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師弟單純的就像一張白紙,他的心沒有被世俗的污穢所玷污,他的眼中只有佛。”覺遠面對著師叔,語氣微頓:“還有吃。”
“看來還需要多加調教,否則若是哪天去到塵世,被大姑娘勾勾手指頭拐跑了,那咋們離音寺的顏面可就丟大了!”戒色一本正經道。
覺遠聽聞眼神怪異的看向他。
“咳咳,我這也是為了他著想,畢竟他可是我們寺里最年幼的小師弟啊!”戒色臉上橫肉顫栗,看不出是紅是白。
覺遠并未接話依舊直直的盯著他,眼神如一灘死水,平靜而又深邃,任何人在這雙眼睛的注視下都難以保持平靜。
戒色也不例外。
“我剛想起來還有一篇經文沒有頌完,先走一步,告辭!”他抓起桌子上的兩個饅頭塞入懷中,又拿出一個咬在口中,飛也似的逃離,胸口處的兩個大饅頭不斷顫動。
離開齋堂后靈光一閃,猛地拍向自己的腦袋:“哎呦我去,我這么緊張干啥,論輩分,我可是他師叔啊!”
……
佛像腰間,藏經洞中。
一個矮小的身影,慢慢爬向洞口,他沒有師兄們那樣矯健的輕功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的攀爬。
也許是因為吃飽了的緣故,以往上來總是十分費勁,今天卻是出奇的容易。
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走向洞內。
洞中燭火通明,兩側是長長的木架,上面擺滿了經文,經文的上方雕刻著十八個古銅佛像。有一位胯下騎著一頭猛虎,也有一位羅漢肩上纏著一條神龍,還有一位更是直接就地入睡……
姿勢千奇百怪,但它們的眼神落在最中間那座佛像時,卻充滿了虞城。
與其他的佛像不同,中間的這座佛像是其余佛像的數十倍之大,全身散發著金色的光澤,使原本微弱的藏經洞變得金光四溢。
佛像的下方是一個用蒲草編制而成的圓形蒲團。
小沙彌向前幾步,熟絡的坐在上方。
在他坐下后,洞外卻有一個身影向藏經洞靠近。
那道身影顯得有些肥胖,胸口處鼓囊囊的,手中還抓著一個尚未吃完的饅頭,往那高大的佛像上直立行走如覆平地,又有如閑庭信步,這番動作足以可見此人輕功已經巔峰造極。
“天天都吃饅頭也不嫌膩歪,我這嘴都要淡出鳥來了!”戒色嘀咕的踏進洞口:“還好我不久前藏了兩塊熏肉在藏經洞內。”
他將手中剩余的饅頭塞入口中,大步走進洞內。
沒走幾步卻突然停下。
“嗯?”他驚疑道:“居然還有人在此?”
連忙隱蔽身形,余光朝里面探去,心道:“要是被人發現了,可就遭了!”
視野中。
模糊的影子緩緩挪動,緊接著露出了一道修長的白色身影。
鼻若懸梁,唇似涂丹。
潔凈而明朗的白色僧服,內緊外松十分合身,光潔白皙的臉龐,透著棱角分明的冷俊;烏黑深邃的眼眸,看不出任何情感。
待他的身影完全現出時,兩雙眼睛同時朝那望了過去。
“爹爹!”清脆的聲音從洞內響起。
戒色的眼神瞬息萬變,先是一愣,而后驚詫、最后豁然開朗露出莫名的笑容。
穿著白色僧服的男子聞言腳步一頓。
語氣低沉又清冷。
“你雖是我抱來的,我卻不是你父親。”
“若有一天你想離開金山寺,我也不會阻攔。”
“哦!”小沙彌懵懂的歪著頭,對他道:“我喜歡這里,喜歡金山寺的大家,雖然你總是這么說,但你一直是我最尊敬的人。”
“你若不愿我喚你爹爹,我便不喚。”
男子沉默不語,白凈的手指輕輕撥動著佛珠。
倒是躲在角落內的戒色心情彼伏:“小家伙看來有點故事啊,先前還奇怪咋們寺里怎么突然多出了一個小師弟,原來還有這份緣由!”
“昨日教你念的佛經會背了嗎?”洞中白僧男子又開口道,沒有被他的話語所波動,好像從來都不曾有過情感。
“會了。”他低聲答道。
“背吧。”
自小沙彌記事起,眼前的人便一直很少說話,也很難見到,不過,男子每天都會在藏經洞中教自己念誦經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每天晚膳后來這里,也成了他的必修課。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小沙彌稚嫩的聲音在洞中回響,字字分明,余音環繞不覺。
隨著經文的頌出,他的神情也變得越來越莊嚴,臉上無悲無喜,周身散發出一層淡淡的金光。
若不仔細觀看,一時無法察覺。
男子依舊慢慢的盤弄著佛珠,雙眸微閉,靜靜聆聽。
“能讓這位親自教授,看來他對小家伙的期望很高啊!”看到這一幕戒色自語道。
小沙彌盤坐蒲團,雙手合十,物我兩忘。
當他念動佛經時,內心變得寧靜無比。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經文念完,緩緩睜開眼。
“不錯!”白僧男子唇角微張,出奇的贊揚了一句。
“念完佛經后,可有何感悟?”
小沙彌沉嚀道:“這篇經文好似能洗刷心靈,我的靈臺更加清明了,白日修行時的疲憊之感也減輕了許多。”
“嗯。”男子點點頭:“此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心經】,不僅能提高你的心境,更能驅逐邪念,修行到一定程度時,世間邪魅皆不可侵。”
“好好鉆讀,與你有好處!”
“哦。”小沙彌似懂非懂的回應。
“你便在佛前好好念誦【心經】,等過幾日我再教你新的經文。”
“好。”小沙彌依舊簡潔的回答,因為他知道,話少的人同樣不喜歡別人多話。
放下這句話后白僧男子便抬腳向著門外走去,沒有一絲留戀,沒有一分情感,在將要跨出洞口時不經意朝黑暗中的某處角落撇了一眼。
離開洞口,經文再次響起。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