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紛盯著電腦屏幕上的Excel表格,數字漸漸模糊成一片。這是她今天整理的第三十七份稅收數據,同樣的格式,同樣的公式,只是數字略有不同。稅務局的工作比她想象的還要枯燥百倍。
午休時間,辦公室的同事們三三兩兩出去吃飯了。雨紛從抽屜里拿出保溫飯盒——母親堅持每天給她準備午餐,說是比外面干凈。她機械地咀嚼著飯菜,隨手刷著手機。
突然,一條廣告彈出來:「起點中文網都市現實題材征文大賽,最高獎金50萬,優秀作品有機會影視改編!」
雨紛的手指頓住了。她想起大學時曾經寫過一些小故事,發在校刊上還引起過小范圍討論。那時譚家華總是第一個讀者,說她的文字有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冒出來:為什么不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這一年多的起伏跌宕——從金融科技公司的意氣風發,到被裁員后的自我懷疑,再到回老家考公務員的心路歷程...這些不正是最真實的都市現實題材嗎?
雨紛的心跳加快了。她看了看四周,確認沒人注意,迅速新建了一個文檔,敲下標題:《人生自有安排》。
接下來的日子,雨紛的生活突然有了色彩。白天,她依然是那個認真謹慎的稅務局公務員;午休和晚上回到家后,她就變身為創作者“雨落長安“,將內心的掙扎、迷茫和微弱希望傾注到文字中。
她以自己為原型,塑造了女主角施雨紛——一個在大城市金融行業受挫后回到小城的女孩。故事里,施然面臨著和她相似的困境:體制內復雜的人際關系、與留守大城市的男友漸行漸遠的感情、父母的期待與自我價值的撕扯...
寫作成了雨紛的宣泄口。那些在現實中不敢說的話,無法表達的情緒,全都通過文字流淌出來。有時寫到動情處,她會不自覺地流淚,把鍵盤都打濕。
“最近怎么總是對著電腦發呆?“一天晚飯時,母親疑惑地問。
“在...在學習新的稅收政策。“雨紛低頭扒飯,心跳如鼓。
“有這功夫不如多和你王阿姨介紹的醫生聊聊。“母親不滿地說,“人家條件多好,有房有車...“
雨紛嗯了一聲,心里卻想著今晚要寫的情節:施然終于鼓起勇氣拒絕了家里安排的相親,決定重拾大學時的攝影夢想。
一個月后,《人生自有安排》在起點中文網連載到第十章,點擊量突然暴漲。雨紛登錄作者后臺時驚呆了——作品被編輯選為“本周強推“,評論區擠滿了讀者留言。
「太真實了!作為一個同樣從大城市逃回老家的社畜,每一章都讓我淚目」
「求更新!想知道施然和男友最后怎么樣了」
雨紛的手微微發抖。她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會引起這么多共鳴。那天晚上,她一口氣寫到凌晨三點,將自己遭遇的經歷藝術加工后寫了進去。
第二天上班,雨紛頂著黑眼圈,卻精神亢奮。科室的張姐又丟給她一堆雜活,她竟然微笑著接下了——這些素材以后都可以用在小說里。
中午,她躲進衛生間,用手機查看讀者評論。一條長評讓她愣在原地:
「作為一個縣級公務員,我完全理解施然的掙扎。體制就像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卻不敢。作者筆下的每一個細節都那么真實,仿佛在寫我的生活。期待施然找到屬于自己的出路...」
雨紛的眼淚滴在手機屏幕上。原來她不是一個人,有那么多人和她一樣,在理想與現實間痛苦掙扎。
《人生自有安排》的數據持續飆升,很快沖上了都市分類的月票榜。起點編輯主動聯系她,詢問是否有興趣參加年度征文大賽。
“你的作品很有現實意義,文筆也好。“編輯在電話里說,“如果能保持這個質量寫完,得獎希望很大。“
雨紛握著手機,感覺心臟要跳出胸腔。她從未想過自己的文字會得到專業認可。
“我...我會努力的。“她聲音發顫。
那天之后,雨紛的創作更加投入。她開始隨身攜帶小本子,記錄工作中的所見所聞...這些細節都成了小說的養料。
三個月后,《人生自有安排》連載到五十章,收藏量突破十萬。起點中文網首頁大圖推薦,標題赫然寫著:“年度現象級現實題材作品,千萬讀者共鳴推薦!“
雨紛的生活徹底改變了。每天都有無數讀者催更,出版社發來合作邀約,甚至有幾家影視公司詢問版權事宜。她在稅務局的工作反而成了次要事務,常常心不在焉。
“小秦,這份報表你核對一下。“科長遞來一疊文件。
雨紛匆匆掃了一眼就簽了字——她滿腦子都是今天要更新的章節,施然即將做出一個重要決定...
兩天后,雨紛被叫進了局長辦公室。局長桌上放著一本打印稿,封面上赫然是《人生自有安排》幾個大字。她的血液瞬間凝固。
“秦雨紛同志,“局長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嚴肅,“你能解釋一下這是什么嗎?“
雨紛張了張嘴,卻發不出聲音。她認出來那是論壇里有人整理的全文TXT版本。
“利用工作經歷寫小說,還揭露所謂'黑幕'?“局長冷笑一聲,“你知道這給我們局造成多壞的影響嗎?“
“那不是揭露,只是文學創作...“雨紛艱難地辯解。
“文學創作?“局長拍案而起,“現在網上都在猜測是哪個稅務局,記者都打電話來問了!“
雨紛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的小說雖然改了地名和人名,但細節太過真實,圈內人一看就知道原型。
“給你兩個選擇,“局長冷冰冰地說,“立即停止寫作,公開聲明那只是虛構故事;或者...你可以考慮辭職。“
走出局長辦公室,雨紛的雙腿像灌了鉛。她摸出手機,顫抖著撥通了譚家華的電話。
“家華,我闖禍了...“
聽完事情經過,譚家華的反應出乎意料:“這太荒謬了!寫作是你的自由,他們憑什么干涉?“
“但確實影響了單位形象...“
“那就辭職!“譚家華斬釘截鐵地說,“雨紛,你的小說我看過,寫得非常好。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為什么還要困在那個小縣城?“
雨紛沉默了。譚家華永遠無法理解,這份工作對她父母意味著什么,對小縣城的大多數人意味著什么。
“我需要想想...“她最終說道。
那天晚上,雨紛徹夜未眠。她翻看著讀者的一條條留言,那些感謝她“寫出自己心聲“的陌生人,那些被她的文字鼓舞的年輕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價值感充盈著她的胸膛。
第二天一早,起點編輯打來電話,聲音激動得變了調:“空落境!你的小說獲得征文大賽一等獎!還有,星辰影視想買下版權拍電視劇,他們老板親自點名要見你!“
雨紛握著手機,感覺世界天旋地轉。她想起自己筆下的施然,那個在小說最后勇敢辭職、創辦攝影工作室的女孩。原來人生真的有無限可能。
一周后,雨紛站在星辰影視公司的會議室里,面對一屋子制片人、導演和編劇。他們熱烈討論著《人生自有安排》的改編方案,稱這是“近年來最真實的都市青年成長故事“。
“秦小姐,我們希望你能擔任編劇顧問。“制片人誠懇地說,“沒有人比你更了解這個故事的核心。“
雨紛深吸一口氣:“我需要先處理一些事情...給我三天時間。“
回到L縣,雨紛直接去了局長辦公室,遞上辭職信。局長的表情從震驚到惱怒再到無奈:“年輕人,你會后悔的。鐵飯碗不要,去搞那些虛的...“
走出稅務局大門時,雨紛感覺肩上的重擔突然卸下了。她抬頭望著這個小縣城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覺得它也可以這么廣闊。
父母得知她辭職的消息后暴跳如雷。母親哭著罵她“瘋了“,父親氣得摔了茶杯。雨紛安靜地聽完所有責罵,然后輕聲說:“我想為自己活一次。“
《人生自有安排》的電視劇項目進展神速。雨紛搬到省城,開始參與劇本創作。她將自己和譚家華的故事也寫了進去——那個在大城市奮斗的AI工程師,那個始終支持她卻漸行漸遠的戀人。
開機發布會上,雨紛作為原著作者和編劇顧問站在閃光燈下。記者問她:“為什么會寫這樣一個故事?“
雨紛看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輕聲說:“因為我想告訴所有迷茫的年輕人,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無論是留在大城市追逐夢想還是回到小城尋找安穩,都值得尊重。重要的是,那真的是你自己的選擇。“
發布會結束后,雨紛收到譚家華的短信:「看到新聞了,為你驕傲。有時間聊聊嗎?」
她盯著那條消息看了很久。這半年忙于創作,他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少。最后一次視頻通話是在一個月前,譚家華興奮地告訴她,他獲得了去硅谷工作的機會...
雨紛回復道:「好,我也有些話想對你說。」
她知道,無論接下來發生什么,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就像她小說最后寫的那樣:人生自有安排,但唯有勇敢者才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