用的。

  ????3、飲食禁忌。進香者忌食雁、鰻、龜、鱉、黑鯉、蛇、黃鱔、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荽等葷腥刺激食物,不得飲酒。

  ????4、供品禁忌:如果您想帶些供品敬神,時果類冬避石榴,夏忌李子,忌諱紅艷花、動物肉、雞、犬等不潔之物。

  以上所談的禁忌,雖然并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內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希望可以幫助讀者大致了解道教的禁忌戒律。□

  七、道教服飾

  108、問: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答:自劉宋陸修靜始,道教服飾有了規定。現在道裝有:

  1、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2、道袍或稱“得羅”(得讀“朵”音),袖寬一尺八寸,袖長隨身;大褂為日常服;3、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黃色黑邊,受戒時穿;4、法衣,花衣,或稱“班衣”、“經衣”,為無袖氅衣形狀。法衣是作法事或宗教大典時高功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經師上殿、念經做法事時穿的繡花衣。□

  109、問: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幾種?

  答:有:黃冠(即月牙冠或稱偃月冠)、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圖”,必須受過戒的方能戴)、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時戴)、蓮花冠(也稱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法師才戴)、伏魔冠、沖天冠、五老冠(蓮瓣形,中繡五老像,為高功法師做超度時戴)等等。□

  110、問:道士戴的巾有九種是哪九巾?

  答:道士戴的帽子,稱“巾”,約有九種。“九巾”是: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111、問:道士為什么穿道裝,蓄頭發?

  答:道裝,又稱為唐裝或漢裝。道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道服寬松、大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道士穿著道裝,以顯示其從事職業的傳統性和民族性。

  道士蓄發留須,一是作為從道的標志,二是為了順應自然規律,三是為了表示盡孝之意,胡須鬢發為父母所授,不得輕易毀損。四是為了養生保健,人蓄頭發,必須要經常梳理,經常梳理頭發有助于大腦血液循環。大腦為人身之主,大腦健康,人亦少病,因此,道士常蓄須發。□

  112、問:全真道土為什么要冠巾?

  答:是出家道士正式成為道士的儀式。冠巾又稱“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如自悟大乘,未請科事,不妨道友代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被擁護。

  行冠巾禮,有數師,高功為冠巾師。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梳發挽髻者稱:攏發師。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

  八、祖師仙真

  (一)先天尊神

  113、問:道教的神仙譜系是怎樣的?

  答: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宮觀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玉清元始天尊居中,元始天尊左側為靈寶天尊,右側為道德天尊。

  三清之下的眾神則以得道之深淺、功德之多寡而分為不同的等級和職守,最高者為玉皇,其次為四御(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和南極長生大帝),再次則為眾天神。玉皇統御諸天,為宇宙的最高統治者。分司不同職責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風、雨、雷、電、水、火諸神,以及財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114、問:何謂道教三祖?

  答:道教始源于黃帝,乃尊黃帝為始祖;以闡揚道教精義的老子為道祖;以形成道教教團的張道陵為教祖,是謂道教三祖。□

  115、問:道教的各種神明有什么區別?

  答:道教神明分先天真圣和后天尊神。先天真圣在道教里是道在某一方面的化身,是不分大小的。后天尊神,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神仙了,不能說大小之分,而且很多后天尊神為先天尊神之化身。我們一般說的仙界,就是指后天尊神(即我們平常人說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道教修行法門是按照先天之法修行,但因修行高低、功德大小,仙果不同,所居的仙界也不同。□

  116、問:何謂三清三境?

  答: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身,而三境則是三清所居之境。《列仙傳》云:元始天王在天地未分時之一元精氣,在大羅天上,化身為三清。一化元始天尊,即天寶君,太初之時,常住于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靈寶天尊,即靈寶君,太始之時,常住于禹馀天之上清境。三化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即神寶君,太素之時,常住于大赤天之太清境。□

  117、問:何為昊天玉皇上帝?

  答:玉皇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為太極界最高之神。道經以:玉皇上帝居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量。統御諸天,綜領萬圣,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總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主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簡稱“玉皇大帝”或“玉皇”。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闕彌羅天宮,總管三界(天上、地下、水府),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118、問:四御是哪幾位?

  答:道教信奉的天神。御,是對帝王的敬稱。此指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一,中天紫微北極大帝;二,南極長生大帝;三,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四,承天效法土皇地祗。《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天地萬神的統率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執掌天道。□

  119、問:何為北極大帝和長生大帝?

  答:道教尊為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之神。“南極長生大帝”,是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夭禍福的尊神。□

  120、問:何為天皇大帝和土皇地祗?

  答:道教尊為四御之一,“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是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并主持人間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協助玉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

  121、問:何為三皇五帝?

  答:三皇是上古時代帝王。道教奉為尊神。《史記·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歷》記載: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為道教供奉的五位天帝,據云笈七簽卷十八《老子中經》(一名《珠宮玉歷》)記載:“東方蒼帝,東海君也”,“南方赤帝,南海君也”,“西方白帝,西海君也”,“北方黑帝,北海君也”,“中央黃帝君也”,“與中太一并治度人命,愛養善人,成就人”。□

  122、問: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其事跡有哪些?

  答:老子生于商代武丁庚辰歲(西元前一三00年)二月十五日,其母懷孕八十一年,于李樹下,破腋而出。指李樹為姓,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名耳,字伯陽。是元始天王所化神寶君之化身。道書以元始八十一化,至老子是為第十八化,世稱為太上老君。老子出生于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123、問:何為斗姥(音“母”)元君?

  答:道教信奉的女神。是北斗眾星之母,故名斗姥。原為龍漢年間斗父周御國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九子,初生二子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后生七子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四頭八臂乘七豕之車,現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護駕。能消災解厄,保命延生也。圣號曰:圣德巨光天后,圓明道姥天尊。□

  124、問:何為三官大帝?

  答:三官,亦稱“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上元天官,居紫微宮中,主宰眾生善惡之籍,號:上元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居北都宮中,考眾生禍福之機,號:中元七氣赦罪地官,青虛大帝;下元水官,居青靈宮中,錄眾生功過之由,號:下元五氣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傳說,堯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為地官所化生,大禹系水官所降生。□

  (二)祖師仙真

  125、問:仙有五等是哪五仙?

  答: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也。□

  126、問:雷神是何神?

  答:雷神,泛指雷部諸神。或專指“風云雷電”里的雷神。《山海經·海內東經》說:“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其形象為半人半獸形或鬼形。雷部最高尊神全稱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稱“玉清真王”、“雷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主要負責管理雷部。統轄“風伯、云師、雷公、電母”、“五雷”及“三十六雷將”等龐大的雷部神將吏兵。□

  127、問:玄天上帝來歷如何?

  答:玄天上帝乃北極玄武星君之化身,北方之神。即二十八宿中之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同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作護衛神,以壯威儀。開皇元年三月三日,降誕於王宮,既長舍家棄國,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度世濟人,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帝封其為“玄武真君”。唐貞觀二年,封為“佑圣玄武靈應真君”。圣號:佑圣真武玄天上帝,終劫濟苦天尊。□

  128、問:東岳大帝是何神圣?

  答:東岳大帝,或稱“東岳天齊大帝”。為道教所奉之泰山神,是五岳之首,為五岳神之尊。中國古代封建帝王多以祭泰山為重要祀典。唐玄宗封為“天齊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為“仁圣天齊王”:大中祥符四年封為“東岳天齊仁圣大帝”;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掌人世貴賤高下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真簿籍,七十二司生死之期。與酆都大帝協助太乙救苦天尊掌管獄府之事。□

  129、問:文昌帝君是何事跡?

  答: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為掌祿籍之神。據《明史·禮志》載: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教謂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仁宗延佑三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嗣祿宏仁帝君”。舊時士人多崇祀之,以其可保功名的原故,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130、問:關圣帝君事跡如何?

  答:關圣帝君名羽,字云長,本字長生,三國蜀漢大將,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五月十三日生,頜下美髯長而豐厚,有膽力,好讀春秋,秉性忠直。尊稱為關公、關帝。與劉先主同張飛在桃園結義,情若兄弟。宋徽宗崇寧元年封為“崇寧真君”,宣和五年封為“義勇武安王”。明萬歷三十三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

  131、問:何為碧霞元君?

  答: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全稱“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之一。據明王之綱《玉女傳》:“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

  132、問:何為天妃娘娘?

  答:天妃娘娘,亦稱“天后娘娘”,簡稱“天妃”,俗稱“媽祖”。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嶼。因出生一個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曰默。其父林愿,曾任宋代都巡檢,林默在家最小,長得眉清目秀,聰明惹人喜愛。林默長大后,誓不嫁人,經常朱衣云游于島嶼間,乘船渡海,拯救海上遇難的漁民和客商,被當地人呼為神女、龍女。閩人稱為“媽祖”。元世祖(西元1279年)制封泉州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各地普遍修建天妃廟,歲時祭祀。清康熙二十九年,因顯圣助舟出師南征獲勝,被昭封為“昭靈顯應仁慈天后”,因此天妃廟又稱“天后宮”。□

  133、問:趙公明元帥是何來歷?

  答:趙公元帥,亦稱趙玄壇,諱朗,字公明。道教所奉的財神,秦時得道于終南山。后為張道陵天師,收其守護丹室,天師丹成,分丹餌之。據說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買賣求財,使之宜利。其像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鐵鞭,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全稱:“上清正一龍虎玄壇金輪如意執法都督趙公大元帥”。□

  134、問:王靈官是何來歷?

  答:王靈官,亦稱“玉樞火府天將”,赤面,三目,披甲執鞭,為道教鎮守山門護法神。相傳姓王名善,宋徽宗時人。曾從薩守堅受符法,其飛升后被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永樂年間封為“隆恩真君”。為道教的第一大護法靈官。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定兴县| 镇坪县| 石泉县| 仁布县| 枣庄市| 高雄市| 长宁区| 沭阳县| 封丘县| 岢岚县| 台山市| 棋牌| 乐清市| 中方县| 内黄县| 巴东县| 衡南县| 中西区| 泌阳县| 香港 | 唐海县| 迁安市| 饶平县| 呼和浩特市| 新丰县| 澄城县| 金塔县| 上思县| 营山县| 新乐市| 喀什市| 安国市| 三原县| 霍邱县| 绍兴县| 平定县| 古浪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东山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