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364 新人耳目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2282 2021-01-28 06:00:00

  《管蔡世家》·嵇康·《管蔡論》新人耳目

  嵇康的論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卻道,人是并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閑游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于習慣和不得已。

  還有管叔蔡叔,是疑心周公,率殷民叛,因而被誅,一向公認為壞人的。而嵇康做的《管蔡論》,就也反對歷代傳下來的意思,說這兩個人是忠臣,他們的懷疑周公,是因為地方相距太遠,消息不靈通。

  上面這段話來自魯迅先生的《魏晉文章與藥與酒的關系》。這篇文章提到了嵇康對于管蔡二叔的看法,很新鮮。

  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馀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

  ——————史記《周本紀》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

  ——————史記《管蔡世家》

  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於是召公乃說。

  ——————史記《燕召公世家》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后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

  ——————史記《魯周公世家》

  上面句史記的記載,成王少,周公攝政,引起了兄弟們的質疑,質疑者不僅僅有管蔡二叔,還有召公,還有其他的兄弟,“管叔及其群弟”,這是宗親自家人的質疑,應該也有重要功臣對周公不滿,周公曾經親自跟召公、太公進行解釋,打消他們的疑慮。太公是周朝建國最主要的異姓功臣。這樣看,周公攝政差不多是天下疑心頓起。就在這時期,管蔡叛亂,周公討伐,結局是殺管叔武庚,流放蔡叔。管蔡在歷史上自然留下了惡名,周公大義滅親。這是主流的認識。

  但是嵇康卻出新論,他認為管蔡不是“頑兇”,這與司馬遷有相似之處,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及管蔡之亂的根本原因是“疑周公之不利成王”,嵇康直接認為是忠臣,周公殺管叔放蔡叔,是不得已,“揮淚斬管叔”,就是說,誰都沒有錯,要錯也是因為遠古時候信息不通,歸根結底是誤會,但是叛亂已成事實,必須維護封建秩序與法制,這樣,周公不忍心殺管叔,管叔也死的明明白白,慷慨殉義。他的觀點最主要的就是為管蔡翻案,證明管蔡作亂但是忠臣。他的理由是,管蔡是文王武王重用的人,既然文王武王能用管蔡,至少說明管蔡值得信任,且品質優良。周公攝政當國,傳言很多,不止管蔡,為維護大周朝的秩序,管蔡首先發難,不是出于私心。那時候信息傳遞非常困難,遠在千里之外,信息閉塞,有這樣的傳言不能得到及時溝通,管蔡出兵合乎情理。管蔡兵敗,管叔被殺。既然認定為叛亂,那么斬殺管叔于法相合。但是嵇康這樣的解釋,很容易視管蔡為勤王。當然,也許勤王為真,周公攝政與管蔡勤王都不是出于私欲爭權,都是維護周朝安穩。這樣管叔被殺,就形成一種矛盾的說法,誰是對的誰是不對的,必須在歷史上給一個交待,于是只能把惡名甩給管蔡,管蔡也就似乎很冤枉的成了“頑兇”。如果管蔡是惡人,豈不是說文王武王沒有識人之明?這大體是嵇康的看法,聽起來確實有他的道理,但是這里面嵇康偷偷的質疑了儒家極為尊崇的文王武王,意思是文王武王也不過如此,連兒子兄弟尚不能分辨賢惡,算不上是圣人。

  或問曰:「案《記》:管、蔡流言,叛戾東都。周公征討,誅以兇逆。頑惡顯著,流名千里。且明父圣兄,曾不鑒兇愚于幼稚,覺無良之子弟;而乃使理亂殷之弊民,顯榮爵于藩國;使惡積罪成,終遇禍害。于理不通,心無所安。愿聞其說。」

  答曰:「善哉!子之問也。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實,周公之誅管、蔡以權。權事顯,實理沈,故令時人全謂管、蔡為頑兇。方為吾子論之。夫管、蔡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是以文王列而顯之,發旦二圣,舉而任之。非以情親而相私也。乃所以崇德禮賢。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功業有績,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為藩臣。逮至武卒,嗣誦幼沖。周公踐政,率朝諸侯;思光前載,以隆王業。而管、蔡服教,不達圣權;卒遇大變,不能自通。忠于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毀旦。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成王大悟周公顯,復一化齊俗,義以斷恩。雖內信如心,外體不立。稱兵叛亂,所惑都廣。是以隱忍授刑,流涕行誅。示以賞罰,不避親戚;榮爵所顯,必鐘盛德;戮撻所施,必加有罪,斯乃為教之正。今之明議也,管、蔡雖懷忠抱誠,要為罪誅。罪誅已顯,不得復理。內必幽伏,罪惡遂章。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發起。然論者承名信行,便以管、蔡為惡,不知管、蔡之惡,乃所以令三圣為不明也。若三圣未為不明,則圣不惡而任頑兇頑兇也不容于時世,則管、蔡無取私于父兄;而見任必以忠良,則二叔故為淑善矣。今若本三圣之用明,思顯授之實理,推忠賢暗權,論為國之大紀,則二叔之良乃顯,萬顯三圣之用也有以,流言之故有緣,周公之誅是矣。且周公居攝,邵公不悅。推此言則管、蔡懷疑,未為不賢。而忠賢可不達權,三圣未為用惡,而周公不得不誅。若此,三圣所用信良,周公之誅得宜,管、蔡之心見理,爾乃大義得通,內外兼敘,無相伐負者,則時論亦得釋然而大解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荃湾区| 新巴尔虎左旗| 深水埗区| 汤原县| 简阳市| 泰兴市| 哈密市| 开远市| 义马市| 互助| 逊克县| 广宁县| 常州市| 玉屏| 古丈县| 灌阳县| 江城| 松溪县| 澄江县| 柳河县| 兴仁县| 旌德县| 葵青区| 自贡市| 拉萨市| 和田市| 达日县| 互助| 涞源县| 万全县| 天镇县| 邵武市| 宝清县| 招远市| 长丰县| 沙坪坝区| 贡嘎县| 观塘区| 丁青县|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