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正殿,朝議。
且看那徐福,一身土樣術士裝扮,黃草帶束發,只一件青綠布衫,赤足打扇,渾然不覺此乃“寒冬臘月天,滴水成冰時”。再細瞧,一張臉恰似老樹盤根,千溝萬壑;身型不夠四尺,肚卻圓如母豬,黑紫皮將突突地袒露,鋼髯體毛刺辣辣地亂做一團。
殿中眾人見這廝荒唐唐模樣、粗糙糙舉止,心中面疑惑:“此子依仗同胞兄弟權勢,弄了個御醫師閑差,成日里呼呼呵呵不同人語,嘻嘻笑笑不曉生活。夏著冬衣,冬不著衫,不知四時,不懂禮節,怎一個膿包廢物。趙閹狗,怎的將御醫府這個丑貨弄將上殿。”腹議如此,眾人莫不等看好戲。
卻說秦王政見著這徐福,實乃大驚,然猶從疑,暗嘆不已。盯著三十六級臺階之下的徐福,又瞥著趙高。
那趙高跪叩伏地,忽覺如芒刺背,轉后瞄去,反覺不妙,緊忙喝令道:“大膽徐福,既見大王,怎不行禮?”
那徐福正當彷徨怎的開頭,忽聽趙高喝罵,頓生一計。只見他“嗒、嗒、嗒”甩開膀子,大步向前,手中呼呼打扇不止,口中哈哈笑聲不絕。既不參禮,也不叩拜,只道:“大王圣安,鄙人徐福,應中車府令大人之約特來于此,為大王奉上金丹三粒。”
趙高聽得其中連帶自己,駭的心焦焦氣噓噓,急補言道:“日前衛尉徐同向臣薦其弟,祈望能為大王獻上靈丹,臣不敢阻怠。唯恐臣乃凡人肉眼,不能辨其妙用,故此只得令徐福上殿獻寶。乃不知此子這等不通禮節,驚擾天威,萬望大王恕罪。”言語間,聲淚俱下。
秦王政見他哀哀言言,覺著惱怒,厲聲道:“既知有罪,還不住聲。”一聲吼令,唬的朝中文官武將心具齊顫,趙高不敢吸氣。
只徐福還是樂呵模樣,手中羽扇愈發顯得呼呼乍響。口中連聲叫道:“大王切莫惱怒,切莫惱怒,喜來也,喜來也。”
秦王政瞥那廝,豆珠米粒眼靈光四射,洪口紫唇大嘴唾沫星飛濺,整一笨貨丑樣,確實不同凡響。不免按下心中不快,問道:“喜從何來?”
徐福見那秦王政君威不發,當下喜上眉梢,忙將胡言來騙道:“大王,我這有三粒靈丹,吃一粒,百病皆去;吃兩粒,身強體壯;若吃得三粒,延年益壽吶。大王乃是千古一帝,今日得緣獲此靈丹,還不喜也?”
秦王政聞言之“千古一帝”,立就不勝歡喜,卻不信他那靈丹真假,問道:“既有靈丹,何以今日方才獻上?”
徐福笑呵呵,緩身作答,道:“大王,鄙人師父贈于我之時,曾有明言‘此丹三不予’,故爾鄙人時以九曲飛星之法推算,月前方才算得帝星耀目,君主顯世,特尋路前來贈藥。”
秦王政道:“何謂‘三不予?’”
徐福張口胡說道:“非真龍天子者,不予;非救世之主者,不予;非圣君帝王者,不予。此乃三不予。”
秦王政道:“寡人即位二十四年,何以此時方才獻來?難道寡人此前還算不得帝星,算不得真龍?”
那徐福見言有破綻,卻不著急道:“大王啊,早先帝星雖出,與月爭輝,比之暗淡。您即位作君王,還是小可;如今滅去強楚,更是耀眼矚目。大王雄才偉略,攻城略低,戰無不勝。但此丹甚強,體格不夠,服用此丹必是虛不受補,七竅流血。若是時辰不對,此丹效用減半。鄙人無奈,方才獻來。”
秦王政疑道:“怎的有這等怪事?”
徐福故作無奈道:“大王有所不知,此丹乃是我師父東海神人鬼夢先生所贈。原有六粒,那時鄙人方值幼學之年,貪此靈丹,才服一粒,便通身脹熱,毛發皆痛,不時便滿地通滾暈去也。再醒時,才覺曉自己變得這等丑樣。后不敢再試。”
秦王政道:“既會有這番惡果,寡人又怎敢吃的。”
徐福道:“誒,大王乃是明君圣帝,鄙人不敢欺弄。大王命人一同服用便可。只是.......”
秦王政道:“只是如何?”
徐福嘆道:“此靈丹原是有六,鄙人偷食一粒,后救老者用去一粒,贈吾兄一粒。如今只得其三,若是與人同享,邊只可去百病,再無其他。”
秦王政道:“非三粒不可?”
徐福道:“非三粒不可。”
李斯聞言出班奏道:“大王三思。此丹來路不明,亦無人可證有那般功效。大王萬不能輕易嘗試啊。”
徐福冷哼道:“鄙人粗野,慣于尋仙問藥,足蹤山林,日宿天地,不與人往。凡人不知有我,不足為奇。此乃神人所賜,自無來路,更不曾有古籍記載,又何需證明。具服三粒,也不過延年益壽,比尋常人多活些日子罷了,有甚可慌。今日若是鄙人師父在此,還能叫吾王萬壽無疆呢。嘿嘿,李丞相怎的這般少見多怪。”
這笨貨居然于咸陽殿中、百官之前、秦王政足下出言譏諷,惹的李斯好不生氣,當下心思一轉,莞爾笑道:“尊師既有能保萬壽無疆之妙藥,你又何必獻上這些?”
且說李斯這番說話是為為難徐福,乃不知正中其下懷。徐福聽的他說,樂得就差跳將起身,拱手相舉,向秦王政平拜道:“大王,可愿萬壽無疆,生生世世做這無上君王,一統千千萬萬代子民?”
秦王政怎的不想?他十三歲即位,現今三十有六,尚未一統中原,而體見老、膚漸衰、氣始虛,若得長生,如何不想?
秦王政此題不表,反卻問道:“你手中那三粒可真能去百病?”
徐福道:“怎么的不能,一粒便足矣。”
秦王政道:“既是如此,來人,將此人當堂打個三十棍。”
這徐福原就是個詐世的小人,那吃得住軍衛手中的三十棍,駭的樹根臉盤愈加丑陋。
卻不想,御前衛尉皆是徐同同僚手足,那個不知曉其有弟生的如此。行刑之時,打的一個雷聲大雨點小,不痛亦不癢。
那徐福還巧莫橋樣,跳地而起,從懷中掏出一核桃刻,一晃一晃,掉一粒朱紅丹藥于手心,又樂呵呵,甚感秦王政君恩,拱手彎腰就拜道:“謝大王恩賞。可惜了,可惜了,靈丹本是貴人享,我本無福卻享福。”說完,拋入口中,囫圇吞下。
任秦王政慧眼,也不能知底下人把戲,看見打的徐福一個呱呱叫,又一個嗚嗚喊,只覺這真乃世中仙士。便問道:“徐方士,還有其他本事不曾?”
那徐福瞄準秦王政受信于此,立下花言巧語,就來騙哄道:“鄙人蠢鈍,師父只教我識得一些醫理藥方。若問真本事,還需請我師父前來。”
秦王政道:“尊師何在?”
徐福又取一粒紅丹,拋之入口,哈哈笑道:“此靈丹三數已盡其二,不如請大王尋一人吃了這最口一粒。若有奇效立成,鄙人再說來也不遲。”
秦王政道:“你等何人愿來一試?”
文臣武將聞言皆叩跪于地,高呼奏道:“臣愿一試。”泱泱咸陽殿,百人齊音,音傳十里,聞聲者無不謂國之強盛,王之君威,天下一統,指日之間。
且說秦王政見此盛舉,心中十分歡喜,首次于殿中朗聲高笑道:“此真乃我大秦之福旨,寡人之幸哉。”
趙高見機奏道:“吾王萬歲,今我秦人忠君愛主,萬眾一心,皆因大王雄才偉略,統領有方。朝中文臣武將乃是國之棟梁,統一大業缺之不可。臣愿身先士卒,一試此丹。若有真效果,則是大王鴻福托愿得成;若身死,臣則無愧大王之恩賞愛重。請大王讓臣來試此丹。”
此刻,徐福卻道:“啟稟大王,此丹中車府令大人試不得。”
秦王政道:“為何?”
徐福道:“鄙人先前講過此丹三不予,皆因此丹藥力甚強,趙大人雖貴居高位,卻是隱宮人,若服此丹,必致精血沖腦,口鼻五官流血身亡。”
秦王政道:“如此說來,非寡人不可?”
徐福道:“也不盡然,如此天地交替,真主臨世,時辰已到。凡吾王塵土,除幼、缺、老、婦這四者,忠臣可用、帥將可用。”
秦王政道:“那便請李丞相前來一試。”
徐福道:“李丞相文弱,懇請大王先賜一高座,鄙人恐李丞相一試不能即時化解效力,暈卻去了。”
秦王政道:“取來。”
李斯跪叩拜謝,遂于咸陽殿中,眾人眼下,圍觀吞丹。丹如豆大,艷紅似血,流滾入喉,不消半刻,便身覺火熱,肚如飽腹,輕飄似夢。
眾看官亦覺察效用,見李斯臉色頓時通紅鮮潤,呼聲不醒。連得秦王政呼喚道:“李卿醒來,李卿醒來。”也不覺察。秦王政即名人扣押徐福,逼問他個為何如此,哪知徐福笑而不語。
只御史大夫馮劫跪拜奏求清水一碗,口噴數次至李斯臉龐,方才稍有些清明。
李斯欲起身叩奏,不絕身體綿軟,癱軟至地,宦者令忙不迭將李斯扶起。足待一刻時辰,李斯方能開口奏道:“此丹甚是強盛,臣虛軟。一經落丹,便血流上涌,混身熱不能散。”
徐福這才奏道:“此乃真仙人所賜,只一粒,尋常人吃了便一日不必管四時氣候,卻也多不得大用。”
秦王政聞言問道:“那尊師何在?”
徐福道:“吾師長居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之中。”
秦王政道:“既知尊師住地,寡人即命人前去請李他來。”
徐福哈哈大笑,擺手揮扇道:“大王請不來。”
秦王政聞聲不悅,趙高見此喝罵徐福道:“既請不來,又怎的說詞?”
徐福也不慌,施施然信步殿庭,比手畫足,道:“此去東海之濱,三百里;濱至蓬萊仙島,一千里;如師父不在蓬萊,蓬萊前往方丈山,又距一千里;若還是不在,蓬萊前往瀛洲,三千里。問世間船只,去的三五里是尋常;三五十里,是良舟;三五百里,是大船;鄙人還不曾聽聞有船去的三五千里之外。”
秦王政道:“這有何難,寡人即命精工巧匠打造一艘可去的三五千里的大船。”
徐福道:“只船,方不能行。”
秦王政道:“那怎的,速速說來。”
徐福心中竊笑,手中羽扇揮的愈發勤快,道:“鄙人師父乃是真人妙仙,此去問藥,必先心誠。師父早已測得中原大地將現明主,曾與我留言曰‘正文之子,天命之君,心誠信至,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東去之路,萬世通明’。吾王正是‘正文之子,天命之君’,如今又心誠問藥,并造大船一艘,可謂是‘心誠’,既是心誠,那便請大王準予我挑選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前往我師父之處修習術數。若此東去成行,吾王必將萬世通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中眾人忽見徐福跪地高呼萬歲,不敢不從,一時間,殿中“萬歲”聲聲不絕,直叫秦王政歡喜不已。
然則,百官之中,有一御史大夫,名曰“德昧”,此人忠正剛強,常不屈于官僚風氣,如今見眾人明知徐福不過是江湖騙子,卻蒙心欺君。氣的奔走至殿中心,跪叩三十六級階前,高聲奏道:“大王,切不可親信此人。”
秦王政原是喜極,忽見德昧如此敗興,不免惱怒,卻也問道:“怎的不可信?”
德昧奏道:“此人不過是御醫府一小巫醫,入職三五載,未見得半分建樹。如今突的出來,說什么仙人妙丹,恐有欺君之嫌。”
秦王政道:“還有旁的什么依據?”
德昧奏道:“稟大王,臣并無其他依據。臣聽其言,見其人,皆是嘩眾取寵。不知安的何心思,在此妖言惑眾。大王,切不可親信吶。”
秦王政道:“你可是說寡人不辨真假,不曉事非?寡人這泱泱咸陽殿,浩浩百十將,獨你一人能分辨?”
此話一出,震的德昧跪地不敢行動,口中喃喃直呼“不敢、不敢”。然則,秦王政盛怒,直命人來將德昧拿下,拖去東城門斬殺。唬的朝內眾人再無人言語,李斯亦從混沌轉瞬清明。
東海尋仙問藥之行,勢在必行。秦王政指令李斯處理,李斯推以楚宗正一事過忙,恐抽不得身。此事便落得趙高之手。
趙高即三萬工匠前往膠東造船,船長九十余丈,高闊四丈,共設四層,末底室左右各安艄公推槳三百座。其第三層,筑隔十室,分為官廚、奴廚、糧儲、肉儲、水儲、禽儲、獸儲、物儲、牢房、衣儲;上二層為艙,可容三千人有余。分設五等,一等官爵、二等兵衛、三等童男童女、四等仆役、吾等雜役。通計周身,奢華無邊;放眼望去,不能盡看。
這邊造船,趙高那廂又馬不停蹄,收摟金銀財寶、絲竹琴瑟等物,極盡手段,假借秦王政之明目,騙的財寶無數,禍害良人不知幾許,一時間民心惶惶,哀怨沸天。
待到啟辰之日,秦王政率領文武百官,親赴膠東,登高臺,拜天地,觀大船。來人無不驚嘆此船之大,秦王政聽得耳邊聲聲贊嘆,十分歡喜,便問李斯道:“李卿覺之如何?”
李斯奏道:“除我大秦,無人能造。”
秦王政道:“李卿博學多識,由汝為之起名。”
李斯思慮片刻,便奏道:“回稟大王,臣覺此船可稱之為‘蜃樓’?”
秦王政道:“何謂‘蜃樓’?”
李斯解釋道:“此船恢宏巨大,宛如一座城池漂浮于海中。若非我秦國,天下間再無第二艘。蜃,乃是海中神物。如今大王筑船如此龐大,必能遨游海中而無阻,遇見風浪而不敗。此船亦非尋常船只可比,有容三千,堪比亭臺樓閣。故以‘蜃樓’為之名,意為海中樓閣,前去無阻。”
說罷,李斯跪地高呼萬歲,百官見狀無不跟隨,一時間,萬人同呼萬歲。秦王政見萬人匍匐于腳下,更是喜不自勝。
海風徐徐,夏陽烈;
萬人之眾,送徐福。
東海仙人在何方?
且待徐福歸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