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幾日,虞龍便前往縣衙拜會縣令陳京璧。虞龍乃新進舉人,陳京璧早已熟識,年前由他募捐并力主開鑿的橫桐堤官竇水利工程,更是令他聲名鵲起,實乃不可多得的良才呀,此刻他帶著區大倫的推薦信而來,陳京璧大喜過望。縣衙典史林橋,剛升任主薄,陳京璧暫任虞龍為代理典史,待上報朝廷恩準后正式任命。
典史,乃縣令的佐雜官,協助縣令掌管緝捕、監獄等。這天,接報有山賊正在榴淳村搶劫,虞龍立即調遣差役捕快等,直撲榴淳村。榴淳村,虞龍自然熟悉,上灣村往西安河下游六七里處,村人家境頗為殷實,天啟元年,村人陸光裕廣西鄉試中式,授湖廣衡陽知縣,名聞遐邇。
當虞龍趕到,山賊已將榴淳村洗劫一空,正撤往凌云山。虞龍率領眾差役捕快快馬加鞭,緊緊追趕。眼看追上,眾人卻倒吸一口冷氣。山賊竟有三四十人!而自己差役捕快,不過二十。山賊回頭看見差役少自己甚多,不禁高聲喊叫著反撲過來。眾差役遲疑起來,有的便要回身逃跑。
虞龍一聲斷喝:“爾等身受朝廷俸祿,職責緝拿盜賊,保一方平安!如今追剿賊人,不奮勇直前,反要退縮,是何道理!當差役捕快,還要怕死,莫要辱沒了爾家祖宗!”喝罷,一聲暴喝,提刀直撲眾山賊。
這些年來,虞龍知道練武的重要、迫切,在聘請武術先生教習子弟之余,自己也偶爾跟著習練,身手倒也有些了得。此刻,他手執長柄大刀,一馬當先,直闖賊陣。賊人不想這領頭的竟有這等氣勢,錯愕間,早被虞龍連劈兩人。
眾差役捕快不曾想到這位新任典史竟是如此勇猛,身手了得,大為振作,遂一并沖殺過去。虞龍越殺越勇,便如馳騁沙場的將軍一般,左沖右突,順我者生,擋我者死!賊人本是草寇,乃烏合之眾,只仗人多,最是怕死,此刻被虞龍率眾差役捕快一陣沖殺,早丟下所搶劫的財物,四散逃去。
這一戰,賊亡4人,被傷及緝捕歸案者10人,而差役捕快只有5人輕傷。虞龍以身先士卒拼死殺敵之勇猛,威震全縣。縣令陳京璧在嘉獎會上高度贊揚虞龍,稱贊他文武雙全,并宣讀了肇慶知府的嘉獎令。喝彩聲中,虞龍心底平靜,一臉淡然,心中泛起的卻是兩位百戶長沙場中沖鋒陷陣威風凜凜的英勇身影。他們才是保家衛國、馳騁沙場的勇士,而自己,不過是殺幾個山賊罷了。
清明過后不久,虞龍察看民情回到縣衙,有噩耗報來,說區大倫已病逝家中。虞龍悲痛不已,連忙趕往阮埇村。看著區大人靜息靈柩之內,他前些日子所言之“待天氣稍暖、陰雨稍歇,我便動身北上”響徹耳畔,悲從中來,虞龍失聲痛哭。
遵照區大倫臨終遺言,家人將他葬于南蓬山之上,面向北方。家人哭泣著道,大人此囑,有陸放翁“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意。眾人聞言,唏噓垂淚不已。
區大倫離世了,但他的殷殷期望,不斷響徹虞龍耳畔。“內憂外患,山河飄搖,君正青壯,請一邊繼續勤學苦讀,考取更大功名,一邊為國為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望君努力、盡力!”虞龍亦正是以此不斷鞭策自己,一邊在縣衙努力做事,一邊勤奮讀書。
然而,大明王朝風雨飄搖更甚矣。
崇禎元年,陜西延安府,全年無雨,草木枯焦,民爭采山間蓬草為食。蓬草盡,剝樹皮而食。樹皮盡,掘山中石塊而食。少食輒飽,不數日腹脹下墜而死。饑民相聚為盜。又燒人骨為薪,煮人肉為食,不數日即面目赤腫,燥熱而死。于是乎,死者枕藉,臭氣薰天。安塞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有多少?小縣如此,大縣可知,一處如此,他處可知。百姓皆相牽為盜。慶陽、延安以北,饑荒更甚。
十一月,白水縣王二率先聚眾起義,攻蒲城之孝童,韓城之淄川鎮。接著,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掛并起,攻城堡,殺官吏。安塞高迎祥、漢南王大梁,復聚眾響應,高迎祥稱闖王,王大梁稱大梁王。由此,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
崇禎二年(1629年),李自成起義。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起義。至此,起義烽火燃遍山西、陜西。
時,贛南、廣東亦義軍、盜賊四起。南贛起義軍建號永興,率眾攻破安遠縣城,劫庫放囚。“艚賊”李魁奇率船100余艘圍攻廣州府新安南頭城,復西移高州府電白。惠州府亦盜賊四起。人禍戰亂不斷,天災亦頻發。
崇禎三年,三月,廣州府大水。六月,肇慶府高要、高明大雨水,水淹府城,毀官民房屋無數,為百年來所未見。
這水真大呀,又是三天三夜不停歇!更有西海洪水倒灌而入。天底下惡浪滔天,白茫茫、黃濁濁一片。人們又扶老攜幼,奔往地勢高的山崗。黃虞龍協助縣令,帶領差役,四處奔走防水救災,家已無暇顧及。洪水淹處,以西江、倉步水沿岸為重,西江沿岸尤甚。虞龍奔走間,已抵阮埇、西安一帶。
三年前開鑿的橫桐堤竇水利工程已發揮重要作用。盡管到處還是洪水,但有水竇泄洪,水渠疏導,洪水來得猛,去得也快,更不至于決堤,附件村民傷亡、損失并不是很大,跟其他處相比,好了許多。縣令握著虞龍的手,道:“多虧虞龍兄,我一方百姓才不至于再受洪水肆虐呀!”
百姓立于高處,或居于屋內,這次洪水,為歷年所罕見,自己卻并無家破人亡,財產損失也不大,心中對那舉人老爺黃虞龍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